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田安克與鄧馨庭夫婦有著互補的個性,走過風浪如今伉儷情深。(圖/記者林子騫)

在少子化的雙薪社會,「養兒育女」對許多夫妻是沉甸甸艱難的重擔,若家中有特殊兒,則挑戰更大。然而,田安克與鄧馨庭夫婦,不僅生養三位女兒,更在無補助的期待下,主動爭取養育一名因受虐,造成重度殘障的女童。究竟是什麼動力,促使他們願意無私去愛?

浪漫異國戀情變調

田安克弟兄是菲律賓人,現於樹德科技大學任教;鄧馨庭傳道則從小在台灣眷村大家庭成長,畢業後在台灣工作幾年後,想出國進修,評估學費決定前往菲律賓,攻讀「特殊教育碩士」,認識了當時教授諮商輔導課程、正在讀碩士班的田安克。兩人相識相戀,交往一個月就決定結婚。

 

新婚不久,鄧馨庭很快便面臨懷孕、自己開店做生意、身居異國無人談心、丈夫仍在念研究所且深受異性歡迎…等多方壓力,夫妻衝突不斷。「那時長期沒有安全感、不懂愛,完全倚靠丈夫的愛又更不滿足,覺得自己結婚是錯誤,就帶著大女兒獨自回台灣。夫妻分開了半年,但仍時常講電話。」

 

鄧馨庭坦言,由於成長過程遭遇各式各樣的挫折,常覺得自己「不夠好」。回台灣後,她到補習班教書,上班時間就將女兒託給褓姆照顧,每次分離時女兒哭,她也哭著去上班。雖然收入頗豐,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但因承受各種心理壓力,情緒一直很低落,也跑遍廟宇、接觸一貫道等,心經和咒語都會背。

田安克、鄧馨庭與四個女兒一起「南征北討」。(圖/鄧馨庭傳道 提供)

信仰中找回自我價值、家人和好

鄧馨庭某天與丈夫吵架,整夜沒睡,隔天主動詢問補習班一位基督徒老師,希望能去教會看看。當時的心態是認為「什麼都拜過了,還差拜一位耶穌嗎?」沒想到第一次進教會,敬拜時就大哭了一場,眼淚也彷彿把她洗乾淨,感覺輕鬆許多。

 

由於從前多位算命師曾準確說出鄧馨庭的遭遇,且告知她的本名「鄧馨庭」會加深厄運,所以必需改名;但她其實很捨不得當初深愛的奶奶,幫她所取的本名。所以第二次進教堂時,當招待詢問她的姓名,她不知道要留哪一個名字,內心開始天人交戰,最後仍說改過後的名字「鄧依婷」。

 

進入會堂後,鄧馨庭感到萬分沮喪,覺得自己實在很糟,連要用什麼名字都不能決定,所以又哭了起來。此時有個聲音對她說:「妳的生命不在妳的名字,而是在我的手上。」鄧馨庭聞聲爆哭。接著大家起立開始唱詩歌,正好是讚美之泉的《全新的你》,令她感動不已,也從此信主、穩定參加小組並主動受洗,後來父母和姑姑等家人也接連信主。

 

還沒受洗前,上帝又對鄧馨庭說:「妳要回菲律賓,挽回妳的婚姻。」一開始她認為現在的狀態很好,加上婆媳問題難解所以抗拒;但幾週後上帝又對她說了一次,她終於順服,前往菲律賓與丈夫和好,並與公婆同住。因婆婆曾是世界知名金融公司的高層主管,田安克又是獨子,身為媳婦的壓力更大。後來第二次回台灣,田安克已取得博士學位,與鄧馨庭一起到台灣,隨即找到教職。

 

來台期間,田安克的父母在一年半內相繼過世;因未能陪伴在側,又得知自己是養子,一波波重大打擊,令平時溫和內斂的他一度失去理智難以接受,至今靠著信仰慢慢走過。田安克的母親在過世前,與鄧馨庭時常通電話,最後一通電話她突然告訴媳婦:「I love you.」鄧馨庭也告訴婆婆自己愛她,隔天趕緊前往菲律賓,下飛機後得知婆婆已安息主懷。

