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讀著牛頓運動定律,我不懷疑主耶穌是那永生真神。在「安息」中,上帝至少做了三件事:安息、賜福、定節日,加上我認為在《聖經》中沒有提到的事,難道沒有這個可能嗎?上帝所創造的宇宙必然反映造物主的本質:靜中有動...

「神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造物之工,安息了。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創世記2:2-3)

 

在「安息」中,上帝至少做了三件事:安息、賜福、定節日,加上(我認為)在《聖經》中沒有提到的事(難道沒有這個可能嗎?)。上帝所創造的宇宙必然反映造物主的本質:靜中有動。

 

牛頓運動定律卻這樣認為:「動者恆動、靜者恆靜」―「牛頓第一運動定律」表明,假若施加於某物體的外力總和為零,則該物體的運動速度不變;該物體維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作「慣性」。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生活中到處可見實例,如:公車突然開動時,車上站著的人,身體會向後傾斜、或者突然煞車時,車上的人,身體會向前傾斜,都是「慣性」造成的結果。

 

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科學家的牛頓(Issac Newton),在鉅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裏,提出了牛頓運動三大定律,其中第一定律是古典物理最早、最重要的基石之一。然而,有很多學者認為這定律是個「邏輯噩夢」,有著難以形容的奧妙與複雜性,不只富含「物理意義」(Physical significance),還深具「哲學意義」(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甚至「神學意義」(Theological significance)呢。

 

在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場景(Scenario)裡,涉及了該運動物體、觀察者、外力、再加上時空變化等等,每一項變數都影響運動的結果。例如: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場景裡,物體的「動」或「靜」是物體本身相對於觀察者的關係;君可見,在高速公路上,兩部平行、等速、同方向而駛汽車裡的男、女駕駛,可以相互拋個媚眼表示好感呢、至於反向而駛者,可能連個影子都看不清楚哩―前者兩部車似乎都不動、後者兩部車好像加速逃逸般?!

 

或再舉個例子:任一物體在「絕對溫度」0oK度(攝氏零下-273.15度),物體的所有運動應為零,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達到的場景(至少到如今科學家嘗試而未果),因為其原子的內在運動依然存在,無可抹去,因此看似絕對的凍結不動,實在還是波濤不止啊(參本專欄2021/09/15期)。

 

可見,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只在特殊場景下才為真;這個特殊場景被稱作「慣性參考系」。

 

牛頓第一定律便為:在某個慣性參考系下動者恆動、靜者恆靜。而實際上,動、靜與否,決定於它們的參考系,甚至於在某個特殊場景裡,動與靜有可能同時弔詭地(Paradox)存在啊。《聖經.創世記》就說到上帝創造萬物之後的「聖日」時,在祂神聖裡面,動與靜竟是弔詭地並存的。

 

牛頓第一定律的場景是特殊時空下之「異例」(Exception),是我們認識這世界的第一塊基石,但其上仍有更多層次的「參考系」。為此,身為生命科學研究者,我在39歲生日時,毅然進入神學院研習《聖經》、神學,希望能更了解另個參考系。多年參悟,我越發確信《聖經》是神的話語,這世界是神所創造的。

 

讀著牛頓運動定律,我不懷疑主耶穌是那永生真神。

 

(文章授權/潘榮隆)

  • news-details
author

潘榮隆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榮譽講座教授。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