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世界說:買昂貴的名牌,可以證明你是一個成功的人物。聖經說:過度消費會使你偏離上帝在你生命中的目的...

什麼是聰明的消費,聰明的消費就是依照上帝國度的價值觀來消費。我們要成為一個聰明的消費者第一方面的學習是,要從長遠的角度去思考。

 

 

1.從長遠的角度去思考

基本上廣告的原理就是要我們專注於眼前立即的事物,鼓勵我們滿足當下的慾望,而且「現在」就要,至於後果呢?管他的,後果以後再說吧。

 

幾年前有一本相當暢銷的書,書名是「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這本書的重點是鼓勵人培養延遲滿足慾望的能力。

 

這本書提到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後來變得很有名。

 

這個實驗大概是這樣的:有很多四歲的小孩被帶到一間房間,一次一個人。然後有一個大人進來,在這個小孩面前放了一塊棉花糖,大人說他得離開15分鐘,如果他不在的這段時間裡,小孩沒有把棉花糖吃掉,等他回來之後,這個大人會再給小孩另外一塊棉花糖當作獎賞。

 

當然有些小孩在15分鐘內就把棉花糖吃掉,有些小孩忍耐了15分鐘沒吃棉花糖,結果就有兩塊棉花糖可以吃。

 

研究人員回收了將近100份棉花糖家庭的問卷,然後做了一個長期的追蹤研究,研究結果相當驚人。

 

結果是,比起那些大人一離開,就把棉花糖吃掉的小孩,沒有吃掉棉花糖的、甚至是掙扎了很久才吃的小孩,在學校裡都表現得比較好。

 

他們比較懂得與其他人相處,也比較會處理壓力。

 

那些選擇暫時忍耐不吃棉花糖的小孩,最後都比很快吃掉棉花糖的小孩要來得成功很多。

 

如果我們懂得考慮到未來,而不只是為了滿足眼前當下的慾望,我們就能成為一個聰明的消費者。

 

 

2. 不與別人比較

我們要成為一個聰明的消費者第二方面的學習是,當我們要進行消費時,我們不需要與別人比較,我們只要單單考慮我們此時此刻的經濟能力,我們的處境為何來作我們消費的決策依據,這樣我們才不會打腫臉充胖子,為自己製造財務上的壓力。

 

滿足感是一種主觀的感受,而且常常是與別人比較的結果。

 

但是俗語說:「人比人,氣死人」,我們永遠會發現比我們更有錢,生活更富裕的人。

 

十誡的最後一誡這樣提醒我們:「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出廿:17)

 

我們為什麼會貪戀別人所擁有的呢?那是因為比較之後,覺得別人的比自己好。

 

但很多時候這樣的比較是選擇性的比較,可能我們所擁有的,有些比別人好,有些比別人差,但是當我們要製造心中的不滿足感時,我們就專挑自己比別人差的項目來比較。

 

另外我們人的一生會有不同的經濟處境,有時候好,有時候壞,而每個人經濟處境好壞的時間點不同。

 

如果在我們經濟處境很糟糕的時候和經濟處境處於良好狀況的人作比較,我們也會產生許多比不上別人的痛苦感受。

 

 

有個農夫在同一個農場裡住了一輩子,極渴望有所改變,於是決定賣掉老農場,換個更大些,更符合自己理想的農場。他就請仲介公司來代為出售他的農場。

 

數日之後,這農夫在當地的報紙上看到一則售屋廣告,內容是頗符合他理想的農場。

 

廣告上寫著:「 優美農舍,地點適中。極佳穀倉,上等草原,土質肥沃。設備新穎,優種牲畜。近城鎮、教會、學校、環境佳。」

 

農夫打電話給他的經紀人說:「我看到終生夢想的農場了。你可否安排個時間帶我去看看?」

 

經紀人回答說?「那是你舊農場的售屋廣告啊!你真的要賣掉它嗎?」這個農夫在樂園裡住了一輩子,卻毫無知覺。

 

於是他取下了「吉屋出售」的牌子,決定自此安居在他終生夢想的農場裡。

 

 

希臘有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這樣的話:「滿足於最低限度的人最富有,因為知足是自然的財富。」

 

貧窮和富有不是用金錢數字多寡來比較,而是心情上自然的感受。

 

世界上有許多因為寂寞而自殺的富翁,但也有在別人眼中一貧如洗,日子卻過得滿足的人。

 

