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一般來說,幼兒園通常招收3-5歲,但也還有針對2歲的孩子設立的幼幼班;但何時進入才適合或是說才預備好呢?面對孩子的哭聲是否就說明了他不習慣幼兒園呢?提供一些思考給正考慮讓孩子讀幼兒園的家長事先預備工作...

最近有比較多的時間跟幼兒園的孩子相處,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狀況,就是開始聽到哭聲。

 

不過哭聲出現的時間點也都蠻一致的,早上進教室前通常會來一場嚎啕大哭;中午吃飯時,再來一場;睡午覺時,有時候會再來一場;睡醒時偶爾會有,看睡醒的心情。

 

不禁思考到底幾歲才適合送入幼兒園?


一般來說,幼兒園通常招收3-5歲,但也還有針對2歲的孩子設立的幼幼班;但何時進入才適合或是說才預備好呢?面對孩子的哭聲是否就說明了他不習慣幼兒園呢?

 

不過從哭聲的確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給正考慮讀幼兒園的家長事先預備工作...

 

我想先將幼兒園定義是一個「教育機構」;不像是「托嬰中心」是屬於「養護型」。所以要送到幼兒園的孩子一定是基本的衛生都能自理,可以自己如廁保持清潔。

 

的確也會有碰到有些孩子雖然白天活動時可以不用尿布,但中午午休時間還是必須換上尿布的!這就會埋下一顆地雷。如果他「使用」到了尿布,也會讓孩子的心情不太美麗。

 

試想老師要協助每個如廁的孩子清潔,中午時要幫孩子套上布布,也增加老師的負擔,所以第一件事情應該是先確認孩子可以自己如廁。

 

再來就是面對吃飯的這一場哭戰。通常孩子在家可能一頓飯會吃好久的時間;但是在學校,所有的孩子一起吃飯,老師當然沒有辦法一口一口地餵食,所以孩子必須要會自己吃飯。

 

而且不只是「自己」吃飯,是「專心」吃飯。很多孩子吃一口飯,就會發呆個3-5分鐘,看看天花板、玩玩菜。突然想到的爸爸媽媽...又或是碰到不喜歡吃的菜,很有可能下個瞬間就開始啜泣...

 

另外,進入團體生活,一頓飯如果發呆,老師應該會一直在旁邊,孩子也會感受到吃飯的壓力,所以爸爸媽媽如果可以事先協助孩子吃飯的專注,應該有助於孩子在吃飯時情緒的順暢。

 

接下來回到每天的第一場戰役—進教室。很多的孩子在踏進教室的那瞬間,常常會需要跟爸爸媽媽演「十八相送」,不過這裡哭的狀況很有趣。

 

有些爸媽一離開,孩子頓時就清醒跟其他同學玩樂起來;有些是一進入教室就放開爸爸媽媽的手;有些是在車上大哭...但哭泣的原因很多,

也有些大哭的原因也有因為前一晚睡不夠,早上睡不飽而哭。

 

但如果是因為對環境不放心而緊張的哭泣,孩子真的無法融入校園,是否可以先別急呢?

 

可能是對於跟新同學、新老師的相處會有太多刺激感受、壓力,或許可以從半天的課程開始。多製造一些孩子與這個環境裡的人、事、物相處的機會與時間。

 

有些大人屬於「慢熟型」的,為什麼我們不能接受孩子也有慢熟型呢?先是半天的加入,再慢慢拉長時間,也給孩子適應期,也讓他更加放心。

 

學校是個團體生活,孩子不再能獨佔老師所有的目光與時間,孩子也必須學習與他人互動、分享。甚至開始進入「規律」的生活,開始有「上課」、「下課」的分別,這些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全新」的開始,在適應其難免都會有些陣痛,所以真的不用強迫孩子早點進入「幼兒園」。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而學習也不只僅限於「學校」。所以進入學校,並不是誰跑得早誰就贏了!反倒該思考若是為了圖「快」,反而壞了孩子對於「學校」的胃口,拒絕學校那就反而可惜了!

 

最後,還是要提醒爸爸媽媽,其實父母是孩子最棒的老師!孩子喜歡黏著父母的時間也就是某段時期!當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爸媽想要孩子跟前跟後可能都沒機會,何不好好珍惜這段他非常需要你陪伴的時光呢?把時間投資在孩子身上,是個聰明的投資!

 

還不適應校園生活沒有問題,在爸媽的愛中,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對於新的環境不陌生、不害怕!成為孩子永遠的後盾,讓孩子勇敢的往前走!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author

梁蓓禎

梁蓓禎,高師大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現擔任Fight.K國際「心」教育執行長。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