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朱志山牧師強調「愛」的重要性。(攝影/記者林子騫)

新加坡基督生命堂主任牧師朱志山牧師,3月19日於浸信宣道會高雄覺民教會,主講「對屬靈恩賜的全面認識」信息。他認為教會在兩樣事情上,特別能彰顯主的榮耀,一是信徒之間的「相愛」,二是因為相愛的緣故,彼此委身、彼此服事,願意抽出時間心力牧養耶穌的羊,聆聽並擔當彼此的重擔。

剛強扶持軟弱:給出神所賜,成為好管家

朱志山牧師說,當外人走進教會,若看到教會裡每個人,都以彼此相愛的態度服事,細心地做每一件事,他們就看到主耶穌聖潔的愛在其中。約翰福音13章記載主耶穌做了最美的榜樣,祂愛門徒到底,為門徒洗腳。教會,就是不斷學習主耶穌的樣式、活出基督的過程。

 

朱志山牧師觀察到,在教會裡有兩種人,一種一眼就看得出來,是特別有恩賜、才能和學問的人,當這些剛強的人願意扶持軟弱的,全體弟兄姊妹都受益,教會也較不會出現紛爭和嫉妒。

 

他進一步說明,走進教會的人,容易去看彼此的外在條件,但當這些外在條件較好的人,樂意把自己有的分出來、用來服事別人,例如當人看到身分地位高者願意幫忙打掃、有車子的人願意接送他人等,將自己有的拿出來服事,彼此就不會有紛爭。上帝給我們這些好條件,為的是要做神國的好管家。

 

在教會裡有另一種人,是困苦哀傷的人,他們走進教會、無依無靠,很多時候藉由弟兄姊妹的扶持與服事,能使這樣的人慢慢剛強起來。因此,在教會中若沒有彼此相愛的服事,就會發現困苦的人越來越被排斥在外,他們越來越痛苦,因為教會中沒人願意跟他們交談,他們也就慢慢離開了。他們都是上帝的羊,朱志山牧師不希望這樣的事發生在教會裡。

 

事工只是工具 重點在相愛

朱志山牧師強調,「事工」只是一個工具,做工時必須思考:要如何透過事工,帶出相愛的精神?如何在愛裡多一步服事?

 

以前生命堂教會還沒成立探訪小組時,有弟兄姊妹動了慈心,自動自發探訪他人,使人因此慢慢進了教會。主日學老師也能思考,除了授課,是不是能進一步與這些孩子談心?若發現有小孩與父母關係出問題,可以給予更多關懷,讓在家中得不到愛的孩子,能從教會中認識愛、認識恩典。

 

小組長負責帶領主耶穌的羊,若能在聚會以外的時間,常常想到小組員,把羊群放在心中,那這位小組長絕對是一個好的牧者,上帝會藉著他們做偉大的事。

 

教會的工作常常是沒有規格化的,總是在更新,因為教會裡總是有新的人、新的問題。愛是永不止息的,讓愛使我們這些服事的人心意更新。

 

當教會慢慢大起來,事工供不應求時,常需要找「有恩賜的人」出來服事。朱志山牧師認為,此時分清楚「主要的」和「次要的」事很重要,否則容易因過度追求恩賜,造成信徒間「互相比較」的紛爭,和忽略對聖經真理的追求。

 

朱志山牧師對哥林多前書12-14章談到的屬靈恩賜,提出以下三點看法:

 

一、什麼是屬靈的恩賜:哥林多前書第12章

哥林多前書12:4-7章「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別,神卻是一位,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

 

朱志山牧師對於「屬靈恩賜」有以下說明:

1. 屬靈恩賜是超自然性的,非人的邏輯理性能解釋的

例如「善於煮飯」,應不歸類為屬靈恩賜。

 

2. 屬靈恩賜是要為眾人和教會得益處的

哥林多前書13:11「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朱志山牧師說明,孩子的心思是重視「我自己」,大人則是重視「全家人」的益處;靈裡像孩子的人急於展現恩賜,成熟的人則重視造就全體教會,以愛心和耐心長期持續為人服事。

 

此外,也須謹慎辨別先知性預言,若不確定為教會帶來益處者,應拒絕之。

 

3. 上帝隨己意分給眾人,屬靈恩賜有神的主權在其中

哥林多前書12:11「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聖靈賜下超自然的屬靈恩賜,要聽從主的旨意來使用,並歸榮耀給神。朱志山牧師分享,他曾於農村看到病重者,純粹出於「愛心」為人按手禱告,對方後來病得醫治並對他表示感激,但他強調這種醫治的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在「當時」賜下醫治的能力,神有隨時賜下與收取的權力。

 

當年在哥林多教會裡,有許多人因獲得屬靈恩賜而開始互相比較,保羅對此也有諸多責備。上帝賜下屬靈恩賜,證明祂是超出自然界;但要藉由人的順服,以正確的方式運用之。

 