對大多數人而言,可用的錢都是有限的,不過在有限的收入範圍內過日子並不表示拮据,而是一種能力與與智慧的挑戰。

 

那些快快樂樂過日子的人,並非口袋比別人有錢,而是因為他們懂得如何調配自己的生活。

 

人只要有比較的心理立刻會變得貧窮,但對所擁有的心存感謝,懂得珍惜立刻變得富有。

 

 

3. 分辨必需品和奢侈品

我們要成為一個聰明的消費者第三方面的學習是,要學會分辨什麼是「必需品」(Needs),什麼是「奢侈品」(Wants)。

 

「必需品」是我們生活中必須要有的,若缺少可能就活不下去或面對很多麻煩,「奢侈品」則是可有可無。

 

有時這還因人、因時、因地而異。

 

例如我不會開車,有人問我為何不學開車,我的回答是對我而言我住在臺北開車的需要性不大,因為我都住在市區,公車、捷運都很方便,要趕時間計程車一招手就有,對我而言車子現在是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

 

但如果我有一天搬離臺北市,我一定去學開車,其他縣市大眾交通工具很不發達,沒有自己的車子交通可能很困難,可能那時車子對我而言就變必需品而非奢侈品。

 

我們繼續用車子做例子,假如因為你住的地方或工作性質的緣故,車子是必需品,這還是有一些分別,車子的功能是代步,長距離的移動,其實國產車也可達到此功能,不一定要進口車,只要能滿足基本需求就該知足,不一定非要什麼名車不可,衣服是必需品,但很多的衣服呢?電視是必需品嗎?如果把電視從我們家中搬走,我們生活的品質會提昇或降低呢?

 

有一個公司的總裁和一些部門經理在一次會議中,提到公司需要再花五萬美金購買檔案櫃。

 

因為許多部門檔案櫃不夠用已經好幾個月了,他們幾乎決定要總務部門去採購了,可是後來他們做了一件事,結果一個新的檔案櫃也沒買。

 

他們做了什麼事呢?他們為了準確地預估所需要購買的新檔案櫃有多少,他們下令全公司停止工作半天,每個人做一次檔案總檢查和清理的工作。

 

他們告訴員工,仔細檢查自己所有的檔案,把任何不需要的文件取出來,然後預估未來還需要放多少文件到檔案櫃。

 

這位總裁原本已經有四個大檔案櫃,還另外申請兩個新的,在總裁他自己清理之後,他發現他只需要使用一個檔案櫃就夠了,不少人情況也類似。

 

當全公司完成總清理之後,他們不但沒有買任何新的檔案櫃,還拍賣掉許多多餘的檔案櫃。

 

許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需要的事物,其實並不是真正需要的,當我們禱告時,就可以學會區分慾望和需要。

 

找個時間想一想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和你目前很期望得到的,有多少是必需品,多少是奢侈品,沒有它你的生活就過不去了嗎?

 

如果你能分得清楚什麼是必需品,什麼是奢侈品,什麼是真正的需要,什麼事慾望,保證你經濟上的壓力、重擔立刻減輕很多。

 

 

最後我們要以一個對比來作為我們今天信息的結束:

 

世界說:盡量多買昂貴、名牌的東西,因為這可以證明你是一個重要的、成功的人物。

聖經說:過度消費會使你偏離上帝在你生命中的目的。

 

 

禱告

親愛的天父上帝,我們感謝祢供應我們日用的飲食。

 

求主賜給我們有一個感恩與知足的心,也幫助我們能夠成為一個聰明、有智慧的消費者,懂得分別什麼是我們的需求,什麼是我們的慾望。

 

幫助我們能夠不受廣告的影響,也不與別人作比較,單單考慮到我們目前的經濟能力與長期的財務規劃而決定如何消費。

 

好叫我們不論在怎樣的經濟處境中都可以沒有債務的壓力,而且心中有滿足的喜樂。我們這樣的禱告,是奉主耶基督寶貴的聖名求,阿們!

 

 

 

(文字摘要於GOOD TV-空中主日學-「理財有道」系列)

(文章授權/陳志宏牧師)

誠摯邀請您以奉獻支持福音新聞媒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author

陳志宏

中華福音神學院副院長,台灣信義會神學教育中心主任,新加坡三一神學院(Th.M.)、中華福音神學院(D. Min.)主授/教會領導與管理。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