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內向型」和「外向型」的辨識,主要從他們在非熟識的朋友中的表現來認定...

第一對性格:外向型(E)與內向型(I)

你是「人來瘋」?還是「悶葫蘆」?

 

這對性格指出人「精力的取向」及「能量的來源」的不同,也就是從一個人「注意力放在哪裡」(如何發洩他的能量),以及「如何感到精力充沛」(如何獲得心靈能量的方向),來辨識人性格的差異。

 

「外向型」與「內向型」的差異

「外向型」的人通常在人多的場合就很來勁,所謂的「人來瘋」。好像身旁的人能把外向者的電池充滿電。「外向型」的人常常把電插在別人身上。

 

「外向型」的人聚會後還想繼續談、依依不捨,是精力最高的時候。例如、外向型的人參加喜宴,遇見很久未見的老朋友,他們會在婚宴結束以後,繼續邀朋友「續攤」去唱卡拉OK。但內向的人早已想回家了!

 

「內向型」的人較喜歡遠離人群,當他們悠遊於自身的思緒時,才是他們最有活力的時候。

 

「內向型」的人需要安靜空間,跟人談多了會很累,安靜使他們得力。太多的互動,特別是虛浮的跟一大堆人攪和在一起,會耗盡他們電池的電力,他們寧可和熟識的朋友做更親密、一對一的互動。內向型的人在親密的人當中,仍然會有很多話說。

 

因此,「內向型」和「外向型」的辨識,主要從他們在非熟識的朋友中的表現來認定。

 

例一

某個「內向型」的高中一年級女生,她的母親發現,已經過了一個學期,他們班上竟然有許多同學仍然叫不出她的名字!因為她的母親是「外向型」的人,所以她感到非常驚訝,但是這位「內向型」的女兒卻一點也不在乎。

 

例二

「外向型」的人聚會結束仍然會和許多人交談;「內向型」的人則想要趕快閃人。「外向型」的人5分鐘的路程可以走30分鐘,因為他會沿路和認識的人講話;但「內向型」的人看見熟識的人,常常裝作沒看見。

 

「外向型」的人才認識某個人5分鐘,卻如同已認識5年一樣熟絡。相反的,「內向型」的人可能認識某個人很久了,卻沒有講過幾次話。

 

例三

「外向型」的人說:「週末到了,我終於可以出去逛街了!」

 

「內向型」的人則說:「週末到了,我終於可以好好呆在家裡看書了!」

 

 

例四

一個「外向型」的自述

還記得剛出社會第一年當工程師的日子,整天都是面對冷冰冰的電腦寫程式、解錯誤,真是悶死我,又想睡覺。但一旦下班後,可以跟家人朋友在一起,分享我的喜怒哀樂,我就有種活過來的感覺,喔!空氣多麼清新、世界多麼美好!

 

又有一次,整個過年假期,我幾乎都待在家裡不出門,大掃除、上網,我覺得很無聊、沒勁。但是一旦出門跟朋友聚餐聊天,我就覺得好幸福、好開心!

 

經過測驗後,我才明白,原來我是「外向型」的人,跟人在一起就讓我精力充沛!

 

例五

許多「內向型」的人喜歡有單獨的辦公室,他們會認為可以讓他們工作更專注、更有果效。

 

但「外向型」的人則剛好相反!就算他們有單獨的辦公室,他們也會常常去和別的同事聊天,串門子,這樣做反而讓他們感覺更有活力,呆在獨立的辦公室會讓他們覺得很悶!

 

一個「內向型」的人可能也很有交際手腕,談吐不凡,但他們依然還是更喜歡獨處,這對他來說,是充電的過程,而過多的聚會對他們而言是很疲憊的。

 

「內向型」的人用「眼睛」找東西,「外向型」的人用「嘴巴」找。「外向型」的人找東西時,常常一邊找,嘴巴還會跟著唸:「咦!我的鑰匙呢?」這只是他們的習慣,並不是他們要煩擾內向型的人。但許多時候內向型的人會認為外向型的人很煩,認為「外向型」的人在煩擾他們!他們會說:「你不會自己找哦!」

 

舉例

許多外向型的人,甚至會一邊做事,一邊講話,例如,他們會一邊拿咖啡包,一邊說:「嗯!來泡一杯咖啡吧!」又說:「嗯!來吃一點餅乾吧!」接著又說:「嗯!這個餅乾真好吃!」

 

事實上他們只是在自言自語,但內向型的人會以為他們要和自己講話而造成誤會,嫌他們很煩,認為被攪撓了!

 

「外向型」的人也比「內向型」的人喜歡運用外在的資源,內向型的人喜歡自己埋頭工作,除非必要,不想找人幫忙。

 

例一

「外向型」的人找路時,會很自然的找人問路,但「內向型」的人除非不得已,否則不會去麻煩別人。

 

筆者認識一位「外向型」的人,出國時因為錢包掉了,甚至向機場裡的台灣人借錢,而與他同行的「內向型」友人則很尷尬、害羞地躲在一旁(事實上是他搞丟錢包的)。

 

例二

筆者認識一位非常內向型的人,他甚至自己看書學習「游泳」,真是不可思議!內向型的人就是喜歡「自力救濟」。 

 

例三

一位「內向型」女孩自力救濟的自述

 

