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大人常說:「我們要多聽孩子說話。」但現在的孩子正活在「公民不服從」的世代,我們的孩子不只在民主時代中長大,很多自己的聲音想被聽見,以致於孩子與父母的溝通都曾「一言九『頂』」。

因此,如何傾聽孩子的聲音,如何從小讓孩子適度的表達自己?其實,「閱讀」就是開始。

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兼GOOD TV《烤箱讀書會》主持人劉清彥,今(19)日受邀至台北市民生國小舉行一場名為「傾聽孩子的聲音,共享閱讀的樂趣」親職講座。

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兼GOOD TV《烤箱讀書會》主持人劉清彥,今(19)日在台北市民生國小與家長們分享與孩子共讀的樂趣。

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兼GOOD TV《烤箱讀書會》主持人劉清彥,今(19)日在台北市民生國小與家長們分享與孩子共讀的樂趣。 (攝影/記者杜胤廣)

與孩子共讀 請從一個「教訓者」變成「輔導者」

「我在這過程中收穫最多的就是『不停的聽孩子講話』。」劉清彥說,從2002年開始主持《烤箱讀書會》後,即扮演著「說故事給孩子聽」的角色。有人質疑,「聽孩子說話」難道不會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嗎?他覺得不會,因為只要拿起對的媒材,說對的故事,大人跟孩子的互動就不再一樣。

「跟孩子共讀的當下,我不是一個長輩、老師,我只是一位跟你閱讀的人。」

劉清彥認為,面對孩子得先拿掉親職輩分的頭銜,從一個「教訓者」變成「輔導者」。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他以《馬太福音》18章3節解釋說,這句話不斷提醒他與孩子說故事時,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試著用孩子的高度來閱讀。

「閱讀」有快樂 才能激發思考興趣

「傾聽孩子的聲音,共享閱讀的樂趣」親職講座,吸引了許多媽媽們前來聆聽。

「傾聽孩子的聲音,共享閱讀的樂趣」親職講座,吸引了許多媽媽們前來聆聽。 (攝影/記者杜胤廣)

劉清彥認為,父母陪伴孩子閱讀時,不只孩子在「聽故事」,同時也在「看圖像」;因為對孩子來說,閱讀是「全感官」經驗。很多父母常告訴他,睡覺前都會說故事給孩子聽,但說完故事倒頭就睡,這樣形同忽略孩子聽完故事的感受。儘管父母都覺得,故事書應該附帶某些意義給孩子,使閱讀有價值;但劉清彥提醒,比起這些,「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能快樂的閱讀,就會產生「閱讀興趣」。

劉清彥以《鴨子的假期》這本互動繪本為例說到,書中的主角鴨子會透過文字與圖像主動與書外的讀者互動,甚至不停對讀者喊話,希望讀者不要翻頁;但孩子看見有趣的對話,好奇故事發展而翻頁,這就是閱讀的樂趣。當他在節目上與孩子共讀此繪本時,節目播出討論時的片段僅10分鐘,但實際上他們討論了將近40分鐘。

閱讀的意義 激發生命思考

「閱讀不是逐字唸過而已,是從一個層次進入另一個層次的過程。」劉清彥以法國哲學家羅蘭巴特曾的話解釋,父母帶孩子閱讀,除要用孩子的心態與高度來帶領閱讀外,還得選對故事,進而與孩子一同享受閱讀的樂趣,才能激發孩子的思考。

劉清彥以他曾翻譯的故事繪本《丹福先生》來說,主角丹福先生很有錢,村子裡的每個人都因他的仁慈與慷慨而愛他,但有一天,村裡來了一位黑衣人,挑起了他們不滿足的心,因為黑衣人對村民說,丹福先生錢那麼多,他們的錢卻那麼少,激發村民更多的不滿足。

當與孩子們討論,是否認同丹福先生的慷慨行為時,有些孩子不認同,甚至覺得為什麼要把錢分給村民?但若沒有黑衣人的出現,丹福先生不分享他的財富,村民們又會怎麼看待他?村民們仍會對他議論紛紛…

該則故事,激發孩子深度思考:丹福先生是否是好人的問題?他這麼做對嗎?仁慈的意義又是什麼?村民是否有資格要求財富平均分配?而我自己是否曾經聽信黑衣人的讒謗謠言?


「閱讀不僅讓孩子懂得思考,更可能改變一生。」劉清彥分享,過去他曾在教會帶兒童主日學共讀時,分享了一本《會彈琴的安娜》故事手繪本,內容不僅讓孩子思考「當你年老時,還剩下什麼」的問題,更激發孩子看待生命的眼光,不再只是著眼當下,而是看見自己的未來。

所有人都分享完故事感想後,一位女孩卻在一旁悶悶不樂,並帶著不解的心回到家中。而後女孩媽媽詢問她,為什麼女孩不久前因不喜歡鋼琴老師放棄學習,但卻在劉清彥說完故事後,又想學鋼琴?「我不知道我老了之後,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留在我的生活當中?」於是,她重拾鋼琴。

長大後,她不僅考上音樂系主修鋼琴,最後更決定在美國拿到鋼琴演奏博士學位,才肯回到台灣。

▌HOT!!! 本周超熱門 ▌

「相愛容易,相處難」的原因

受洗重獲新生 專訪李亞萍:我是上帝的女兒,我好驕傲!

專訪/李永勳:基督徒最大的危機,就是「做主的工,卻不與主交通」

「上教會」無法使你成為真正基督徒

另一半外遇怎麼辦?忍耐就能使對方回轉? 黃國倫:要懂得尊重自己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