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釋經講道研討會—尋覓講道主題、比喻的宣講、敘事文的宣講、進入聖經人物心靈世界、想像力的運用與培育,由賴若瀚牧師以深入淺出的說明及共同研討。(圖/賴若瀚釋經講道研習會 Zoom)

後疫情時代中,真理的闡明越發不易,教會如何在其中顯出正確明光,是急遽變動時代的一大挑戰!「基督門徒訓練神學院」歡慶40週年,一連四天(8/30-9/2)舉辦線上「釋經講道研討會」,邀請美國德州達拉斯神學院神學碩士、教牧學博士—賴若瀚牧師,將畢生講台事奉的精髓,透過深入淺出的說明及共同研討。在第2天的分享中,他談及在耶穌所講的比喻,有很多顛覆性價值觀,跟當時社會觀、人生觀截然不同,而透過耶穌顛覆性的建構,我們可以從中理解耶穌比喻所要傳達的信息。

基督門徒訓練神學院舉辦2021釋經講道研討會,由賴若瀚牧師—現任美國北加州聖言講道研經學院院長帶領,強調「講台事奉乃是神聖的託付」。

 

該研討會藉由:1)尋覓講道主題、2)比喻的解釋與宣講、3)敘事文的宣講、4)進入聖經人物心靈世界、5)想像力的運用與培育,領與會者進深學習釋經講道,更新眾人眼光。

 

如何將「道」,優質地傳遞出去?

賴若瀚牧師提醒,講道如何能不鬆散?因初學者,容易選擇太多其他經文,而造成主講的題目模糊。他建議,可試著只講一段經文,不要引用太多其他經文,否則經文釋講容易偏離主題,不夠清楚。

 

另一方面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的講章目的,要學習變通。比如約伯記,總共講20篇,每篇的講章目的都一樣的話(都是神在苦難中怎樣告訴人祂的心意),就必須有另外的角度切入。

他再次提醒,優質講道有五特點:有道、有理、有趣、有用、有情 。
 

關鍵點,必須日常時時與耶穌建立正確關係,才能不受限制,產生出新穎的講道主題。


現任美國北加州聖言講道研經學院院長—賴若瀚牧師/博士,代表著作有:《十步釋經法》、《頑石點頭—彼得生平研究》、《永活的信仰—雅各書詮釋》、《真愛人生—活用哥林多前書十三章4至8節》、《求祢顯出祢的榮耀》與《食經講道——當代釋經講道手冊》等。(圖/賴若瀚釋經講道研習會 Zoom)

主耶穌的「比喻」,正是重要的「盛裝器皿」 

賴若瀚牧師特別以兩道美食來比喻,砂鍋魚頭及鐵板牛柳,烹煮方式若沒有砂鍋、 沒有鐵板,就沒有特色,也會影響上菜的滋味;「砂鍋」或「鐵板」都是重要的「盛裝器皿」,烹調出來的美食才有獨特的美味。他強調,「盛裝器皿」的確會影響端出的菜色。

 

他以此帶出,基督徒研讀聖經,將「比喻」當「盛裝器皿」時,不能當成書信來看。而比喻要注意的事情有哪些?

 

主耶穌用「比喻」很特別,如馬太福音13:14-15記載

 

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耶穌通常針對反對祂的法利賽人或經學家,就用比喻,讓人聽是聽見了,卻不一定聽得懂。

 

同時,賴若瀚牧師特別提醒,柴培爾(Bryan Chapell)曾說,注意解經的錯誤,包含將箴言解釋為應許、將預言解釋為歷史、將比喻解釋為事實,以及將詩歌解釋為科學,這四點都容易造成不正確的解經。 

 

耶穌向反對的人就多用「比喻」?

