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腓立比書1:9-10)遠離這群匪類、不要給他們權柄來糟蹋人,否則我們就參與了他們的罪行。
斯德哥摩爾症候群
「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份。」(提摩太前書5:22)
古今中外所有「政客」(Politician,不是Statesman「政治家」)最專長的技巧是:「斯德哥摩爾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的操作。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一種極其特殊的心理狀態,受害者往往不會厭惡綁架或虐待他們的人,並對綁架者或虐待者產生認同感、同情心,甚至萌生愛意、以身相捨。故也被稱作「人質情結」。
這個現象最早發現在1933年,美國堪薩斯市長女兒瑪麗·麥可羅伊(Mary McElroy)被綁架,獲釋後卻對綁架犯產生情感依賴,並為他們辯說綁架者尊重她,沒有強迫她,還稱他們「只是商人」,甚至後來麥可羅伊舉槍自盡,遺書中說綁架者們「是這世界上絕無僅有、不把我當成笨蛋的人」。
直到1973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市發生銀行搶劫案,搶匪扣押人質數天,威脅殺害他們,同時也施予食物、毛毯來禦寒等小惠。當警察攻堅營救時,他們竟試圖保護搶匪,還拒絕出庭作證定搶匪的罪。於是,人們就此把這種現象稱作「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隔年(1974年),美國媒體大亨赫斯特的千金帕翠西雅‧赫斯特(Patricia Hearst),遭左翼激進組織共生解放軍(Symbionese Liberation Army)綁架長達10週,最後帕翠西雅‧赫斯特竟加入綁架她的共生解放軍,一起搶劫加州銀行。自此,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普受注意,甚至在親子關係、親密情侶、婦女/兒童受虐、新興邪教、體育教練、戰爭囚犯等領域,都發現類似現象。
而在政治上,我們看到:政治人物或政黨綁架百姓,交互使用「胡蘿蔔與棍子」(Carrot and Stick),以博同情、贏取選票-看看此時正在選舉總統的美國、及其他地方大大小小民主威權體制下的選舉,就可略知其味。
研究「斯德哥摩爾症候群」的論文不少,只是它的成因仍眾說紛紜,事後推臆的多、幾無直接實驗證據。
一方面因為無法利用妥善實驗設計來誘發該症、並加以觀察,另一方面也顯出這症候群的高度複雜性,無法以常規實驗來印證。
一些心理學家只能推估其乃出於生存本能下的扭曲心理,而歸諸於「創傷連結」(Trauma bonding)、「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聖母情節」(The blessed Virgin Mary complex、受虐的太太相信丈夫一定會回轉而為其辯護等);也因而相信舉凡有關這些症狀之腦部作用與連結(Neural correlates)必然參與其間。例如:恐懼、焦慮、認同、同情、依賴、連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等的腦部反應,均被引用。
由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並未列入最新版的《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無法正式歸類為精神疾病,醫界缺乏確切治療處方,只能就各種心理徵兆加以分別處理。
至於善用此招的政客,「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腓立比書1:9-10)-遠離這群匪類、不要給他們權柄來糟蹋人,否則我們就參與了他們的罪行。
「神經神學」教導我們:「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份。」
(文章授權/潘榮隆)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榮譽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