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診所及某公司的創辦人,知名婦產科醫師,從名醫、網紅身分,一舉跨足企業界、身價逾10億台幣,卻因與老父親的官司鬧得沸沸揚揚,於媒體前親吐「家人情緒勒索」的議題,因而受到外界矚目。精神科職能治療教授施以諾分享,「情緒勒索」一詞對我們而言並不陌生,可大可小,有時是感情的催化劑、卻也可能淪為親密關係的殺手:「這詞有些被放大濫用,我覺得『情緒勒索』可能還好,但要杜絕『習慣性情緒勒索』。」
「通常一個『習慣性情緒勒索』的人,可能是一個人本身有強烈的不安全感,也可能是掌控欲很強的人。」相反地,若一個人對於他人的觀點或舉動較無控制欲,也沒有「非要對方認同」其觀點,那他產生情緒勒索的動機和可能性,也比較不強烈。
(圖/shutterstock)
「情緒勒索」的概念是:FOG
「情緒勒索」的概念是「FOG」,意即會去操弄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和罪惡感(Guilt)來控制他人。
我們很常聽見人們說這些話,如「你再不怎樣,就是不愛我」(使你恐懼)、「這些應該是你要做/該做的事」(使你背負一些責任)、「你為什麼連這個都做不好」(使你心生罪惡感)。
「『情緒勒索』本身就是一種「定別人的罪」的手法。」施以諾教授強調,每個人都有情緒,因此人際關係間出現「情緒勒索」的對話在所難免,甚至有時在親密關係或家庭關係裡,還會帶來一些「甜蜜」的感覺,如:異性朋友或男女朋友對你說「那我不理你囉」,你可能覺得「對方需要你」,即便這類的對話屬於「F(恐懼)、O(義務)、G(罪惡感)」三個面向,你還是能夠接受。
值得深思的是,當習慣成自然,這些過往的對話,就會變成「習慣性情緒勒索」,這種「習慣定別人的罪」的舉動,很可能會引起對方某種程度的反感,進而開始反擊。而「情緒勒索他人的一方」,自己也可能會有被勒索的軟肋,最終演變成雙方「互相攻擊」的局面。
避免落入「習慣性情緒勒索」,有兩種指標值得觀察、自省,一是「控訴的誇張程度」、二是這類言詞所出現的「頻率」。
(圖/shutterstock)
施以諾教授分析關於「情緒勒索」的三個面向:
1.情緒勒索的「控訴誇張程度」
有些人會說「你不怎麼做,就是一個很糟糕的人!」然後不斷地用「你做得不對、不夠好」去斷定對方的所作所為,甚至讓對方意識到「原來我很糟糕」,但這件事情真的到了罪大惡極的地步嗎?即使對方真的有件事沒完成,但有到「完全沒盡到義務」的狀態嗎?
2.情緒勒索「出現的頻率次數」
也許在親密關係中,偶爾出現的「情緒勒索」,能幫助感情升溫,但當我們習慣說話的模式是誇大其辭,用「習慣性情緒勒索」的模式相處,則很有可能傷害到對方。
3.情緒勒索「背後的隱藏需要」
社會上不乏出現家庭失和、溝通不良等問題,該如何面對家人之間的「情緒勒索」呢?施以諾提醒,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相處模式與默契,以父母的角度而言,有些希望成年孩子待在身旁,有些則希望孩子在外打拚事業、光宗耀祖,人的期待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我們要了解對方當下的期待,看見對方的需要,而不是只看到對方的情緒反應,他會說這些話,可能就是反映他內心有某些需要,當我們能夠『看出來』,對關係會有很大益處。」
社會與教會的常見案例
「習慣性的情緒勒索」可能出現在家庭、社會上,甚至是教會中,例如:
「你不照本黨的呼籲去投票,就是不愛這個國家(使你心生罪惡感)!國家就可能會因而滅亡(使你恐懼)!」 但其實在每一次的政黨輪替或選舉,都很常聽見類似話語,它屬於頻率很高、誇大的情緒勒索說詞。
「你不做我安排給你的服事,就不是一個好教徒(使你背負一些責任)(使你心生罪惡感),上帝就可能會遠離你!(使你恐懼)」但沒有一個人能夠定義上帝的作為、定準上帝的旨意,且此舉並不符合聖經教導,反而讓那個「被情緒勒索的好教徒」因而受傷。
(圖/shutterstock)
勝過「情緒勒索」的3個聖經智慧
1.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哥林多前書13:4「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若我們習慣一直標榜、放大自己所付出的,而忽略、縮小別人的付出價值,然後要藉以操控對方來「順從」自己。這種愛不是真的愛。
2.愛裡沒有懼怕
約翰一書4:18「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我們不要太常用「操作恐懼」的方式來控制別人,如上述例子提到「你不照我給你安排的服事去做,上帝就會遠離你」等作法,這些都不是成熟的愛。
3.愛是不計算人的惡
哥林多前書13:5「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我們不要習慣性的用「定別人的罪」的方式,來「操控別人」不得不順服自己。
上述三點都是情緒勒索「FOG」的反面作法,也是聖經中的智慧教導。
審視個人「情緒勒索」的傾向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情緒勒索的傾向」,或正處於「被情緒勒索的狀態」呢?施以諾提出兩點說明:
1.你是個時常「誇大言詞」的人嗎?
你平時的說話方式如何?是否是個習慣性用「誇大」的用字溝通?頻率是否很高?若已出現這些情形,可能就需要謹慎調整。
2.你是個會「表達界線」的人嗎?
當你正處於「被情緒勒索」的狀態中,你是否會適當地「表達界線」呢?很多時候會情緒勒索的人,他的內心是缺乏安全感的,你也許要做的是「不全照著對方的意思走」,而是勇敢地表達出你的界線。
最後,施以諾教授分享,過去曾碰過幾個類似個案,他通常會以「間接的建議」引導對方,而非提供「直接的做法」去說服對方,因有時我們不清楚被輔導者與他人的關係,一方面無法給出最正確的建議,另一方面是,被輔導者也許有個人的想法。因此,也求神賜給基督徒智慧,當我們身旁遇見有類似需求的人,能夠說出安慰、勸勉與造就人的話。
精選要聞》
【百萬YouTuber離婚】奉子成婚、婚後如何經營關係? 求助「教練」熬過磨合期
山頂巨型十字架啟用,點亮迷航者回家的路! 10餘年堅持,全鄉總動員成就4千萬奇蹟
代禱》美基督徒人數銳減!約有十分之三的人稱自己「無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