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江毅(Rex Johnson)心理學博士表示,在婚姻中其實有一些「未言明的潛在基本期待」,你有可能曾經期待過,也可能沒有想過這些問題。 (攝影/記者陳衿妮)

在婚姻中,若能夠注意到「可得性」、「適切回應」、「積極相連互動」這三個未言明的潛在基本期待;你就有可能做到,讓婚姻中所產生的傷害得到醫治,並修復夫妻已受創的關係,且開始建立與配偶間充滿喜樂與甜蜜的長久關係。

婚姻關係轉化特會》上一篇:你對婚姻有什麼期待?

由舉手網絡主辦的「醫治婚姻中的傷痛—培養出親密關係」婚姻關係轉化特會,由百奧拉大學泰博特神學院心理諮商、教牧輔導教授江毅(Rex Johnson)心理學博士擔任講員。

 

江毅在第一個課程主題「婚姻的基本期待」提到,婚姻中共有五種常見的「明確期待」:(一)共同建立家庭;(二)得到歸屬感與幸福;(三)得到財務上的安全感,包含實際與感覺上的穩定;(四)讓父母、朋友感到高興;(五)預期或許會有衝突,或許不會有衝突。

 

在婚姻中,其實有些「未言明的潛在基本期待」,你有可能曾經期待過,也可能沒有想過這些問題。而這些期待,其實是神在創造我們的時候,就已經把它放在我們的身體裡面了。他接著在課程中,提到「可得性」、「適切回應」、「積極相連互動」這三個在婚姻中未言明的潛在基本期待,而這也是影響婚姻幸福的重要關鍵。

  • news-details
  • 「醫治婚姻中的傷痛—培養出親密關係」婚姻關係轉化特會,高雄場於上(10)月31日至本月2日在高雄浸宣武昌教會舉行。 (攝影/記者陳衿妮)

婚姻中第一個未言明的潛在期待—「可得性」

很多人也許對於「可得性」這個名詞感到陌生?江毅解釋,要了解「可得性」這種情感聯結的模式,需要先從新生嬰兒與母親之間的互動關係,來做觀察與理解。

 

每一個人,都是從嬰兒階段開始,就必須學習與世界對話。當新生嬰兒哭了,他的母親就會馬上出現;因為,「母親」這個角色,天性上就是會對孩子直覺式的這麼做,這樣的互動關係,對嬰兒來說就是他認知的「可得性」。

 

母親也許並不知道嬰兒為什麼哭了,但當她聽到哭聲,就會馬上去找出發生了什麼事。嬰兒哭了,也許是因為肚子餓了、尿布濕了、想要找哥哥姊姊玩⋯。

 

而在這個「可得性」裡面,通常還會有母親或祖母與嬰孩間「情感的聯結」。當母親或是祖母在照顧嬰孩時,她們會看著嬰兒的眼睛,想要去模仿嬰兒的表情。這樣的事情,所有的母親應該都做過,有些父親有可能也做過,但有些父親應該從來都沒有想過要這樣做。

 

當江毅在婚後,與太太討論要不要生小孩的時候,其認為,小孩出生後,就是太太應該負責的,當孩子年紀長大到可以丟球的階段,再由他來接手;當時他並不懂,跟孩子之間會產生什麼「情感的聯結」。

 

直到最近他才明白,人類腦袋裡的「鏡子神經元(mirror neurons)」,就像鏡子一樣,有「產生複製」的效果;可以透過觀看別人的行為,在我們的腦內引發一連串反應,好像是自己正在做這些動作。

 

神奇妙的創造,讓嬰兒可以透過大腦的「鏡子神經元」,去「學習模仿」抱著自己的這個人的表情或行為。當你抱著嬰兒對他笑,他就會模仿你的表情,也對著你笑;當你對著嬰兒說話,即使他並不懂你說話的意思,但他會想模仿你,且嘗試發出一些聲音。這種「情感的聯結」,就是嬰兒在表達「自己的語言」。

 

每個人出生後的「第一個語言」,其實是「碰觸」。這也是為什麼在婚姻裡面,「接觸」還有「情感的聯結」,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面無表情」的研究

 

最近有一個關於「面無表情」的研究,在這個研究裡面,一開始母親被交代要跟嬰兒去互動;但當實驗室的紅燈亮起的時候,母親就不能跟嬰兒有任何互動,並且拿掉臉上的任何表情(如同戴著面具一樣),不可以微笑、皺眉頭、說話,需要完全面無表情。

 

研究人員希望可以看出嬰兒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嬰兒為了跟母親互動,開始做了很多動作;當這些嘗試都行不通的時候,嬰兒開始生氣、哇哇大哭、擺動手腳,他們很努力的想從母親身上得到回應。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現象之後,就把實驗室的綠燈打開,讓母親們知道又可以跟嬰兒互動了;接著,母親們又開始與嬰兒建立「情感的聯結」。

 

