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2011年,媒體曾以斗大的標題報導某位台灣高等法院法官選擇放棄千萬薪水,進入神學院就讀。如今這位法官不僅取得台灣正道神學院基督教研究碩士學位,他更渴望在職場上實踐公共信仰的價值。

曾任彰化、桃園、板橋、台北等地方高等法院法官的陳國文牧師在台灣司法路上一路順遂,從小出生在靠山靠海的宜蘭蘇澳漁村,民間信仰對他來說,再熟悉不過,因為母親也受娘家影響,曾蓋廟擔任紅頭道士。但個性溫文儒雅又愛探求知識的他,反倒對各種宗教消災解厄的方式充滿疑惑,甚至渴望知道其中的奧秘。

只是,考上司法官後,工作忙碌,擔任各地方高等法院法官後,10年內順利借調台灣高等法院擔任法官,23年的司法操練足以讓他晉升更崇高的位置、擁有更大的權力,但2011年媒體斗大的標題報導,他選擇提早退休,放棄2千萬以上的薪水,進入神學院就讀。

是什麼原因讓他捨下一切,走上傳道呼召之路?

 

出生乩童世家 求學時深受神父影響

前台灣高等法院法官陳國文,日前從台灣正道神學院完成碩士學位。

前台灣高等法院法官陳國文,日前從台灣正道神學院完成碩士學位。 (攝影/記者杜胤廣)

早從陳國文就讀輔仁大學法律系時,他就是一位喜歡思考人生奧秘的人,甚至加入校園的「思尋社」社團,其社團輔導是一位奧地利的神父,不僅擁有哲學博士的高學歷,更出生富裕家庭。但家人竟然會讓他選擇遠走他鄉來到台灣,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神,甚至在服事過程中充滿喜樂,這令陳國文感到詫異。

神父常帶著學生上山下海探望服務孤兒老人,與學生討論人生哲理,這對當時亟欲瞭解生命意義的陳國文而言,第一次感受到人性的偉大與崇高-沒想到這世上會有人選擇放棄家產,僅做自己認為有意義、又讓自己快樂的工作。他表示,若當時沒有兵役問題,他早已追隨神父的腳蹤。

「學法律就是在講求證據,但他(神父)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證據。」陳國文侃侃而談,法律要求凡事拿出證據,推論合乎邏輯,若說宇宙中有位創造者如何存在,最好的證據就是神父的生命特質帶給他的影響。

 

司法工作忙碌遠離神 妻子、教會影響他親近神

陳國文接受院長陳敏欽的撥穗。

陳國文接受院長陳敏欽的撥穗。 (攝影/記者杜胤廣)

然而,兵役、司法特考與日後法律工作,忙碌使他鮮少思考信仰問題,因為天生講求理智的他,不管是傳統宗教還是基督信仰,他只在乎其中的「修身養性」,甚至因著好奇,曾研究算命、冥想等行為。直到他與妻子曾美紫結婚後,因妻子本是基督書院畢業的學生,也常去聚會、參加團契,漸漸影響到他對基督信仰的認識。

「我欣賞教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陳國文坦言,教會的氛圍與人群是吸引他選擇進入教會的原因,再加上朋友不斷傳福音給他,且對聖經充滿興趣,如此,他便受洗信主了。

後來母親生病,他選擇帶教會的長老去醫院,為母親禱告,沒想到原本心神不寧的母親,在禱告後經歷平安,於是每次只要母親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她都會要求教會某一位長老為她禱告。最後病情加重,雖來不及受洗就離開人世,但所有人都知道母親決志信主,並為她舉辦追思禮拜。

 

接受神學裝備的原因-看見法律的城鄉落差

2011年陳國文進入台灣正道神學院就讀,今年正式從台灣正道神學院基督教研究碩士班畢業,接受裝備的5年間,不僅對神在知識上有更多的認識,在屬靈性格與生命的操練上,也有更大的翻轉。因為期間他也休息,重新思考、驗證神給他的道路。

「原來法律也有城鄉落差。」他坦言,從地方高等法院調升台灣高等法院的日子,使他眼界大開,處理的案件都是國內大型案件,但相對於地方高等法院的案件,明顯單純、且司法人員素質也不同,更重要的是-「法律也越修越多,任何社會上的大小事務都有法律的影子。」

