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編輯中心製圖)

有一個很愛自己么兒的媽媽,她這兒子雖稱不上才子、貴公子,但也算生得挺拔、且有正當行業。為了這兒子的幸福,她從兒子適婚年齡開始,就積極的為這兒子安排相親,並用極嚴格的多元標準,包括從面相、體檢報告、家庭、女方職業等,去評斷她兒子所正交往的女朋友以及每個相親對象;天底下甚少完人,自然沒有一個女孩子通得過這樣多面向的精挑細選。

 

十幾年過去了,她兒子始終結不了婚,她這才驚覺大事不對,想減少自己的標準,但十幾年下來,兒子早已是個過了適婚年齡的中年男子,而自己這準婆婆挑人的名聲亦早已傳遍鄉里、讓人不敢恭維,使其處境從「挑人」變成「被人挑」,她那早已過了適婚年齡的兒子也因此而遲遲結不了婚。

 

也有一個能幹的職場新貴,從小到大在自己的領域內幾乎都是念第一志願,結了婚之後的她,很在意夫妻之間的分工與權益,一點點小事,就會覺得自己的權益與生涯被侵犯到;且她雖未參與先生的事業,但卻積極題點、評論先生在事業上的抉擇與升遷進度!讓她先生甚有壓力。而她總是說:「這樣才能使他更好、成為一個一百分的先生呀!」的確,但殊不知天下沒有一百分的配偶,一百分的婚姻往往是兩個五十分的人加在一起互相包容、認同而成。沒多久,他們的婚姻越來越冷,她的聰明幹練並沒有為自己的婚姻加分。

 

也曾有一位男子,在職場上積極表現,且甚在意別人是否虧待他,大至公事的分配,小至合買東西時的分帳,他的精算都在在讓人感受深刻。他在職場上成功了嗎?雖不能說失敗,但過於精算一切的結果,是他雖贏得了許多小利,但卻沒有可交心的朋友,朋友數量不夠,自然使其成就大大受限。但他仍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我從小的表現不比別人差,但那些比我差的人現在卻都過得比我順?」

 

上述三個例子的主角們,絕對都不是壞人、愚人,他們都是「精明」的人,但最後卻也都成了「不幸福」的人!這世代強調個人主義,您我會否在不知不覺間成為「精明、但不幸福」的人?值得我們深思。

 

精明不等於智慧,精明的本質是「爭」,只不過是用了比較文明的方式為這樣的本質化了淡妝,我很喜歡《聖經》上一句很傳神的名言:「設筵滿屋,大家相爭,不如有塊乾餅,大家相安。

 

這句話不是要我們當一個渾噩度日、胸無大志的魯蛇,而是提醒我們,有時過於精明相爭,您將來所失去的,反而會比當下所爭得的更多!

 

精明不是壞事,但要有智慧的適時、適可而止,別到最後成為「精明、但不幸福」的人!反而讓自己的人生失去更多。

 

【上帝的小叮嚀】
設筵滿屋,大家相爭,不如有塊乾餅,大家相安。(箴言17:1)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