深耕於土耳其戰亂地區的服事。(圖/鄧馨庭傳道 提供)

遠赴土耳其服事難民

夫妻倆在台灣穩定生活一段時間,鄧馨庭有天聽到上帝對她說:「這不是妳之後的生活,妳以後要全職事奉我。」雖生活忙碌勞累,她最後仍順服、到聖光神學院進修;上帝也恩待她,37歲懷上三女兒,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中,坐月子時剛好放寒假,接著馬上畢業講道,時間剛好錯開。

 

同時田安克也感覺到,在台灣的日子雖過得愜意舒適,但仍希望能做更有意義的事;當「阿拉伯之春」爆發,又得知敘利亞人民不得不逃離國家,田安克便對中東人民產生了極深的負擔,感受到神的呼召,所以主動在當地申請教職,希望能教導戰火中的孩子讀書。

 

鄧馨庭甫得知時雖錯愕,仍義無反顧跟隨丈夫,帶著三個女兒,一同前往土耳其境內、離敘利亞僅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加濟安泰普(Gaziantep)生活。由於當地很多難民,會向他們索要食物和水,一開始鄧馨庭用丈夫的薪水買給他們,後來越幫越多,包括提供物資、為對方找房子、緊急安置…等;又看見眾多難民孩子接受教育的需要,就從客廳開始辦學,慢慢擴大成立「愛與希望中心」,幫助200多個難民孩子上學。

 

親友從社群網站上得知鄧馨庭的事工,開始奉獻支持,也有企業加入。鄧馨庭回憶:「我們在土耳其住兩年後,情勢越來越緊張、開始打仗。我們每天處於警備狀態,時常想著若有人衝進來,我們要從什麼路線逃難。」2015年田安克決定帶著妻女回台灣,將教育中心的事工交給學生繼續執行並持續合作。後來才得知,他們離開後不久,原本任職的學校就因政治立場而遭關閉。

鄧馨庭豐富的生命經歷和對主的熱情,時常受邀至各處演講和分享見證,一家人同心合意服事。(圖/鄧馨庭傳道 提供)

右下為田安克與鄧馨庭的「第四位女兒」,雖因原生家庭破碎造成重度殘障,但如今在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圖/記者林子騫)

接納、養育重度殘障的孩子

一家人一起度過這段特殊的時光、一同服事難民,故更有向心力,女兒們也養成堅強的心理素質。三個女兒皆在家教育,大女兒現就讀於交通大學。回台灣後鄧馨庭出於對弱勢者的關懷,曾擔任照顧弱勢幼兒機構的董事長。結束任務後,神也恩待他們,貿易生意持續進行,也因田安克在教職上的收入頗豐且時間較自由,鄧馨庭原想休息一陣子。

 

先前在任職的機構收容一位因受虐造成腦損的女童,眼盲、無法坐起身、不能吞嚥和言語,經悉心照顧後狀況好轉;但後來因年滿兩歲,又沒有寄養家庭和收容者,必須送到一般安養機構,導致狀況惡化。經過一番努力,現在女童與他們一家人同住,成為田安克和鄧馨庭的第四個女兒,在充滿愛的環境下繼續成長。

 

「有人問我:『妳帶這樣的孩子回家,好處是什麼?』但我反問,難道真的不能在這樣的孩子身上,看到上帝的美善嗎?」鄧馨庭引用馬太福音25:40「…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她表示,這段經文是她長年來的呼召,因此她放不掉這些孩子,即使必須花費許多精力和金錢照顧,也在所不惜。

 

2019年6月份,一位熟識的社工前來相談,希望為另一個狀況類似的小孩找家,但這樣的孩子很難找到有能力且願意照顧的家庭。這件事深深刺痛鄧馨庭的心,也激勵她再次出發,透過他們成立的「台灣愛與希望國際關懷協會」,繼續投身公益、幫助國內外弱勢族群,努力完成上帝託付的使命。

「台灣愛與希望國際關懷協會」的義賣屋,位於高雄中正預校對面。(圖/記者林子騫)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