以致法律成為一門專業,任何人遇到法律問題都需要靠律師處理,對中低階層的民眾來說,明顯理虧,就好像蓋了高速公路,有些人沒有車子,一樣看得到吃不到。

陳國文在法官任期內,總覺得法律沒有絕對的公平,因為設計法律的人都是社會有力人士,每個人都以特定標準來設計。他再思社會貧富不均的問題時又發現,法律的公正性也與我國法律的歷史有關。這使得他更想多了解聖經,將其中倡導均富、互助互愛的社會觀實踐在專業上,因此選擇進入神學院念書。

 

我國法律從歐洲而來 卻非實踐神的國

「我們的法律是從歐洲而來的。」他直言,台灣法律的歷史早從清末時就受到影響,清末時代的法律與歐洲有關,加上早期歐洲法律是由神學家所訂,當時正逢神權政治的時代,教會的地位比政府高,其法律是根據聖經所定,因此國家的法律不能牴觸聖經。

但直到18、19世紀法國大革命的啟蒙運動、文藝復興、科學至上、理性主義…後,人民將「上帝」逐出政治、法律等各個領域。

清朝時期,中國鮮少基督信仰,因此在學習歐洲制定法條的技術時,剛好正值文藝復興時期,僅將法律作為「管理規則」,而非實踐神的國。

 

呼召作傳道人 盼望將各個專業領域拉進神的國

台灣的法律如果要公義,法律人或有立法權的人一定要有信仰。」陳國文呼召作傳道人,就是希望將神學與法學結合成公共信仰,換句話說,他更盼望將各個專業領域拉進神的國。他坦言,如果不念神學院,他也可以在法官位置上做見證、榮耀神,但如果一個專家在職場或制定政策時,有信仰,結果必定不同。

「我帶你去一個更好的地方。」這是他聽見的呼聲,但他並沒有任何牧會的想法,只一心想走進職場、校園,把福音傳給正在學習或已成為專家的人。因為如果是以牧師的身分來傳福音還有不便之處,法律專家身分反而更容易讓人信任。

 

進入神學院的生命衝擊 帶來人生價值觀的拉扯

陳國文進入神學院就讀期間也面臨許多人生價值觀的拉扯。

陳國文進入神學院就讀期間也面臨許多人生價值觀的拉扯。 (攝影/記者杜胤廣)

 

進入神學院,對他來說,其實也帶來不小衝擊。

「神學院的同學幾乎來自四面八方。」陳國文說,以前當法官,一起工作的人幾乎是知識地位較高的菁英,但神學院的學生並非都是菁英,有口才、知識、專業的人也不多,一開始他覺得納悶:「這個世界給傑出的人管理都成了這副模樣,為什麼神還要揀選平凡、不起眼的人來管理神的國?原來,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看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他認為,以前在學校求學考試,出社會工作,都在講求「能力」與「聰明」,有資源、背景的人可以學得更好。但神學院的學習,考驗的是信心與順服有多高,越能將生命主權交給神的人,就越能在神學知識上學得更好。因此,念神學院期間,他也面對了許多人生價值觀的拉扯。

上帝的標準,人人都做得到,只有你願不願意做。不像人活在世上,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卻很難做到其中一項。」念神學院給他的感想,就在這裡。他說,若人太堅持自我,在神面前是「負債」,因此對身為專業人士的他,也比其他人多念了一年時間,學習降服於神。

 

真理如何行在法律中? 職場福音教人成世上的光與鹽

然而,陳國文心中對神學與法學的結合,仍是他念神學院的目標之一,但多年後,取得學位的他開始覺得:「法律不是追求真理與公義,而是一套所有人都能接受的遊戲規則。」誰有辦法掌握立法權,誰就能制定遊戲規則。但真理要如何行在法律中?

他認為,當基督信仰開始優先重視「個人屬靈層面」、「家庭」、「教會」後,「公共領域」鮮少主內專業人士參與,神的榮耀沒有在其中被彰顯,久而久之,正如同耶穌曾告誡門徒說:「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馬太福音5:13 -14)

近年來,多元成家議題為何進展到立法層次,其實問題與基督徒的「社會參與」程度太低,以及福音尚未轉化職場專業人士有關。

陳國文不否認,一個人若沒有好的靈命,個人與家庭不會活出好的見證,也不會有良好的教會生活,自然不可能在公共領域活出神的榮耀。因此,他盼把福音帶到法律禾場上,影響專業人士。因為「專家」有較高的社會信任度,當他們都能成為這世上的光與鹽時,亦能發揮防腐的功能。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