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為何防疫隔離自古以來一直是最有效的防疫措施?「防疫隔離」(Quarantine)是最古老的有效措施。「Quarantine」的字根是「40天」的意思乃源於...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羅馬書8:35) 

 

新冠疫情再度嚴峻,確診人數呈指數飆高,每日破萬例已是常態,隔離人口日益增多。防疫策略中,「隔離」(屬「非藥物公共衛生介入」,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 似乎仍是主流阻絕疫情擴散的辦法。

 

瘟疫,有其源頭,自有歷史以來,常起於人類對大自然的侵犯(參本專欄2021/10/20期),它所造成的結果,往往死屍遍野,家戶哀嚎,十室九空,令人讀史悽愴,同感共悲。隨著人類衛生觀念改善,醫療科技高度發展,防疫雖屢有捷報卻都慘勝,經常讓人掩不住無奈與挫折,以致,自古以來,「隔離」還是防疫策略最有效的基本款。

 

科學,就是研究最基礎(「原子論」,Atomism)、有規律性(供作定義「定理」或「公理」,Law, even, Axiom.之用)的現象(物理意義,Physical significance),並提出其哲學意義(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甚至神學意義(Theological significance)的工作。那麼,不退潮流的「隔離」策略,就值得我們去加以探討的命題了。

 

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猶太裔美國人,是上世紀美國重要心理學家,他在《動機與人格》書中提出「需求層次理論」而聞名。他認為人的存在至少有五到六種需求,並歸結為生理、社會、與自我實現三個階層。

 

做為一個牧師,我根據《聖經》之分類,並補上他所缺乏的,做了整合,分成「身、心、靈」的三層次需求,來探索被隔離者的綜合需要,以輝映物理、哲學、與神學的意義。

 

一個被隔離者,他的民生(物理)所需受限,焦慮與不安的心理(哲學),自然可能牽連到懷疑神的愛、神同在、甚至神存在等神學問題。焦慮、不安、甚至恐懼,源於對死亡的未知性。

 

《聖經》中的「死」(Nekros,G3498) ,有「與神隔離」的意思。與神隔離就是生命中最痛苦的事實;與親人隔離也成為人類「痛苦指數」最高的等級,較用刀割肉、撕裂心腸還難以忍受。

 

2018年底,我的父母在17天之內相繼過世,我忍淚趕辦兩場葬禮,匆忙間忘了自己,待雙雙安厝之後一個月,一日,在我辦公室突然爆發狂哭濆淚一小時、尖聲吼叫嚇壞了同事,直到我醒來,我才深深感受到,何以耶穌在十字架上臨斷氣前那麼淒厲呼喊著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何離棄我?!」(馬太福音27:46)背負著世人眾罪、與神隔絕是宇宙間最為苦痛之刑啊;而耶穌為了救贖世人,祂獨自在十字架上承擔了我們罪之刑罰。

 

「防疫隔離」(Quarantine)依舊是最古老的有效措施。「Quarantine」的字根是「40天」的意思―作為一段淨化、省思時期,乃源於耶穌在曠野40天受試探的操練、諾亞方舟40天在降雨中對神的依靠、摩西在西奈山頂40天等待神十誡的頒布。

 

為何防疫隔離自古以來一直是最有效的防疫措施?因為那40天裡,人們可以在狂風暴雨中,安心體認耶穌是以馬內利、與我們同在的神。

 

在隔離期間,我確信:「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羅馬書8:35)

 

(文章授權/潘榮隆)

author

潘榮隆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榮譽講座教授。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