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ews-details
(圖/pexels)

在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事、挫折的事、喜樂的事、痛苦的事…,我們除了這些表面的現象,是否能看見神的指頭在哪裡?在我們所經歷的生活事件中,神正在做什麼?

詩篇8:3-5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

 

今天的主題「觀察、解釋、應用」是在實用讀經法這門課程中所提到很重要的三個步驟,但現在並非要上課,而是在今天的主題經文中,大衛的詩篇讓我聯想到這個主題,在他的詩篇中,似乎也同時包含了這三個面向,我們先來看今天的主題經文:「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 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 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詩8:3-5

 

一、觀察:看見神的手指

所謂「觀察」往往就是指用眼睛看,一般來說,只要去到適合的地點,我們都可以用肉眼看到和大衛相同的星空,全人類都生活在這片星空之下,雖然如此,每個人的「觀看角度」都不一樣。

 

1.有天文學家用望遠鏡觀看,這是科學理性分析的角度,他們面對這片星空,會告訴我們許多天文的數據和知識:銀河系有多大;其中包含多少的星系;最大的恆星質量是太陽的幾倍;某一個星系距離地球多少光年…,這些數 據會告訴我們宇宙的浩瀚無垠。

 

2.除了科學理性分析的角度之外,有人用自己的經驗感受來觀看這片同樣的星空。聚少離多的戀人把思念投射在這片星空之上,編撰了牛郎織女的傳說; 遠古的獵人也在這片星空上彷彿尋找自己的弓箭與獵物,這些都是人們用自己的經驗感受去解讀星空的情況。

 

3.大衛,他沒有近代天文學的知識,也不是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觀察這片星空,他是以創造主的角度,來詮釋他眼睛所見的。他在這片星空中看見神的大能(祢的指頭),他的觀察是從神的角度來觀察。

 

更早以前,神同樣使用這一片星空,讓亞伯拉罕看見神將來的作為,神用這一片星空來見證祂的應許,亞伯拉罕的後裔將要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

 

可能從理性分析和個人經驗的角度,這個應許絕對是天方夜譚,但亞伯拉罕相信神,神就以此為他的義,而我們基督徒信仰中最重要的一個基礎「因信稱義」,就是在這一片星空下誕生的。

 

今天的信息當然不是要教我們如何看星空、辨識星座,而是讓我們察覺怎麼看自己的生活。正如大衛觀察星空一樣,我對自己生活所經歷的事件,是否有從神的角度去觀看、體驗,或者只有理性的分析、情感的投射?

 

在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事、挫折的事、喜樂的事、痛苦的事…,我們除了這些表面的現象,是否能看見神的指頭在哪裡?在我們所經歷的生活事件中,神正在做什麼?

 

二、解釋(詮釋):戴起神賜的冠冕

大衛在這片星空之下,他領受到「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他在神大能的作為之下,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2006年5月1日,我有機會去北京,要從西站搭車準備去一個農村,當天車站的景象,讓我重新定義了什麼叫「人山人海」…。但其實我眼中所看見的人山人海,也只不過是這個廣大世界上一個小小的角落,原來世界上的人這麼多,很自然就會產生一種「少我一個又會怎樣?」的感受。

 

並非只有基督徒才會在大自然面前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但是真的知道自己渺小,是從神的啟示來的,而不是從自卑、挫折、失敗和別人的批評、比較而來。

 

神所啟示的渺小,是一種「健康的渺小」。

 

目前在業界很流行的一個觀念,就是要讓自己的「不可取代性」能夠增加, 我需要有自己獨門的技術、功能,讓公司或是任何一個群體感受到「非我不可」,不然我就會被淘汰、被取代,我會失業。

 

這種強調不可取代性的想法,似乎與這裡所說的渺小互相違背。沒有看見自己的渺小,意味著我們可能太高舉自己,把自己看得過度重要,自視甚高,可能覺得非我不可…,一個基督徒總是要學著先看見神的指頭、神的作為,我們當然有受造的價值與重要性,但並不是非我不可。

 

我父親在52歲時突然因為心臟梗塞過世,從發病到安息只有一個星期的時間,我在想他當時躺在加護病房的心情一定也很難過,相信他會想到很多無法解決的問題…。

 

我當年大一,弟弟還是國中生,母親是家庭主婦,父親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但是,這四十年的歲月,在神的恩典之中我們都走過來了,每逢清明掃墓,我就很想告訴我父親,雖然他很早就離開我們,但是神一直都在!

