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宜蘭清水地熱園區,不再只是可以煮蛋、玉米與泡腳,而是可以透過神給的地底資源,提供人民的用電。(圖/Shutterstock)

睽違30年,「宜蘭清水地熱電廠」終於在10月28日取得執照,即將正式商轉!這個全台第一座的地熱電廠,已關閉28年,如今透過政府與民間的合作,開始重新商轉,預估可帶來3萬多人的用電量。「上帝雖讓我們身處在有這麼多地震的地方,但也賞賜我們這些非常棒的天然資源與溫泉,如果我們可以合神心意地使用,讓這些地熱資源,被妥善利用,相信是上帝所喜悅的方式。」生態關懷者協會理事長王守誠說。

「如果重啟,電廠預計可有4.5MW(百萬瓦)的裝置容量,並可有3.5MW左右穩定的發電量,簡單來說,一戶如有4個人的話,大概可供應7,000戶左右(的用電量),以人口來計算的話,大概可以(滿足)到3萬多人(的用電量)。生態關懷者協會(TESA理事長王守誠受訪時表示。

 

當然,他也提到,因地熱發電與冷卻水的溫度有關,所以發電條件會受到冷卻水的溫度影響,夏天發的電會較少一些,大約會有5%左右小幅的變動。

 

蒙神眷顧的美麗之島—福爾摩沙

受訪時,王守誠理事長說到,「地熱發電」其實是一百多年前就發展的技術(編按:「地熱發電」,乃利用地熱加熱地下水,使其成為過熱蒸汽後,作為工作流體,推動渦輪機旋轉發電)。

 

雖然1960年代,地熱發電就進入商業化模式,然而,因早期的地熱發電,沒有「回注井」將水灌回地底下,導致地層下陷、熱水溢流地表,形成熱污染,並水裡夾帶一些硫化氫、汞的火山氣體散溢出來,種種因素,使地熱發電有很多無法避免的負面效應。

 

但到1980年代開始,設立「回注井」已為標準做法,幾乎所有的地熱電廠,皆會設立回注井,尤其是具商業規模的地熱電廠,都會設回注井。

 

而現在的清水地熱電廠也有做回注井,所以可以把發完電的熱水,回到地底下,甚至像是泡湯,或泡腳後的熱水,也都能回注到地底下,做循環利用,這對於資源利用與生態來說,都是件非常美好的事。

 

上帝雖然讓我們在有這麼多地震的地方,但也賞賜我們能有這些非常棒的天然資源與豐富的溫泉;如果我們可以合神心意地使用,讓這些地熱資源,被妥善地循環利用,透過這些高溫的地熱,做不同的事情,最後再到地底下做循環,相信這是上帝所喜悅的方式」王守誠理事長特別提及。

 

「成為能源的創造者,而非消耗者」

王守誠理事長進一步解釋,如同冰島的雷克雅尼斯半島,當地的著名景點—「藍湖」,就是「地熱發電後的熱水」所形成的溫泉,溫泉顏色為非常漂亮的湖藍色,並在加工的過程中,還會產生溫泉泥,有許多遊客邊泡湯時,會邊敷這藍湖特有的泥面膜,並用完的水,最後也會被電廠回注到地下。

 

不僅如此,這個景點的高溫地熱,還可用來製造一些「氫氣」、「綠色甲醇」或「生質燃料」等,甚至可成為空氣中,一種抓二氧化碳的設備,每年能抓4千噸的二氧化碳到地底下去,「這地熱電廠對於生態、能源,甚至減碳的利用,都是做了非常好的循環」王守誠說。

 

故對於本國的地熱溫泉,他也鼓勵溫泉業者或相關人士、基督徒,可以考慮如此利用,不僅能善用地熱資源,並能使當地,成為特別的觀光景點,吸引遊客,成為一個美好的環境循環與利用。

 

王守誠在受訪時也提到,期望大家都可以成為能源的創造者,而非僅為能源的消耗者。

冰島的「藍湖」為世界著名的觀光景點,疫情前,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慕名觀光。(圖/Shutterstock)

回應神給的人生計畫,為神所賜的美好環境努力

王守誠說,過去其實因著神的呼召,使他踏上「地熱」這條道路,原本他在一家鑽石公司,擔任研發工程師,但心中一直對於地質,有很深的嚮往與追求,甚至取了「玄武岩」(Basalt)當作自己的英文名字。

 

在靜下心來禱告、尋求後,忽然「地熱發電」這個想法,從他腦海中冒了出來,於是他開始瘋狂研究與這個領域相關的資料,很湊巧的是,有個學長告訴他一個資訊,使他有機會去到一家溫泉顧問公司面試,並最順利被錄取,進到公司工作。

 

於是,就這樣,他的人生有了180度的大轉彎,回到選擇地球科學初衷的工作,雖然他說,有很多工程面的東西需要重頭學起,但在過程中,神也安排了很多該領域重要的學者,甚至剛好是基督徒,引導他的腳步,「這真是上帝給我的大轉彎!王守誠難掩興奮地說。