 

講者在講台上可能以為用例證、生活圖像,是要幫助人理解神的話語,然而,主耶穌用比喻,卻是把很關鍵的話語「掩蓋」起來,跟今日人們用比喻的方式相左。

 

從比喻的定義來看,「比喻」是丟一個東西在旁邊的意思。從自然界或普通生活裏,用活潑或奇特的方式,舉出明喻或暗喻引起聽眾的注意,並給聽眾思考一個問題:講者要表達甚麼教訓?而引發主動的思考。 (C. H. Dodd, The Parables of the Kingdom)

 

當然,用「比喻」相較於說明文的道理,是更感性,更深刻人心,也較能挑動人的感情!他說。


賴若瀚牧師/博士,以美食作為比喻。(圖/賴若瀚釋經講道研習會 Zoom)

賴若瀚牧師解釋「比喻」,以【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路加福音10: 25-37)來說明,他先從經文的上文、下理來釐清。

 

上文》路加福音10:21-22

正當那時,耶穌被聖靈感動就歡樂,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是誰;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是誰。」

 

這裡指出門徒的看見與聽見,但是律法師及利未人都沒有看見,也沒有聽見。

 

經文比喻》好撒瑪利亞人(路加福音10: 25-37)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夫子!我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

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什麼?你唸的是怎樣呢?」

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

那人要顯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

耶穌回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

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

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

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

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

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

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

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

比喻【好撒瑪利亞人】的主題,可以如何訂定呢?

賴若瀚牧師問大家,若以下述的題型,請(請選取) A. 主流 B. 支流 C. 不入流

___ 1. 無論遇見任何種族或膚色的人,都要用平等與尊重對他們,愛鄰舍包括 愛我們的敵人。

 ___ 2. 用憐憫與仁慈對待周邊的人,甚至是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

 ___ 3. 學習好撒瑪利亞人,成為別人的好鄰舍 —不忽視別人的需要,卻主 動地、犧牲地施予援助的手。

 __ _ 4. 人生最重要的定律是愛心,它比一切規矩與教條更為重要。

 ___ 5. 其他。請填上:______________。


多數人點選 A. 主流 或 B. 支流 ;賴牧師卻點出,前面的「選項題」都不是主流。

 

他說道,這段的確講述了憐憫、愛鄰舍等內容,經文中描述好撒瑪利亞人,就如同主耶穌愛人、愛鄰舍如同自己…,但,這些內容屬「支流」,必須在主流之下提到,支流不可離開主流。

 

那麼,這段的「主流」到底是什麼?主流在於,耶穌知道律法師、祭司利未人熟悉律法的經義,卻「知而不行」。

 

好撒瑪利亞人代表「知而行」,照所知去行(to know and to do),相對於律法師的知而不行,他不單知道,也實際去行

基督門徒訓練神學院40週年,眾人線上參與,賴若瀚牧師分享過去40年講道、釋經經驗與得著。(圖/賴若瀚釋經講道研習會zoom

下文》路加福音10:38-42

下文該如何看待馬大、馬利亞跟好撒瑪利亞人有什麼關聯性?

路加福音中,馬大就是一直做、一直做,而耶穌卻對馬大說,不要做這麼多,好好學學馬利亞,她得了上好的福分,是安靜在主前聽道;可見所知>所行>所是,仍有程度上的分別。若是只有知道而去行(To know and to do),那麼所行還不夠,還要在神的面前,學習所是(and to be)。

 

因此,這段的每個比喻,只強調一個真理,掌握「行」的中心思想,即可把這整段上、下經文,看似不容易連結的上、中、下段經文,連結在一起。

 

宣講時也要注意避免混亂。因我們常將最不重要的事,放在最重要的事來處理, 失去秩序邏輯。賴若瀚牧師提醒:「講道不要太貪心,要掌握講道策略,掌握一個主題及3點解釋比喻的原則。」如此,即可順利完成講台事奉。

 

解釋比喻的原則3要點:

須配合上下文與寫作宗旨

每個比喻只強調一項真理

抓緊中心思想,不分神在細節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