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連續兩天的門徒訓練領袖研習會,吸引許多教會牧長和同工來參加,與韓國教會交流,訓練平信徒領袖。

連續兩天的門徒訓練領袖研習會,吸引許多教會牧長和同工來參加,與韓國教會交流,訓練平信徒領袖。 (攝影/記者林胤斈)

「韓國愛的教會」9~10日受邀在台北懷恩堂分享「門徒訓練領袖研習會」,第2天上午,由國際門徒訓練院牧師朴竹生主講「活潑的歸納式查經法」,盼打破帶領者在小組查經時「佈道式」的分享法,以有智慧的方式,提出聰明、有系統性的問題,並依照每位組員的靈命程度提問,以達到查經後,組員還能渴望更深默想的果效。

對於《歸納式小組查經帶領法》,朴竹生表示,該教材就像「三分鐘料理包」,由牧者預備好食材精華,交給小組長,成為帶查經的材料,使用時要「因材施教」,因為一個小組中可能集合不同「屬靈年紀」的組員,若主領者抓不到經文重點,或是問一些不深不淺的問題,將很難激發組員討論,甚至不易引起共鳴,反而會使組員產生:「這些我都知道啊,然後呢?」的疑問。

牧師將經文「編碼」成料理包 小組長「解碼」加進獨特調味料

朴竹生形容,歸納式查經教材就像料理包,由牧師將一段經文摘取內容做編碼,成為講道信息,之後再由小組長解碼,將易嚼易懂的資訊餵給小羊。 同時提醒,分享的過程不該用佈道式方法,像是帶著10片已分好的屬靈披薩,一片一片分給組員,真正能帶出神蹟的查經,應是帶領者與小組員各帶一籃蘋果,彼此激勵,讓每個離開的人,都帶走更多蘋果。

佈道式的查經讓帶領者分光自己預備的靈糧,然而歸納式的查經卻是透過「提問與分享」,讓屬靈糧食越來越豐盛。

查經料理包美味的秘訣:解碼加上D型QT

拿到牧者的料理包後,小組長要先打開,了解當中的食材,才知道怎麼煮、加什麼配料,會更美味。因此小組長與牧者的「共同查經」非常重要,小組長要事先上課,才能把自己當成組員一樣,解決不明白的地方。

小組長也一定要思想「牧師編碼經文的過程」。讀完一段經文的牧者,會從中挑出最精華的十個問題,而小組長得帶著問題回到小組,卻又不能用分光披薩的方式,既然要「歸納」,「解碼」就是很重要的過程。

朴竹生,想要解碼就要做D型QT。QT大致有4個層面:1)觀察內容、2)研究與默想、3)感受、4)決心與應用。若小組長只寫下感受,代表其做的只是A型QT;若不只寫下感受,還寫下觀察到的內容,就屬於B型QT;最好的是不只寫下感動,還有觀察與應用,更在經文中有考察研究,這就是D型QT,這能夠有效提昇帶領者的思考與歸納能力。

歸納式查經提問舉例:稅吏撒該的故事

樹上的撒該與耶穌。

樹上的撒該與耶穌。 (圖片來源/ fuyinchina)

朴竹生用撒該的故事舉例,若要在小組中查考這段經文,事前做D型QT時,就可以列出各種類型的問題。

例如,「撒該爬的樹有多高」、「撒該在什麼時間爬上那顆樹」,是屬於「觀察型」的問題;而「稅吏的工作是什麼」、「為什麼撒該分享50%的財產、而不是20%」,是「研究型」的問題。前者與後者的差異在於,觀察型問題只要查考經文前後文,即能得到解答,回答起來也較快、較容易。

還有一種是「情感性」問題,如「你看完這個故事有什麼感動」、「你願不願意像撒該一樣奉獻一半金錢」;最後是最重要的「應用型」的問題,如「從今以後你會如何分配錢財」。

當小組長完成D型QT,列出以下問題,經過分類後,就能掌握查經需花的時間,並能依據問題的難易度,對不同人提問。如觀察型問題適合問初信者,研究型問題就較不適合。

在解碼經文過程中,小組長本身也會發現新的問題,例如,「為何撒該要冒裸露下體的風險爬到樹上」,該問題較難回答,可能想破頭也不明白,這就是為何小組長與牧者需共同查經的重要性。

朴竹生建議,可用「觀察型問題」搭配「應用型問題」。例如,「撒該將耶穌請到哪」與「看到撒該的信仰告白,你是否也決定做出什麼改變」的結合,並將經文分段,段落式查經。就像當你打開咖哩料理包,會有馬鈴薯塊、紅蘿蔔塊和肉塊;讀到撒該,也會明白改變生命是一塊、錢財的應用是另一塊。

查經料理包二次調味更美味:組織再編碼

料理包不可能放進所有食材,只放最精華的內容。因此小組長要紀錄課堂中的額外資料,加上個人調味料,牧者則要協助小組長(帶領者)明白如何提問,如此就不會只是打開料理包烹煮,而是能有「新的調味」。

 編碼的最後要加上前言,帶領者要會運用「導入式提問」,激發組員對經文的渴慕。若帶領者只問「你有遇見耶穌嗎」,大多數人會回答「有」,若只是如此,看撒該故事的意義就不大。又或者,帶領者想導進「順服」的主題,但只問「你是否活出順服的生活」,很多人會回答「有啊!我有順服。」那麼查考順服經文的意義也沒發揮效用。

帶領者應要「改變問法」,例如,「你是否何時何地都百分之百順服?」此時可能就會有人說,「沒有啦!我不太能百分之百順服」,藉此激發組員對經文的渴慕,「那我們是不是要繼續的來學習順服呢?」

導入式提問就像在嘴巴塞一抹鹽,讓我們想喝水。若只是硬被抓去喝水,我們不會覺得想喝。

帶領者也可同時問很多人,「那你做到了嗎?另外一個人呢?」讓小組員知道大家都在同一艘船上。

小組長編碼的材料要有完整圖畫,知道哪個段落應放哪類型的問題,並安排順序。例如撒該的故事,前言應有「遇見耶穌」的重點,讓組員明白「不管碰上多尷尬的事,都可得勝」。第二個段應是撒該遇見耶穌的改變;最後用禱告生起聖靈的大火,把料理包煮成熱呼呼又營養的美食。

最後,朴竹生說,即便是研究型問題,得到的答案也有限,查經要帶出持續的默想,需讓「時間」催熟神的話,才能帶出五餅二魚的神蹟。

求祢開我的眼睛,使我看出祢律法中的奇妙。-《聖經》詩篇119:18

【看更多查經教學,歡迎加入今日報Line生活圈】

● ID:@IOB5227J
● 手機直接點入加入:(點我)
● 行動條碼:

Line@行動條碼掃描。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