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豐盛品格培訓中心執行長劉慈惠博士(左)、拉第石心理諮商所洪桃美心理師。(圖/劉慈惠、洪桃美 提供)

各國青少年自殺率普遍上升,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間,英美衛生單位也提出警訊。數據顯示台灣2019年15歲到24歲的青少年自殺率比前一年度增長26.8%,位居青少年死因第二位。衛福部表示家庭正向支持將有助降低自殺率。

網路影響、家庭關係疏離為最大主因

衛福部公佈2019年青少年自殺原因包括網路時代對社會造成衝擊,父母工作壓力大、導致對青少年支持力量降低,以及青少年必須獨自面對不可預測的環境等。面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父母該如何觀察與協助?長期輔導青少年的洪桃美諮商心理師,歸納在諮商室診間常見三種具自殺傾向的青少年類型。

 

1. 重度網路成癮者

從小重度依賴網路,真實世界與人接觸少,社交能力弱,常導致踏不出房門、走不出家門、在國高中時拒絕進校門、成年後無法接軌工作門檻。

 

2. 被霸凌者

在國小高年級被同儕霸凌,若升上國中人際關係未改善,身心壓力未獲得紓解,常轉向為網路成癮或引發身心症狀。

 

3. 課業困擾者

此類型為極端的兩方,一方為國小課業極佳,但國中成績不如預期,另一因課業不佳而完全放棄,造成自信低落或同儕壓力,皆可能產生恐慌與創傷症候群。

 

正視青少年自殺,父母陪伴支持是出路

親職教育專家劉慈惠博士,提出輔導親子問題時常見的關鍵問題「當父母是孩子堡壘時,他們就會回家」。輔導案例中常發現,孩子有狀況,父母通常是最後一個才知道,或父母不願接受現實。而孩子大多恐懼於被責罵,因此選擇隱瞞、欺騙導致更大的傷害與無法彌補的錯誤。

 

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裏含着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裏未得完全。」(約翰一書 4:18)劉慈惠博士表示華人家庭的溝通,父母常不自覺變成了訓話,久而久之孩子耳朵必然關閉,鼓勵爸媽學習以溫柔但堅定的態度、口吻與孩子溝通,長期來說必有助於與青少年孩子的良性溝通模式。

 

親子關係需安內再攘外,專家提七關鍵實用做法

青少年在荷爾蒙的影響下,身心有許多劇烈變化,常不自覺與身邊關心者造成關係緊張,但無論是前期的輔導或孩子已出現行為偏差需諮商、治療,父母都是孩子這一生的最佳隊友,劉慈惠博士與洪桃美諮商心理師,提出七項關鍵實用做法,幫助父母在家庭中「先安內再攘外」

 

1. 經營家庭

看重於日常親子互動中活出真實信仰的核心價值,檢視自己與神的關係,明白孩子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而非個人擁有的財產,了解真理的傳遞最需身教與榜樣的示範。

 

2. 關係重建

學習用孩子的語言聆聽,不論斷批評,孩子敞開心,父母才能使上力;調整家中作息,排出每週可以陪伴孩子的精心時間。

 

3. 拉高視野

培養孩子多方興趣,從中建立負責態度,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獨特的恩賜與價值。 不去跟人比較「看得到的具體分數」,多獎勵孩子「對人生有意義的抽象分數」,如:態度、堅持或進步。鼓勵孩子參與志工服務、關懷弱勢團體、或可邀請進入父母職場體驗工作樣貌、探索感興趣的職業內容。

 

4. 教導節制

教養「滑世代」需以身作則放下手機「示範做手機的主人」,而嬰幼兒屬「無律時期」,需從小規範與保護,到國小的「他律階段」,若需網路學習,建議以可以被父母保管的平板替代自己擁有的手機,國中後視需求開放每天約一小時,高中則開始考驗教養最高心法「自律能力」

 

5. 學習界線

教導孩子尊重彼此與反霸凌的觀念,提早討論使用網路社交軟體可能帶來的優劣與自我保護方式。

 

6. 尋求協助

若孩子身處霸凌,需先同理且多聆聽孩子心聲,並告知老師與通報校方進行處理,目前國小至國高中,皆有配置輔導室,父母可申請駐校或巡迴輔導心理師提供諮詢。亦可尋求社區內、醫療院所的專業諮商心理師。

 

7. 身心支持

洪桃美諮商心理師表示,個案中「有宗教信仰」與「給與友善環境的支持」對青少年自殘者,有明顯幫助。劉慈惠博士也指出兩個孩子在青春期時,固定參加教會青少年團契,大哥哥大姐姐的輔導、同儕關係的建立、正向價值的潛移默化,在關鍵的歷程中,不只能學習被愛與良性人際互動,也讓孩子們日後更懂得愛人與自發性的回饋。

 

精選要聞》

怎麼聽準「神的聲音」? 廖文華牧師:神說話有7個法則

對抗憂鬱症38年,藥物中毒險喪命 禁食禱告期間「頭腦突然醒過來」:真的有路走!

幸福夫妻感情持續升溫的10個秘訣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今日報奉獻回饋專案—不鏽鋼吸管杯》點此奉獻

 

點此加入今日報Telegram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