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宗瀚做了生平第一次禱告:「余讀書爲役於人,非役人也;爲多行益人之事,且爲最無靠、最大多數之農民服務,非爲謀個人名利。請上帝玉成我志,予我勇氣。」他立志「以宗教精神改良農業,做一個科學牧師」...
「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馬太福音20:28)
建中念書時,知道學校對面有個美國援助的「農復會」(中國農村復興運動委員會),考上台大森林系(屬農學院)後,得知農復會主任是有名的基督徒沈宗瀚。
後來,我出國留學,在美國康乃爾大學工作,更曉得沈宗瀚早年曾在本校榮獲作物育種學博士學位,直到返國服務清華大學,又在其長子沈君山校長之下,從事農學研究工作,個人似乎和他有一絲若既若離關係,雖然我和他素昧平生;而和他牽繫其間的,是受了他的自傳《克難苦學記》、與心願的深刻影響:沈宗瀚立志一生做個農業「科學牧師」-我也自幼克難苦學,立志當牧者,一路從台大農學士,而今成為教會的牧師。
沈宗瀚對於中國農學貢獻鉅偉,他在我們康乃爾大學農藝系從事小麥、蔬菜、牧草育種與改良工作,成績卓越。返國任教於金陵大學,他培育出金大2905號小麥優良品種。抗日期間,為戰亂缺食的中國,在四川研究糧食生產、實施田賦增殖、支援軍糈民糧等,有重大突破和成果,並代表中國參加「聯合國糧農會議」。
隨政府撤退來台,沈宗瀚依然戮力品種改良與農業經濟。農復會(現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蔣夢麟(《西潮》作者)過世,他繼任、培養農業經濟人才,以農業技術外交斐譽國際。在他任上也完成全亞洲第一個瘧疾滅制工作,為台灣流行病學寫下一頁光輝歷史。他也力保李登輝,免受台共匪諜之累,而後李成了台灣第一位民選總統,影響了台灣政治發展。他的兒子沈君山校長,當年也同樣力保我的同事李家同,突破海外學人黑名單,得以返國任教,在台灣教育界發光發熱。
他的兄長沈劭年是一位基督徒,常向沈宗瀚傳講福音。他當年負笈搭船北上,遙望江面茫茫,倍感人之渺小,於是做了生平第一次禱告:「余讀書爲役於人,非役人也;爲多行益人之事,且爲最無靠、最大多數之農民服務,非爲謀個人名利。請上帝玉成我志,予我勇氣。」他立志「以宗教精神改良農業,做一個『科學牧師』」。
之後,他在學校裡受洗,成了基督徒,並熱心在家族裡傳福音,他也信守誓言,成了農學專家,為苦難中國百姓擺上自己一生。他信仰誠篤,每日讀經、祈禱,並且依著信心克服生活中一切難處,縱使收入菲薄,養家糊口艱難,加之兵荒馬亂之際,使其常陷窘迫、危急,他都靠主安然度過。他經常見證說:「能安然無恙,誠耶穌保佑我也!」在信仰,生活與職場上,沈宗瀚都留下美好見證。
臨終,他將故居奉獻給《宇宙光雜誌》,成立「馬禮遜學園」,作為研究資料中心,供研究華人基督教史與宣教工作者之用。
沈宗翰不只是苦難中國的農業大師,更是當代基督徒職場典範,令人景仰師從。
(後記:沈宗瀚光緒21年12月15日生、1980年12月15日卒;生卒同日)
(文章授權/潘榮隆)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榮譽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