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術專業的角度來看,安力・給怒也從以往平面性的繪畫創作,跨出一個全新的脈絡,開始嘗試裝置藝術性的作品。
魏德聖導演所拍攝的電影長片「賽德克.巴萊」下集《彩虹橋》中,刻畫面對日軍的鎮壓,莫那.魯道帶領賽德克族浴血抵抗的過程,在族人浴血犧牲後,越過彩虹橋回歸祖靈。
片中,莫那.魯道最豪邁的一句話:「彩虹橋上我們一起過!」賽德克戰士們的抗日事跡,血淋淋的生命體認,在一片火紅的的驕傲?看見「活下去」的盼望,選擇一條「彩虹橋」的路回到祖靈安息之所。
《彩虹橋》安力・給怒以先人們的智慧、生命的圖騰拼塔成一座彩虹橋,邀請大家一起走過。 (攝影/記者陳衿妮)
無獨有偶,台灣原住民藝術家安力・給怒,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的「心樹・新靈-安力・給怒的藝術世界」,其一作品《彩虹橋》,以聖經十字架的道路與台灣原住民的智慧觀點,強調人若沒有放下,就沒有辦法真正的與人融合;如果沒有放下,更不可能輕鬆的走過《彩虹橋》的考驗。
在那裏必有一條大道, 稱為聖路。 污穢人不得經過, 必專為贖民行走; 行路的人雖愚昧, 也不致失迷。—以賽亞書35:8
安力・給怒的大學同學黃邦強表示,參與這次的佈展,是被安力・給怒在藝術創作上完全來自於對自我身份認同跟對信仰的愛所感動。 (攝影/記者陳衿妮)
安力・給怒身兼原住民牧師與藝術家的身份,此次展覽的每件作品都以「愛」為創作核心價值。他盼透過藝術創作,為族群的傳統信仰與當代的社會秩序,尋找到一套既符合基督信仰,又合乎傳統文化思維邏輯的型式與圖像語彙。他如此信仰,也如此創作,更如此傳揚真理。
只要站在入口,即可見蘊含其展覽主題的首件作品─「是愛」,期許每一個人對土地有情,並且每一個人都要有愛,在此基礎裡,大家就可以真正的手牽手、心連心,成為美好見證。
安力・給怒(圖左二)與鄭博仁牧師(圖中)在「是愛」作品前合影。 (照片來源/鄭博仁牧師提供)
安力・給怒的創作中,不僅充滿「原民性」的濃厚色彩,又因其曾在國外學習美術,所以他的作品除了能深度表達原住民本土文化,又能緊跟藝術潮流、不失精緻度,更與國際接軌。
李設計師表示,本來對原住民的圖騰的認識,被限制在某個範圍,但安力・給怒的創作,讓人覺得開了眼界。(攝影/記者陳衿妮)
上帝賜福的「奇妙恩典」
高雄美術館館長李玉玲表示,上帝讓她跟安力・給怒有很特殊的連結。1996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擔任管理組組長時,安力・給怒剛從美國回台舉辦第一個個展:今年七月剛當任高雄美術館館長,第一個參加的開展典禮也是安力・給怒的個展。
李玉玲強調,雖本身是基督徒,但站立在美術館館長的身份立場上,是以安力・給怒的藝術表現與創作獨特性,來思考他的作品產生的價值性。
安力・給怒從平面性的繪畫創作,開始嘗試裝置藝術性的作品。 (攝影/記者陳衿妮)
針對這次「心樹・新靈-安力・給怒的藝術世界」展覽,李玉玲從中看見神的奇妙作為,帶領此展從四樓的小型空間,更換至一樓的主展場,光坪數就是原先的好幾倍,她認為這是上帝的「奇妙恩典」。
以藝術專業的角度來看,安力・給怒也從以往平面性的繪畫創作,跨出一個全新的脈絡,開始嘗試裝置藝術性的作品。
我要一心稱謝耶和華;我要傳揚你一切奇妙作為。—詩篇9:1
高雄美術館館長李玉玲表示,這次「心樹・新靈-安力・給怒的藝術世界」展覽,有神所賜福的「奇妙恩典」。(攝影/記者陳衿妮)
在藝術世界裡「看見神」
原住民象徵著台灣長子的位份,原住民文化更是台灣非常重要的文化資源。
安力・給怒的創作讓人最深的感受就是「愛」,他非常慶幸可以在藝術的世界裡,自由的以藝術方式表達對原住民族群以及對上帝的愛。
他期望透過藝術創作讓原住民文化被尊重,並且透過作品成為媒介,讓人與人之間產生更好的融合。
「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藝術是無限的。」
而每早親近神,就是創作動力的來源。雖然能做的有限,但期望透過自己的作品,可以讓人真實的在藝術世界裡「看見神」,然後讓神來成為每個人生命中的幫助。
倚靠耶和華的人,好像那錫安山,永不動搖。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他的百姓,從今時直到永遠。—詩篇125:1-2
【安力.給怒個展資訊小檔案】
● 展覽名稱:心樹・新靈-安力・給怒的藝術世界
● 展覽日期:2016年8月27日至11月27日
●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4-105展覽室
●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 策展人:蕭瓊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