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灣生育率低下與高房家、低薪資有關,很多人陷入「買房子」或「生孩子」的兩難。(圖/shutterstock)

買不起房子、養不起小孩?台灣的生育率位居全球倒數第一,政府也視為「國安問題」,國人普遍不願生小孩的兩大主因是「買不起房子」和「低薪」,人們可能因種種現實因素,認為養兒育女太過艱難,這個觀念也會影響我們能否領受「神透過生兒育女給出的祝福」。牧者提到,教會也可在三方面成為年輕父母的「神隊友」,鼓勵弟兄姊妹將生命的次序擺對位置。

美國中情局(CIA)公布2021年全球總合生育率預測報告,台灣的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而《網路溫度計》也透過《KEYPO大數據引擎》調查疫情後台灣網友不想生孩子的十大原因。今日報也邀請中華迦拿婚姻家庭成長協會秘書長—劉家富牧師,針對「生育和買房」議題分享聖經觀點。

 

【不想生小孩的十大原因】(網友分享)

1. 買不起房不能給孩子一個家

2. 低薪養不起小孩

3. 社會、職場對孕婦不友善

4. 沒時間照顧小孩

5. 考量身體健康狀況

6. 生育津貼補助太少

7. 不喜歡小孩

8. 享受兩人世界

9. 更重視自己的工作

10. 找不到安心的保母、幼兒園

聖經詩篇127:3「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中華迦拿婚姻家庭成長協會的秘書長劉家富牧師從信仰觀點分享「買房與生育」的議題。(圖/劉家富 提供)

劉家富牧師表示,房子的確很重要,攸關婚後住所,若沒有安居之處,確實會讓人對生育兒女有所顧慮。

 

劉家富牧師分析十個生育率低落的原因:

1. 房價居高不下:房價令人乍舌,現代人買不起房子。在收入相同狀況下,「買房」與「養兒育女」也產生排擠效應,讓人感覺「買了房子就養不起小孩」,反之亦然。

 

2. 晚婚,生育年齡延後:台北大學社工系教授陳芬苓表示,我國少子女化問題的重點,不在於已婚不願意生小孩,而是不婚及晚婚族,據2020年資料顯示,34歲以前女性結婚率僅剩約三成,而35歲已經是高齡化孕婦的狀態。有些夫妻想生小孩卻事與願違。

 

3. 擔心收入和支出不成正比:政府補助緩不濟急,杯水車薪。

 

4. 對工作憂慮:台灣人普遍工時長,沒時間陪小孩。

 

5. 父母年邁需要照顧:2020年統計,台灣人平均壽命為81.32 歲,晚婚晚育,生小孩後會成為上有高堂、下有稚子的夾心餅乾,壓力不小。

 

6. 傳宗接代意識淡薄: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業社會,現代人「生子立後」的觀念日趨淡薄。

 

7. 女性意識抬頭:以前的女人認為生兒育女是天經地義,現在的女性鮮少將自己的價值建立在生兒育女上。

 

8. 女性找不到理想對象現代女性的知識水準和能力,比起父執輩的女性大幅提升,對未來另一半的要求也增多,期待先生除了賺錢養家,還要有分擔家務及育兒之能力。

 

9. 大環境過度競爭經濟不景氣,全球化帶來更多競爭,怕小孩出生後會吃苦。

 

10.觀念改變:現代人接觸小孩機率相對少,認為生養小孩太麻煩,不如過兩人世界。

房價居高不下、薪資倒退讓台灣人對未來感到悲觀。(圖/shutterstock)

「孩子想要的」和「父母想給的」不一樣

無論參考調查數據,或是依靠劉家富牧師的觀察皆顯示,「購屋」都是影響生育的首要因素,核心原因是「對未來沒有信心」,以「悲觀角度」看待大環境,不相信未來的生活可以因為努力而改變。也有不少人認為小孩是降低生活品質的累贅。

 