4.屬靈恩賜不是普遍性的

哥林多前書12:29-30「豈都是使徒嗎?豈都是先知嗎?豈都是教師嗎?豈都是行異能的嗎?豈都是得恩賜醫病的嗎?豈都是說方言的嗎?豈都是翻方言的嗎?」恩賜不是普遍性的,擁有恩賜不代表靈命比較好;沒有方言的人,也不代表沒有聖靈同在。

 

5.明白「主、次的排列」

朱志山牧師根據哥林多前書12:8-10,認為屬靈恩賜從主到次,依序排列是: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信心的恩賜、醫病的恩賜、行異能、做先知、辨別諸靈、說方言與翻方言。

 

朱志山舉喬治·慕勒牧師為例,說明上述「信心的恩賜」。喬治·慕勒牧師創辦的孤兒院,某天上午已沒有食物可供300位孩子吃,經他一禱告,五分鐘內就有人載來一大卡車食物。上帝為什麼要透過他的禱告成就這件事?因為透過他的禱告,能讓旁人能看到、見證神的大能,將榮耀歸給神。

 

「行異能」則是帶來超自然奇蹟,朱志山牧師認為,通常只在最需要的時候才會需要這種恩賜;在沒有必要的狀況下,上帝不需要讓這種奇蹟發生。

 

朱志山牧師也提醒,擁有「先知恩賜」者,不要為自己的益處發預言,且要非常謹慎於說出口的預言,因為可能造成後續問題。他也遇過一些人,只在能帶給人安慰的情況下,得到一次性的先知預言。

 

在「辨別諸靈」的恩賜這點中,朱志山牧師強烈建議,當自己無法辨別「靈」時,不要輕易接受。若不知如何辨別,可透過禱告詢問神,若不是屬神的,求神讓它離開。

 

方言與翻方言恩賜這點,朱志山牧師建議,方言禱告在單獨一人的密室中做。若想知道自己方言說了什麼內容,可以禱告求神讓你遇到有翻方言恩賜的人,詢問所講的內容。

 

二、「愛」勝於所有屬靈恩賜:哥林多前書第13章

哥林多前書13:1-2「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

 

保羅將一切指向「愛」,「愛」是每個人都有的,也是最重要的。若沒有屬靈恩賜,絕對不要自卑,因為愛勝過一切的恩賜。哥林多前書13:3「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於我無益。」有人熱心服事,卻輕易批評別人,馬上會造成教會紛爭。有愛的人願意陪伴有需要的人,此時有恩賜的人,還不如有愛的人。

 

朱志山牧師再舉例,若有人用屬靈恩賜醫治了一個人的身體,卻沒有後續關心、給予愛,等這個人帶著健康的身體回到家,卻仍要面對家庭問題時,也許就會變成心痛沒法醫,所以最終還是需要愛的滋潤。

 

哥林多前書13:8-10「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因此,在一個有真理、有愛的教會裡,恩賜是很其次的。所以不必羨慕別人擁有什麼恩賜。

 

三、追求愛,切慕屬靈恩賜:哥林多前書第14章

哥林多前書14:1-4「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那說方言的,原不是對人說,乃是對神說,因為沒有人聽出來。然而,他在心靈裡卻是講說各樣的奧祕。但作先知講道的,是對人說,要造就、安慰、勸勉人。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講道的,乃是造就教會。

 

朱志山牧師提醒,無論做什麼事工,一旦有比較、妒嫉的心出來,就要停下來。千萬別讓自己失去愛。請記住「愛是恆久忍耐」,無論做什麼,都要從愛出發,比如在台上帶敬拜讚美時,若看到人流淚,可以本於愛,在心裡禱告求神憐憫此人。

 

「切慕屬靈的恩賜」這一點,朱志山牧師說明「切慕」和前面「追求」不同,切慕比較被動,是因著「愛」向神求恩賜,但沒有獲得也沒關係。比方說,當看到有人得病,因著愛人的心而切慕、求神醫治他。

 

朱志山牧師比喻,就像是爸爸有很多玩具,給每個孩子的玩具都不一樣,也許爸爸給了別人你沒有的恩賜,你可以向神求那個恩賜,若爸爸說:「我已經給了你上好的玩具,所以那個玩具我不給你」爸爸若不給,自然有他的理由,隨己意而分給眾人。因此,如果上帝要給我們什麼恩賜,都很好,不要拒絕。

 

不拒絕恩賜,謙卑地為眾人得益處使用恩賜。遇到病人,除了用尊重的態度,徵得同意後為他們禱告,也要用智慧的言語詢問、關懷,最重要的還是「愛」,無論如何,都從愛出發。在愛裡面,做一切的服事。

 

(朱志山牧師為新加坡基督生命堂主任牧師)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