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箭頭指示處為病患腹部內10公分大腹主動脈瘤。      (照片提供/馬偕紀念醫院)

日前一位高齡91歲的鍾老先生,因鼠蹊部疝氣至馬偕紀念醫院求診,竟意外發現腹部下方有直徑10公分的腹主動脈瘤。醫生認為隨時有破裂的可能,立刻送往心臟血管外科開刀。由於病人年事已高,加上病灶部位與右腎動脈相近,因此為患者置放腹主動脈與右腎動脈支架,手術時間僅花費3小時,一周內患者便順利出院。

傳統的腹主動脈瘤手術,是將主動脈腫大處切除,更換人工血管,成功率雖高,但傷口長達20公分,因此常有腸胃道沾黏及傷口癒合等問題產生。

如人字形圖示,手術經支架固定後改善疾病。      (照片提供/馬偕紀念醫院)

相較於傳統手術方式,醫療團隊評估病患的狀況後,改以腹主動脈支架置放術,將嵌有金屬支架的人工血管,從股動脈送達腹主動脈和兩側的腸骨動脈固定,流至腹部的血液就會被局限在人工血管內,不會再衝擊因腫脹而變薄的血管內壁,就能避免腫塊破裂。不但傷口小,有些患者甚至不用輸血,可減短住院時間,病患也能很快回到正常生活。

根據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簡禎彥表示,七成腹主動脈瘤病患早期沒有症狀,通常都會和鍾姓病患一樣,因為泌尿道或腸胃道問題,照腹部超音波才發現搏動腫塊。及早發現手術存活率可高達9成,但腫瘤破裂才就醫,便有9成的死亡率。

過去主動脈支架置放術的醫療費用頗高,通常需要40至50萬元不等,但現已可由健保給付,患者的負擔大大減輕。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