教養和經濟程度是否絕對成正比?這是值得探究的問題。「經濟狀況變好,就一定能養小孩,或把小孩照顧好嗎?」劉家富牧師提出這個問題,供大家省思。

 

社會上普遍認為要有相當的經濟條件才能養小孩,身為父母的你我,知道孩子真正需要和想要的是什麼嗎?為給孩子過好生活而「賺更多錢」,意味著父母拉長工時,更沒時間陪伴小孩。現在很多父母認為,要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卻不明白小孩想要「父母陪伴」,勝過「昂貴的衣物和玩具」。

 

家庭功能今昔大不同

在過去,家庭是微型醫院,孩子生病受傷,在家得到基本的照顧,更多的是醫護人員無法給予的親子情感。家庭也是微型學校,奠定孩子品格及生活自理能力,同時是生產力中心,家長帶孩子做手工或烹飪,培養孩子做家事,同心協力經營一個家。

 

現代不少父母重視「專業」,把小孩交給「專業」的保母照顧,教育交給學校和各種補習班,於是原本家庭的養育責任「外包」給專業人士。「家」淪為棲身之處,情感慰藉的功能式微。

 

劉家富牧師感慨:「現在人經營婚姻家庭也講求效率,花時間就要有產出和成就,而生養兒女耗時費力,成果不是三五年能看出來的,甚至有些基督徒也被時代潮流牽著走,看重利益勝於聖經中的價值觀,這是很可惜的。」

過去和現在,受社會環境和觀念改變的影響,家庭功能有很大不同。(圖/shutterstock)

富養?窮養?孩子應該怎麼養?

1. 別被數據嚇到了

戰後嬰兒潮的父母輩生長的環境普遍困苦,家中兒女成群,被迫早熟。現在如東京、首爾的國際化城市,競爭激烈,很多年輕人因為壓力,對未來毫無盼望,成為草食族和躺平族,也造成現代年輕人晚熟的現象。

 

理財專家號稱「養一個孩子至少要準備500~1000萬」很多人一聽到這個數字就倒退三步。劉家富牧師提醒,即使養育一個孩子到成年需要花費500萬,這不是一次支付,而是隨孩子成長逐漸攤提,父母可以透過合宜的財務規劃,逐步預備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基金。

 

2. 耶穌的出生給父母的啟示

對於教養孩子,有人主張「富養」,要給孩子最好的生活與資源,培養孩子國際觀與視野,如果「富養」是好的教養方式,那有錢人教養出來的孩子應該各個品學兼優,但事實並非如此。另一派則力倡「窮養」,讓孩子從小就學習刻苦耐勞,在有限的資源面對環境壓力,古今中外確實不乏貧寒出身,終成大事的偉人。

 

劉家富分享,耶穌基督帶著使命來到世間,進入最複雜的人際關係。祂並非降生在帝王將相之家,而是生在馬槽中,成為窮木匠約瑟的兒子,父母經濟條件並未攔阻耶穌完成救贖大功。由此我們便可思考「富養」是否必要?「窮養」是否會讓孩子輸了人生?

 

3. 信仰教育讓孩子看見生命的價值

聖經詩篇127:3「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在養與兒女這件事上,基督徒應跳脫世俗思維,神給父母的職責是「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

 

劉家父強調,基督徒父母要在家中落實信仰教育,「有信仰的孩子長大後有中心思想,與沒有中心思想的孩子差很多,我接觸過很多中輟生都缺乏中心思想,認為自己的生命可有可無。現今的躺平族也因此缺乏鬥志,父母必須透過信仰教育,讓孩子知道他的生命是有價值的。」

 

6. 把握孩子成長黃金期

孩子的成長不能等,劉家富牧師表示,雙薪家庭的父母,會失去照顧6歲以前孩子的黃金時期,因此來到中華迦拿婚姻家庭成長協會做婚輔的準新人或夫妻,都會建議若經濟許可,小孩6歲前,父母其中一人能成為孩子主要照顧者,培養孩子健康的依附關係,且為親子關係打下良好基礎。

