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從約伯的朋友瑣法的論點中,可以看見一個三段式的固定格式。而我們的信仰會不會也淪成三段式的僵化?幫助人變成固定的程序呢?我們需要聖靈的更新,而非讓信仰淪成宗教式的僵化…

拿瑪人(Naamathite)瑣法是一個謎樣的人物,因為考古學家不確定拿瑪的所在,有人說這是中東葉門的一座古城,有人認為這是接近土耳其的某個城邑,有人說這是便雅憫的第五個兒子乃幔(Naamah)所建的地方。我們雖然不明白瑣法來自何處,但是他講論的方式,我們很熟悉,他用一個固定的格式,去安慰他可憐的朋友約伯。

 

瑣法的論點是三段式。第一段說約伯是「多嘴多舌的人」,愛講「誇大的話」,這些斷言實在傷人。第二段峰迴路轉,「你考察,就能測透上帝嗎?」。比勒達要他多讀書,考查歷史。第三段,瑣法又安慰約伯「你因有指望就必穩固」、「你躺臥無人驚嚇,且有許多人向你求恩」。約伯的脾氣實在是好,要是我就回應「你愈講,我就愈沒指望」、「我在躺臥時,就是你來驚嚇我」。

 

信仰會不會也淪成三段式的僵化?幫助人變成固定的程序,總是從「你信主了嗎?」、「你受洗了沒有?」、「你有參加初信造就班嗎?」、「你固定參加聚會嗎?」等詢問開始。問這些問題不是不好,但是每次關懷一個對象,就要再問一遍,可能代表我們需要聖靈的更新,使我們對別人的需要,有靈敏的察覺,而非讓信仰淪成宗教式的僵化。

 

人若要在僵化裡找到答案,不如去向大自然的野生動物請教,最起碼牠們還比較活潑,就像約伯對瑣法的回覆:

 

「你且問走獸,走獸必指教你,又問空中的飛鳥,飛鳥必告訴你......海中的魚,也必向你說明。」(約伯記十二:7-8)

 

你曾在魚市場裡,向魚請教嗎?有時向魚請教,比向僵化的人請教更好。魚也許不會透過對談與我們互動,但是上帝可以透過一條魚,讓人明白祂旨意。

 

(文章授權/張文亮)

author

張文亮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 C. Davis)博士,曾任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台灣大學新生專題課程(大學101)授課教師,台灣大學生態工程中心主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