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關注生態環境議題的信心希望聯盟,在「信心希望之夜」請到汪中和博士發言,他表示台灣未來會面臨更劇烈的自然災害,盼政府應有所對策。      (攝影/記者張嘉慧;製圖/記者黃健昀)

「今天是一個歷史的時刻,但我們不只今天在經歷歷史,我們其實天天都在經歷『環境』很獨特的異象。」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博士,20日參加「信心希望之夜」時指出,地球的氣候正走向人類從未經歷的變化,而且因氣候造成的災害已成常態,範圍不只有台灣、而是涵蓋全世界,呼籲必須採取策略。

他談及,我們今天生活的這世界,有5個現象正在發生:

  1. 今年2-7月,人們所呼吸的空氣裡,二氧化碳濃度突破了400個單位,創下地球300萬年來的第一次紀錄。
  2. 我們今天生活的這個世界,溫度是人類踏上地球以來,最熱的一年。
  3. 東太平洋發生了聖嬰現象,海水表面的溫度突破過去100年來所觀測的高峰,該聖嬰現象仍發展中,但是它所帶來的衝擊我們無法全面掌握。
  4. 從衛星上觀測海平面,1993年至今,海平面不斷上升。現今已上升8公分,其上升的速度是過往100年來的兩倍以上,且仍持續加速中。
  5. 今年3月,北冰洋冰層在冬天覆蓋最大的面積,只有1,400多萬平方公里,比1979年觀測時,整整小了10%。

台灣 除了氣候變遷,還有地牛翻身的危機

台北盆地在本世紀末,會因海平面上升而遭淹沒的說法,幾年前就已數度被提出。「台北盆地其實沒有未來,以百年的尺度來看,台北盆地就算不遷都,也無法(繼續)住下去,因為將來一半以上都會被海水淹沒,與其被迫離開,不如現在就規劃慢慢疏散。」汪中和曾在2013年的一次訪問中,這麼表示。

如果台北會被淹沒的情況,可能將在本世紀末發生,那眼下更需要急切關注的就是-「大地震」。

「我們從歷史經驗知道,當日本發生大地震時,台灣就有非常可怕的大地震要發生。」1896年日本發生三陸地震,1906年台灣就發生梅山地震;1923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台灣又在1935年發生新竹台中地震;直到1995年日本的阪神大地震後,1999年台灣發生了最令這代人印象深刻的「921」集集大地震。

當2011年日本發生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損失最嚴重的「311東北外海大地震」,台灣人能不做好準備嗎?

面對未來台灣種種的風險 政府準備好了嗎?

中研院在今年4月20日出版第13份的政策建議書-「大規模地震災害防治策略」。即使今日的技術較以往發達,專業人員依然無法預測地震來臨的時間,但必須提醒政府,「面對大地震的風險非常高」,需採取非常重要的策略。

「老屋不要倒,生命要確保,政府社會機能的運作不能倒。」未來的每一天,我們可能都會面對颱風、豪雨、高溫熱浪或山崩土石流的危機,盼望政府提前作好準備,才能在災難發生時,讓人民有所依靠。

「我們糟蹋了上帝給我們的美好環境和可愛家園,我們今天面臨的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挑戰,我們的貪婪自私改變了我們的環境,也改變了我們的未來。」

即便如此,汪中和看見眾教會在政治山頭的擺上,就如同諾亞一般,「有信心看見未見的事情」,存著一顆敬畏的心,將自己與國家的命運繫上,同建一艘方舟,盼帶領國家創建未來,成為人民的依靠,為歷史寫下劃時代的改變。

【相關閱讀】
信心希望之夜也是政治山頭歷史新頁 不再把權柄拱手讓給世界

【看更多好心聞,歡迎加入今日報Line生活圈】

  • ID:@IOB5227J
  • 手機直接點入加入:(點我)
  • 行動條碼:

      Line@行動條碼掃描。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