劉家富牧師提醒父母,要把握孩子6歲前的教養黃金期,給孩子正確價值觀,為親子關係奠定穩固基礎。(圖/shutterstock)

教會可以提供基督徒父母的實際援助

聖經教導「生養眾多」,是以基督徒生育意願和比例較一般人高,劉家富牧師言明:「教會中須有可效法的榜樣,讓年輕夫妻嚮往為主培養敬虔的後裔。

 

他建議準新人或新婚者少接觸對大環境抱持負面想法的人,信仰需要在團體中彼此激勵,點燃熱情,婚姻家庭亦然,與正向的人在一起,就如在家自學也需要支持團體,而非閉門造車。教會亦可為生養小孩的家庭提供協助:

 

1. 支持系統教會可組織小型夫妻或家庭小組/團契,媽媽可帶小孩一起聚會,互相照應,心情有抒發之處,有人為其代禱。

 

2. 提供護幼在主日或裝備課程時,若教會有人能支援幼兒照顧,可讓父母喘息,好好領受神的話語。

 

3. 資源共享孩子會長大,嬰幼兒物資可交流共享,減輕經濟負擔,又達到環保、物盡其用之效。

劉家富牧師喜迎孩子誕生,收到1399片不同尺寸的尿布,寶寶用了一年多才用完。教會在鼓勵生育上,可在三方面為父母提供援助。(圖/劉家富 提供)

房子、孩子怎麼選?

很多人認為有了孩子、就別想買房子,劉家富個人卻認為:「生孩子勝過買房子」。

 

1. 房貸使人成屋奴

以一般受薪階級而言,買房子最大的問題是負擔高額貸款,這會使人變成金錢奴隸,甚至降低生活品質。若神有呼召,弟兄姊妹礙於貸款壓力,無法離開現有職場,以致錯過最重要的事情。劉家富說道:「不買房子,少了房貸,卻賺到時間、生活品質和家人關係。」

申命記8:18「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他給你的,為要堅定他向你列祖起誓所立的約,像今日一樣。」神不要我們憂慮,乃要我們相信在人生每個環節,祂會賜福。

 

2. 人生下半場的主,是耶穌、還是房貸?

若經濟能力暫時不允許買房,「以租代買」不需屈就房價買郊區的房子,可住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減少上下班通勤時間。我們不知道神要如何帶領人生下半場,購屋可能會綁住我們的人生,喪失服事神的機會。

 

3. 倚靠神走入有山有谷之地,經歷春雨秋雨之福

神帶以色列人進入流奶與蜜之地,很多人以為,以色列是富庶之地,事實上以色列土地並不如埃及肥沃。但神在申命記11:11~12應許以色列人「你們要過去得為業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潤之地,是耶和華-你神所眷顧的;從歲首到年終,耶和華-你上帝的眼目時常看顧那地。

 

詩篇133:3也說,「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因為在那裡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以色列的農產需仰賴神賜下春雨秋雨,然而那地的葡萄卻碩大無比。

 

神要我們活出倚靠祂的生命,祂也會帶領我們進入有山有谷之地,意味人生有穩妥、也有挑戰,我們要在其中經歷神的帶領及供應。很多基督徒仍選擇安穩的生活,並「漸漸挪移帳篷」,最終孩子離開教會、離開神,這樣的損失絕非買房能彌補的。

 

這兩年疫情亂了全世界的陣腳,不管大環境多惡劣,劉家富牧師鼓勵弟兄姐妹:「生命不是一灘死水,需要倚靠神在困難中長出信心。」買房與生育不全然是「有你沒我」的互斥關係,端視我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及我們的終極盼望指向何方。

「生命不是一灘死水,需要倚靠神在困難中長出信心。」買房與生育不全然是「有你沒我」的互斥關係,端視我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及我們的終極盼望指向何方。(圖/shutterstock)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