從這個研究裡面,發現兩個非常有趣的結果:(一)習慣有情感聯結的嬰兒,會馬上冷靜下來,又馬上開心了起來。(二)不習慣有情感聯結的嬰兒,他們會把臉撇開,看旁邊,不看母親。

 

當你跟人互動的時候,如果你專注看著對方的眼睛,但他的眼神總是飄開的?那表示,他在嬰兒時期,不會跟人有「情感的聯結」;所以,當人去看他的眼睛時,他會把臉撇開,眼神也不會去注視對方。

 

在婚姻中常見「情感的聯結」會發生的現象

 

在婚姻中,「情感的聯結」往往是發生在新人「訂婚的時候」。訂婚後,新人們為了進入婚姻,會開始密切的對話;兩人可以有很久的時間都坐在一起,並注視著對方,一起討論與溝通許多事情。

 

但夫妻間很常在「結婚之後」,就不再有「對話」或「面對面的對話」;他們雖然在對話,卻是身處在「不同的空間」。例:對話的時候,先生在餐廳吃東西,太太在廚房裡面工作;或太太在看電視,先生看著報紙,兩人的對話沒有眼神的交流,彼此之間的「可得性」減少了。

 

「可得性」的重要性

 

在「嬰兒時期」,所有的嬰兒都會對周遭的事情產生好奇,這也是神造人的時候,為要讓孩子預備跟母親分開的一個設計。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漸漸跟母親「成功的分離」,培養出「邁向成功的能力」。

 

孩子雖然在媽媽的身邊,但卻會對身邊的東西感到好奇。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孩子會想要爬去看看他所好奇的那個東西;但也會馬上就回頭尋找母親,是不是還在身旁。在這種狀況下,如果母親已經離開房間了,孩子會馬上產生「分離的焦慮」,他會馬上爬回去找母親;當看到母親時,他會伸出手,要母親抱起他,極需要確認母親在身旁的這種安全感。

 

透過「反覆的練習」,孩子會越爬越遠,也會常常回頭確認母親是否還在。接著,他們會漸漸明白,就算當他回頭看不見母親,還是可以相信母親會在那邊等他。

 

但如果,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母親不知什麼緣故離開的話,孩子的焦慮會變成一種恐慌。在這種情況下,當媽媽回來時,會發現孩子已情緒失控的在大聲哭鬧,也變得無法溝通;若母親很生氣的把他們放回嬰兒床,又離開房間把門蓋上,這種惡性循環,會讓孩子感到更焦慮。

 

因此,母親對孩子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等待孩子長大一點時,母親才能慢慢放手。接下來,孩子開始有能力離開家去學校上課,可以有一整個白天的時間,不用母親的陪伴;因為孩子知道,母親會在家裡等著他回家。

 

當孩子成長至高中的階段,他有能力可以離家更遠一點。這個過程中,他明白當他想要回頭找母親的時候,母親一定會在那裡;這成為他的「感受」與「安全感」。

 

而在婚姻中,對新郎與新娘來說,他們會希望「對方有良好的可得性」。尤其在蜜月期間的用餐時,可能會有分開去拿食物的這種短暫分離;當另一方回來時,他們會彼此擁抱,就像是久別重逢的感覺。

 

但婚後,先生回到家了,卻還想著工作;太太想聽聽他的想法,他卻覺得太太不會想聽自己的看法,與太太之間也沒有什麼好談的,而沒有提供給太太「可得性」。這種狀況下,配偶之間雙方的可得性將越來越下降;對太太而言,還不如就自己一個人。

  • news-details
  • (攝影/記者陳衿妮)

婚姻中第二個未言明的潛在期待—「適切回應」

當第一個未言明的潛在期待「可得性」,在婚姻中得到滿足之後,接下來需要挑戰「適切回應」的部分。

 

舉例,當孩子在哭的時候,母親不只出現在他的面前,同時還需要去安慰他;而「出現」代表著「可得性」,「安慰他」則代表著「適切回應」。因孩子在哭的時候,其實是期待可以得到幫助;若父母出現,卻沒有做出適切回應,對孩子來說這種狀況,等同於發生的那個問題,並沒有完全被解決。

 

太太需要的不只是「解決方案」,還有「情緒層面」的適切回應

 

新郎與新娘也會希望對方有「適切回應」,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沒有辦法給對方「他想要的」;但至少你在出現的時候,要向他提問與關懷「他的需要」。

 

其舉例,在婚後有一次回到家,發現太太躺在臥室的床上哭。他走到太太身邊坐下來,想做出適切回應,於是對太太說:「親愛的,妳怎麼了⋯」她開始說出在工作上,遇到老闆的誤解,且老闆也對她說出了一些不好聽的話。

 

他一邊聽,一邊想著太太接下來應該會做出來的反應。當太太情緒安靜下來的時候,他說:「親愛的,我們可以一起想個辦法⋯」接著他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沒想到太太又繼續哭;他完全不知道該如何繼續回應下去,於是走出臥室,去到客廳開始閱讀。