我會按照自己想要的氣氛粉刷牆壁,上漆之前,會買一本粉刷書籍,參考工具、配色、油漆種類和品質以及圖案效果。還有,記得要買傢俱之前,我去書店翻閱許多相關書籍,因為姐姐養貓,所以決定買木製傢俱,就不會被貓抓破。所以,我又去參考木製傢俱書籍,並上網查閱相關資料,要買卡榫的比較耐用、實木的比較有質感,而且木頭含油性較高,比較不會變形乾裂。也會考慮木材乾燥處理的程式,因為水分在木材中若未乾燥完全,製作成傢俱,久了可能會生蟲…資訊愈多愈好,後來,還差一點去上木製傢俱的課,想要自己做傢俱」。

 

「內向型」和「外向型」的人學習的方式也很不同。

 

「內向型」的人學習的方式可能是「透過看書,用思想多於用眼睛觀察」,他們透過反省、思想來學習。

 

「外向型」的人則是「透過關係、看人的榜樣,觀察別人如何處人、處事」來學習。

 

舉例

CCMN(細胞小組教會宣教網絡)的文化是「ENFP」的文化,也就是外向、直覺(天馬行空)、感性(熱情)及隨性、包容的文化。因此,CCMN許多的聚會往往排得較鬆散,目的是讓與會者可以有更多時間找人交談,從交談中被啟發。 

 

這樣的聚會「外向型」的人可能非常喜歡,因為這正是他們學習的方式;但對於「內向型」的人來說,可能不太適應。「內向型」的人較習慣藉著有系統的課程、研習會來學習。然而,「內向型」的人若能開放自己,必定也能發現:「原來與人交談,可以得著很多的啟發」!

 

「外向型」的人可能還沒想好就說,或者一邊說、一邊想;但「內向型」的人則是想好再說,這也是他們容易發生衝突的原因之一。

 

因此,「內向型」的人需要理解,當「外向型」的人在說的時候,不代表他們已經決定了。若我們能接納他們一邊說、一邊想、一邊決定的習慣,就不會認為他們很善變了。

 

「外向型」的人覺得光聽不說是件很痛苦的事,他們樂於和大家一同出點子,並且希望馬上提出自己的意見,絕不會悶在心裡。若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他們會非常失望。

 

但「內向型」的人比較希望準備妥當才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且也希望別人與自己一樣。他們常用「我再想想看」,或是「我等會兒再告訴你」,來回答他人的問題。

 

另一方面,「外向型」的人也容易因為「內向型」的人表達太少而發生衝突。

 

所以,「外向型」的人要學習「多聽」,「內向型」的人要學習「多說」,多多表達自己的想法,表達對對方的讚美和肯定。

 

「外向型」的人不喜歡交談中有冷場,會不斷找話題;「內向型」的人則可以容許有沉默的時間。

 

在所有表示性格鑒定的分組字母中,以這一對的區分最為重要,因為它表現了人們動力的根源、方向和焦點,若缺乏理解會導致某些嚴重的人際交往困難。

 

例一

有一天,我們教會一位小組組員向我抱怨她的小組長,她說:「牧師!我對我們的小組長有意見。上週我們小組會外會到八里左岸出遊,我們講好只邀小組的人參加,但是,當天我們的小組長卻邀請了兩個慕道友來,我很生氣!」

 

我說:「有慕道友參加不是很好嗎?你們可以有更多傳福音的對象。」這位組員回答:「但我們說好只邀小組組員參加!」原來這位小組組員是「內向型」的人。一般而言,「內向型」的人對與熟識的人相處較自在,若有新朋友出現較不釋放。然而,他的小組長可能是「外向型」的人,「外向型」的人較能開放的與陌生人侃侃而談。

 

我們學習性格學的目的,就是能彼此包容及接納,並且遇見和我們性格不同的人時,要懂得「換檔」。

 

這位小組組員若能諒解小組長是「外向型」的人,以致沒有顧慮到「內向型」組員不自在的感受;而那位「外向型」的小組長若能明白,不是所有的人在陌生人面前,都能如同他一樣自在交流,以致於他能為著「內向型」的組員「換檔」,相信他們就能彼此接納。

 

例二

筆者曾經幫助兩位同住的宣教士姐妹,她們中間有些緊張的關係。其中一位宣教士認為另一位宣教士對她很冷漠,甚至不把她當作家人看待。

經過了解之後,我發現她們的衝突也是因著「內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的差異導致。

 

「外向型」姐妹的性格較熱情、主動,回到家時會很熱情的跑去與在房間的「內向型」姐妹打招呼。然而,「內向型」姐妹的性格較拘謹、被動,往往回到家就躲進自己的房間。因此,造成「外向型」的姐妹誤會不被在乎,不把她當成家人!

 

「了解」就能創造出「諒解」,當她們了解彼此的差異之後,就更能接納和欣賞彼此的不同,並且願意學習對方的長處,她們的相處也愈來愈好了!

 

一般而言,我們需要留意,「男性內向者」與「女性外向型」的配對較容易發生困難。

 

因為男性傳統上被定位成說話者及領導者;女性則被定位成較安靜及順從的角色。因此,在這樣社會結構下長大的「內向型」男人,常常會覺得被直言無諱的「外向型」女性威脅及壓迫;同時,「外向型」的女性會把她的「內向型」情人的沉默個性,解讀成懦弱,以致對他失去尊敬。這是我們需要留意和提防的。

 

(系列文章,下篇待續)

 

(文章授權/王天佑)

author

王天佑

現任五股禮拜堂主任牧師。台大經濟系畢業,基督門徒訓練神學院結業,九型人格講座講師。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