 

也是在投入此領域後,他開始看見「地熱」這個領域、社會及產業的需要王守誠認為,近年來其實國際上有許多新的技術、解決問題的方法等,但因著撒但很多的攔阻,阻擋了人們找到正確的連結與技術,來突破目前的困境。

 

現在,王守誠致力於生態關懷者協會(TESA與其他協會,一同舉辦各樣講座,邀請專家、學者帶領大眾深入了解環境相關議題,提供管道,讓人知道現在台灣環境所面對的挑戰與環保相關的議題,從中使人反思,我們可以如何行動、如何落實生態環境保育。

 

王守誠說:「其實這是一條不容易的道路,很多人不支持,或認為風險很高、不可能會有任何改變等,但能繼續(推動),因背後有很多來自信仰的支撐」。

 

他說,因有許多牧者、教會或基督徒的支持,他們雖然不都是這領域的學者、專家,但他們透過從神而來的信心,及不停的禱告,最終去連結與成就一切的事情。

王守誠帶著孩子,與眾人講解台灣地熱與介紹清水地熱舊電廠。(圖/王守誠理事長 提供)

以神的眼光看台灣、為台灣禱告

提到基督徒如何面對現在所處的環境,並為環境禱告?王守誠理事長說:「對於基督徒來講,我們常會接受到末世論這概念,但其實末世論是一個祝福,它不是告訴你這世界要毀滅了,反而要知道,耶穌要再來是一種祝福!

 

他今年特別有個感動,如果看國外的媒體報導,我們會知道,全球的疫情沒有停息,並會看到水災、旱災、森林大火、飢荒、戰爭等,就像是末世所預表的現象,然而他說:「但你回頭去看,台灣有沒有發生這些事?台灣其實也有呀!」

 

他說到,台灣仍有來自疫情的威脅、於國家森林公園發生的森林大火、旱災,及差一點要發生的水災,但因我們的基礎建設做得不錯,所以沒有造成很大的問題,只有少部分淹水。

 

所以,國際上面提到的那些災難,其實台灣也有發生,只是台灣在面對這些災難的時候,我們克服了。所以他有很大的感動是,台灣在面對這些災難的時候克服了,這個是一個極大的祝福,而這祝福是要傳遞出去的,讓大家知道,當我們合一的時候,是可以解決問題的。

 

並且因有前人的努力,使台灣有很棒的基礎建設,王守誠形容,他們就好像先知,預判了這些災禍、準備許多努力,以至於災難沒有被惡化,可以得到控制。

 

故他說:「末世帶來的,其實是一種祝福,並非詛咒,不要讓末世的觀念,形成一個詛咒或恐慌,而是要有信心知道,在末世的這些試煉與挑戰中,我們是否足夠合一,面對這些挑戰」。

 

「我們可能總覺得別人比較好、我們比較差,可是事實上,台灣在這一年所面對的挫折,並沒有比別人少,但我們卻透過合一的凝聚,克服了這些問題!

 

因此王守誠提醒,我們毋須被末世所綑綁,乃是要知道神給了台灣極大的祝福,克服了許多困難,並憑著信心,勇敢地去祝福別人、去幫助在患難中失去方向、不知道如何面對下一步的人。

面對所處的環境,當回想上帝帶領台灣所走過的每一步,向神獻上感謝、讚美神,並也將神給的祝福,勇敢傳遞出去,給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圖/Shutterstock)

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

最後,王守誠也與大家分享一段一直以來很鼓勵著他的經文:「如今就當辦成這事。既有願做的心,也當照你們所有的去辦成。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哥林多後書8:11-12)

 

仔細想,有很大的祝福在這經文裡,他說,當神給我們異象去辦成這事,就表示上帝真的要祝福我們,讓我們可以把事情做完

 

當我們有願做的心,上帝就會照著我們所有的去辦事、去完成,那資源並不是有限的,而是被上帝悅納的;而我們從上帝而來的異象,也並非空談,或不敢去做。

 

「真的看到,在短短幾年內,很多法規鬆綁了、更多投資與國際的連結也進來了,真的是上帝照著祂的話,在應許這些事。」王守誠說。

 

精選要聞》

如何被聖靈充滿? 謝來興牧師提6個方式、8個更新變化:沒有放膽去做,就不可能看見!

從獵豹口中生還、猛獸旁播報 舒夢蘭四度站上金鐘舞台,靠實力和主恩向世人作見證!

11/2起取消集會人數限制、雙鐵可飲食、KTV不用戴口罩 病毒變異頻傳,抗疫之路仍長

 

用振興五倍券支持今日報》點此了解

 

今日報FB社團/每日更新》立刻加入

 

LINE官方帳號/每周更新》加入好

 

LINE社群/每日更新》此加入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