 

大約過了五分鐘,太太從房間裡出來並走到了客廳,又繼續哭了一個小時,然後走出去到陽台,並且把門大聲的甩上。當下他意識到,自己的麻煩大了⋯。

 

他提供給太太的是「解決方案」,但這個解決方案不是針對「情緒上」的適切回應,也沒有顧及到「情緒層面」;他沒有理解太太為什麼那麼難過,也無法正確反應出她的情緒感受。

 

先生的工作通常都是:工程師、資訊電腦、牧師⋯;很常在想問題的時候,都是以「解決問題」的方式在思考。但太太往往都有「情緒層面」的感受,需要處理的,往往不只是問題本身。

 

換句話說,太太當下需要的是「親密回應」,而不單只是「解決問題」的方案。很多時候,太太其實有能力可以自己解決問題;但先生受到的訓練就是,讓自己可以解決問題,而很自然的就直接提出「解決方案」。

 

江毅提醒,夫妻間的相處之道,有時候先生需要去學習「知道對方的感受」,來做出適切回應;而不是完全都以「直覺式」反應來處理所有的問題。

  • news-details
  • 大家分組討論。 (攝影/記者陳衿妮)

婚姻中第三個未言明的潛在基本期待—「積極相連互動」

當夫妻間,能有良好的「適切回應」時,還需要注意到「積極相連互動」的關係。

 

「積極相連互動」就是要想辦法進入到對方的腦袋與思考邏輯,以「對方的角度」來解讀「他所說的感受」。如同,母親會去學習嬰兒的語言,當她聽到哭聲時,就馬上知道孩子要的是什麼。

 

很多時候,當男人身為一個「父親」或是「丈夫」時,並不清楚孩子或是太太要什麼。但是,太太卻能從聲音中去判斷出孩子的需要,因母親已學習嬰兒使用的語言,她可以直接從孩子「不同的哭聲表達」去做出分析。

 

從這裡可看出來,母親與孩子之間的「積極相連互動」,以及父親的潛在危機。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不只是「適時的出現」,還有「情感上的聯結」。所以,即便是孩子爬離開母親的身邊,他還是相信,回頭時母親還會在那裡。

 

很多人在結婚後脫離了「積極相連互動」這個關係

 

在婚姻裡面,夫妻間其實也都會期待對方,可以有「積極相連互動」的這個反應。對訂婚的新人而言,因不知道對方的需要,而會在兩人進入結婚前的這段期間,有「積極相連互動」產生。

 

但很多人在結婚之後,就開始脫離了「積極相連互動」這個關係,轉移焦點去關注「對方與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這時候,先生會說太太需要在家預備三餐、整理家務,偶爾處理跟朋友之間的事情⋯;太太會覺得先生的責任就是要出去工作、賺錢養家,下班回家的時間可以跟她說話,並享用她精心預備的晚餐⋯。

 

夫妻雙方,會開始去設定幾個角色,並且努力的扮演著各自的角色。太太希望先生可以在信仰上帶領自己,最好還在教會事工上做出一些領導;先生希望太太可以對教會的事工活動參與投入,或是有虔誠的信仰。這時候,可能連「信仰層面」,兩人之間也開始脫離了「積極相連互動」的關係。

  • news-details
  • 大家專注聆聽課程。 (攝影/記者陳衿妮)

三個未言明的潛在基本期待,在婚姻中幾乎並沒有被提到

江毅提到,上述的三個未言明的潛在基本期待,很多時候在婚姻中並沒有被提到。所以,每當有夫妻接受婚姻諮詢時,他們的話題,總會不自覺的去提到這些期待。

 

太太會開始抱怨先生,都不跟自己講話。先生會回答:我有啊!太太接著說:你根本沒有回家,或當我想要跟你說話的時候,你總是說很累,不然就是在看電視、講手機、傳簡訊⋯。太太抱怨著先生的「可得性」或是「適切回應」這部分。

 

而先生可能會抱怨太太都不想要跟自己發生親密關係,指出太太沒有「可得性」或沒有做出「適切回應」,以至於兩人的關係,沒有「積極相連互動」的部分。

 

江毅指出,夫妻間應該回想還在交往或訂婚的時候,當時「你的哪一點」最能吸引你的另一半,而現在你有什麼樣的改變?若自己不清楚可以詢問對方。

 

同時,你可以詢問配偶,當你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會讓他有「被愛」與「親密」的感覺;或你要怎麼做,才能讓他感受到更多的愛。另外,你也需要透過向神禱告,求祂教導你,能夠用對方感受得到的愛的語言來愛他。

 

在婚姻中,若能夠注意到「可得性」、「適切回應」、「積極相連互動」這三個未言明的潛在基本期待;你就有可能做到,讓婚姻中所產生的傷害得到醫治,並修復夫妻已受創的關係,且開始建立與配偶間充滿喜樂與甜蜜的長久關係。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