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我們是否明白自己生命中有許多隱藏的罪和情感的渴望?正面的情感包含渴望被愛、渴望被認為是特別、想被安慰、盼望得著醫治。了解自己真實的狀態才能坦然面對上帝,有時因著過往的傷害,我們壓抑了這些感受;或者是害怕被發現,就像犯罪後躲避上帝的亞當和夏娃。

基督徒心理諮商師茱莉安.安德伍德(Jolene Underwood)在Ibelieve網站寫下一篇富有深意的文章,當我們拚命想靠著自己做對事情,我們就是在拒絕與上帝連結,而這樣的生活方式是非常累的。上帝不斷的盼望引導我們的心,並將我們塑造成合祂心意的樣式。

 

以下有八種錯誤的思想,讓我們對上帝和其他人隱藏自己的需要和情感。我們是否有過這些念頭?上帝希望我們面對這些情緒,並且將真實的感受帶到祂面前。我們一切的需要祂都供應,祂的恩典夠我們用。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做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 4:16

 

1.上帝都已經掌權了,所以像現在這樣就好了

明白上帝始終掌權,確實是一件讓人心舒坦的事。我們突然發現不需要去了解所有事情的原因,甚至釋放我們對每件事情的感受,因為「反正上帝掌權」。然而,這樣的想法卻會讓我們變得消極退後,對上帝的信心也會減少。

 

我們把無法控制的情感或無法承認的罪,全部推給「反正上帝掌權」。我們應該做的是起身向前,迎向生命中的挑戰,主動承認自己的軟弱並尋求上帝和屬靈同伴的扶持。

 

2.上帝就是我唯一所需,所以像現在這樣就好了

上帝確實是我們的一切所需,但有些時候,我們也會用這句話來掩飾生命的需要或痛苦的感受,好像只要有這句話,所經歷的傷害就不應該那麼痛、所感受到的渴望就會理所當然的被壓抑或消失。

 

了解上帝是我們一切,有時帶來的錯誤思想就是不再需要其他人事物,單有上帝就可以滿足我們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很多時候變成一種不願意向前或求助的藉口。

 

3.聖經說我們是得勝的人,所以像現在這樣就好了

因著耶穌的救贖,我們可以在生命中的許多誘惑得勝,也對未來充滿盼望。然而,前方還有許多未知的挑戰,這樣的得勝不代表我們就應該停止成長,更不代表我們只需要倚靠自己,就可以戰勝試煉。

 

4.我必須要夠有信心,才可以…

許多時候,我們認為自己非得夠好才可以擁有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包含上帝的恩典和弟兄姊妹的接納。另一個層面,也有人會認為當我們信仰夠強壯,就不再需要其他人的幫助,靠著自己就可以活出得勝,這樣的想法也是不對的。

 

5.我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要捨己,才可以…

上帝盼望我們在愛中捨己,並且在信仰的實踐中能天天揹起十字架。這些教導或多或少在我們生命中帶來一些壓力,並不是不好的,我們卻要明白,不要以一種傷害自己的方式來實踐這個教導。

 

無條件的捨己並不是有智慧的做法,這會帶來憂鬱、焦慮,很多的委屈。上帝希望我們倚靠祂,每一天的揹起十字架,更有祂的性情,同時也更有從祂而來的喜樂和盼望──這才是真正的捨己,會讓我們的心靈感到無比滿足。

 

6.憤怒是罪,不可以這樣

憤怒也是上帝創造給我們的其中一種情緒,代表一定有它存在的意義。生氣卻不犯罪,這樣的情緒可以幫助我們認清現況、了解自己的狀態;若因為相信「生氣不討神喜悅」而壓抑自己的情緒,那就是忽略了上帝的憐憫和恩典,祂希望我們倚靠祂活出真實,在我們的情緒上也是這樣。

 

7.聖經已經說不要害怕了,不要再害怕

害怕是一種真實的反應,因著上帝創造這種情緒,聖經中也不斷的告訴我們不用害怕。我們認為這樣的感受是全然負面的,代表著對上帝沒有信心、屬靈生命低落,但正因著有這樣的情緒,我們會知道是時候倚靠上帝。

 

8.我們應該當好管家,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生命中會有感到恐懼或者絕望的時刻,這些強烈的感受指引我們來到上帝面前,在祂的恩典中再一次更新自己的生命。健康的情緒表達是好的,這不代表沒有情緒或者不能失控,而是要在上帝面前卸下情緒的武裝。重點不是「管理好情緒」,而是來到上帝面前,由祂來掌管。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