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張時斌牧師現承接父親神國志業,於「基督救恩之光教會」牧會。(圖/張時斌牧師 提供)

對課業優等生張時斌而言,基督信仰就像呼吸般,是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一部分;直到大學開始獨立思考,才真正與神直面相對。回應全職呼召後,才發現「捨命」不是一次性壯烈的擋子彈,而是每日把自己當成食物餵羊群。父母的身教和言教影響,堆疊成他牧會的養份。在信仰的路上,其始終堅信「神能拯救一切成為美好」!

兒時全家福。(圖/張時斌牧師 提供)

 

在課業上榮耀神的優等生,大學後自己與神面對面

張時斌牧師為第三代基督徒,家中首先信主的是爺爺,再將福音傳給祖父、伯叔及父親。幼兒園時,父親就讀中台神學院,張時斌從小就在神學院和教會的環境下長大。國小四年級時,洗禮歸入主名下。

 

中學後,成績優異,高中考取第一志願,繼而中正大學和成大研究所,在學業表現上榮耀神。

 

身為牧家小孩的張時斌,笑談學生時期的信仰趣事―「中午謝飯禱告時,還曾被誤為肚子痛」;同學常充滿問號的大哉問「牧師和神父有何差別?」、「牧師可以結婚生小孩?」

小學四年級受洗照(左一)。(圖/張時斌牧師 提供)

自小,基督信仰對張時斌而言,「禱告」是理所當然、生活的一部份,但高中以前對聖經不熟,對神認識比較平面、囿於主日所教導的神。直到大學在外生活倚靠神,開始獨立思考,對信仰和自己的認識才更全面。

 

回應神呼召,才知「每日捨命」是必要之善

大學的校園團契,奠定、穩固了張時斌的信仰基礎。畢業時,「全職服事」成為未來道路的選項之一,但依舊未明。直到研究所畢業前夕,神透過當時聚會之處「台南東門聖教會」的鄭忠和牧師,詢問其全職的意願,而成神呼召的印證。

 

神的看顧及保護,伴隨著張時斌成長。在他的生命中並未遭遇明顯困境,且神賜給他天生樂觀的個性。他分享:「即使當兵抽到外島籤,也感覺有神帶領;雖在風浪的船上,也有真實的平安!」

 

而人生中難免遇到負面思想和魔鬼攪擾,當試探來襲,張時斌喜歡獨自一人,以唱詩歌的方式,在這樣的敬拜裡頭,得以與神對話,重新得力。

教會同工合照。(圖/張時斌牧師 提供)

約翰福音10:11耶穌教導的「好牧人為羊捨命」,是張時斌牧師開始牧養後,神賜給他的經文。但與時推移漸體會,此經文跟他原本想像的不同。最初對「捨命」的想像是「擋子彈」般勇敢犧牲。

 

後來,他深刻感受,「比一時跳出去擋子彈更困難的是『每日的捨命』,把自己的生命剝開,成為羊群可吃的食物,讓牠們不會餓著!為了羊群的成長,把自己生命的每一時刻獻上,看見神在每個人身上不同的作為,成全聖徒、各盡其職。」此為他的體悟,也是正擺上的。

與父親(張則義牧師)牽手禱告。(圖/張時斌牧師 提供)

 

父母親堆疊對其生命的影響力

談到生命中影響自己信仰最深的人,莫過於父親與母親。張時斌牧師形容母親是位善於經營家庭、堅毅卻又感性的一位女性。其堅定、持續20幾年,每日早晨的禱告,終使全家信主得救,令其感佩!

 

而父親在他心中的形象是個性直率、信心盈滿、變通性高、包容性強,在開拓、傳福音及勸化的服事上,皆滿有能力,蔚為好榜樣。

 

父親於屬世上,鼓勵張時斌牧師勇於冒險嘗試;在屬靈上,養成他對「上帝」,還有「真實」的看重,包含在信仰、關係和服事……上。這是父親傳承給他最珍貴的部分。

 

年輕的張時斌牧師,自己對牧會的方向及欲創新的是「成全聖徒」這區塊。他極為重視不同靈命狀態的基督徒族群,認為洗禮只是個信仰的開始,希望會友隨著信主時日的增長,把上帝的美活出來。

夫妻合照。(圖/張時斌牧師 提供)

 

在基督裡夫妻與親子相處之鑰

張時斌牧師與神學院同學,原本將至海外做聖經翻譯宣教的妻子奕寧傳道,交往一年半後,進入婚姻。

 

其夫妻相處之道,來自以弗所書5:21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張時斌牧師分享,「我們之間不會每件事都由我做主,而是透過聊天及討論,端看事情對誰的影響力較大,就由誰來決定。」

 

在面對難免的衝突時,他認為要找時間聊聊該事;用來自神的可能性放在對方身上,會是個轉機。當下不見得非用完美的方式去解決,而是把空間留給神,因為「關係」比解決問題來得重要

與女兒合照。(圖/張時斌牧師 提供)

 

「要有一起禱告的時間,也要有一起約會的時間,夫妻倆才會在各方面一起成長。幽默感與尊重,是婚姻生活中重要的潤滑劑。只有幽默感卻沒有互相尊重,幽默感就容易變成貶低對方的工具;只有尊重卻沒有幽默感,尊重也容易讓關係變成各忙各的。兩者兼具,夫妻關係才會越來越喜樂。」這是他給年輕夫妻的分享與建議。

 

已有個活潑可愛的女兒,並即將迎接二寶的張時斌牧師,身為父親後,對此角色的體會,認為父親對孩子的愛永不改變,總想給子女最好的。

 

而所謂最好的,即是陪伴和互相信任的關係。他希望孩子在神面前是健康、善良的,並能跟神建立美好的關係,願陪伴著孩子寫下他們與上帝間的故事。

 

對人的悲觀成就對上帝的相信,神能拯救一切成為美好

在信仰的路上,張時斌牧師的感動為,「我的樂觀,來自於對人的悲觀和對上帝的相信。倚靠自己的努力、以人為中心的生活方式,總是讓人挫折而且沒有力量。對上帝樂觀,就是相信上帝正在掌權,相信耶穌已經得勝,而且有餘。再糟糕的人、再困難的情況,神都能拯救成為美好!

 

「只要我們透過耶穌的眼光來看人、事、物,就能看見其中的美,並從心裡喜樂的稱頌『神的名在全地何其美』,我們的生活也將越發的美好!」以此,與讀者們一起共勉!

現全家福。(圖/張時斌牧師 提供)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