 

這絕不是在說父親的角色不重要、無所謂,但沒有「非我不可」。

 

許多為人父母的,我知道你們都希望把這個神所賦予的角色扮演好,讓自己的孩子有好的成長空間和機會,但是過度放大自己為人父母的角色,甚至忽略神超然的計畫與帶領,會讓我們自己徒增憂慮。

 

但如果只看見自己渺小,這並不是神所期待的「解釋」,因為經文中提到 「人算什麼」,但還有下一句「你竟顧念他」,前一句提到了人的渺小,但後一句話卻強調神對人的看重,只看見渺小,可能妄自菲薄、自暴自棄,輕忽了神創造我們把我們安排在現在的位置、角色有祂的心意。

 

所以我們必須真實的領受到──你是神眼中很重要的「渺小」的那一位。

 

大衛寫這首詩篇的時候應該是以君王的身份,他能夠看自己渺小,同時又知道神眷顧看重他,這樣的心態,使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所領受的是神所賜的冠冕,這個冠冕不同於他頭上的王冠。

 

君王只有一位,君王的冠冕只有一頂,但神所賜的冠冕,卻是為每一個屬神的百姓所預備的。

 

大衛能領受到自己在神眼中是渺小又重要的,使他有健康的心態去承擔神給他的角色,而不是一個為了得到王位不擇手段的小人。

 

其實,我們的頭上只能戴一頂帽子,這一頂帽子應該是神賜給我們的榮耀冠冕,而不是從其他的學歷、勢力、職位、別人的肯定所給我的。

 

當我們戴上這頂榮耀的冠冕後,我們就能用正確的心態去看待神所給我們的角色,無論是居高位的君王,或者只是一個小人物。

 

三、應用:實踐神的使命

接下來的經文把我們帶到創世記人類起初受造的目的,在神所造的世界扮演 治理的角色,也就是所謂的使命!

 

誰能承接使命呢?就是在神的啟示之下,清楚自己角色定位的人,知道在神的大能之下自己渺小,卻又不輕看所得的榮耀冠冕。

 

大衛在這一片星空之下,觀察神的作為,重新解釋了自己的角色與定位,帶著這個啟發,從新面對神所賦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漁夫、不是牧羊人,那時候的他已經是以色列的君王,他要治理整個國家。

 

在這個角色的背後,不是他的權勢力量有多大,他真的看見神的能力與作為對這個國家是多麼的重要,神的指頭不只在星空,神的指頭更在以色列。

 

他算什麼?並不是因為他頭上戴了一個君王的冠冕,他就有多了不起,但是他也沒有因為自己的有限而妄自菲薄,抗拒承擔君王的角色,他心裡真正戴上的不是國王的冠冕,而是神所賦予他的冠冕!

 

我們也是如此,無論神把我們放在哪一個位置,我們一定能具體的回應使命,2024年結束,新的一年即將展開。

 

今天很簡單地跟大家分享這幾節的經文,我心裡是很期盼我們在回顧感恩的時候,並不只是思想2024年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了哪些「事件」,也就是所謂的「星空」。而是期待在我們的數算中,幫助你在這些事件中看見祂的手指頭,祂隱藏在事件背後的心意。

 

而我們的領受不停在神的作為而已,不停在感恩而已。神的作為對我這個人而言的意義是什麼?神要我怎麼看我自己?我能夠從神的啟示來看見自己的渺小嗎?免得我自以為是,免得我在某些領域中以為非我不可,忽略神大能的作為。

 

當然也不要在自卑退縮沮喪中自我否定。

 

在這個從神來的觀察與解釋中,我們去迎向2025年,因為在未來的日子裡, 神期望我們在祂所量給我們的地界範圍裡,按照祂的心意去治理這地!

 

(12月29日游靜如摘要) 

 

(文章授權/永和禮拜堂)徐延政長老

author

永和禮拜堂

台北基督徒永和禮拜堂的母堂是許昌街青年團契(現林森南路禮拜堂)。在基督裡我們要得豐盛的生命,更像基督!每個信徒都是貴重的器皿,一起來建造教會!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