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香港港島中西區,與九龍深水埗區的堂會情況。

香港港島中西區,與九龍深水埗區的堂會情況。 (攝影/記者洪敬義)

日前於香港舉辦的「走進社區的堂會──教會普查分區研究(2016年版)」交流會,除對主題「堂會與社區連結」有理論與實例講解,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研究助理劉梓濠,也為會眾提供中西區與深水埗區的堂會牧養作數據分析,並邀請香港(西區)潮語浸信會(後稱「西潮浸」)堂主任蔡宗正牧師、中華基督教會長沙灣基道堂主任鄧達强牧師,與社區幹事陳志慈各為所屬社區作牧養介紹。

劉梓濠先生即場以Power Point輔助來講解兩區的社區牧養情況

劉梓濠先生即場以Power Point輔助來講解兩區的社區牧養情況 (攝影/記者洪敬義)

中西區的10個堂會特色與狀況

地區堂會歷史最久遠。香港開埠被英國管治初期,從港島中西區發跡,故在平均堂會成立年數,與堂會成立年數中位數的兩項數值上,以58.4與53的數值位列第一。

地區堂會較少,比例上較多為大會堂(500人以上),在全港第二多;反而51至100人堂會比率,卻是全港第二少。

地區堂會的聚會地點屋宇類別較多為獨立座堂,比率為全港第三最高;反之學校場地、社會福利服務場所卻是全港第二低。

地區人口數目較少,未來十年會進一步減少,比較全港整體每年平均增長0.7%,該區反而遞減0.7%。反之從2009年至2014年崇拜人數增長率,該區平均增長1.2%,比全港整體0.9%為高。

從年齡分佈來看,2014年地區堂會會眾較地區人口年長。其中0-14歲與15-24歲兩段年齡階層,分別是9.6%及9.5%,是為全港比率第二低。

未來10年地區老齡化情況嚴重,總撫養比率升幅為93.4%,是全港最高。從2014年每1000人撫養376人,到2024年爬升至727人。

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全港最高,每月有$35,000港元。但根據政府單位扶貧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區貧窮人口在2015年回升至26,100人,整體貧窮率亦回升至11.9%。

貧窮人口較少,貧窮率亦較低,但每住戶平均貧窮差距卻較高。例如每年總貧窮差距從2009年的524百萬港元,到2015年上升至728百萬港元;而每住戶每月平均貧窮差距,由2009年每戶$3500港元,爬升到2015年每戶$4600,為全港貧窮差距最二高,顯示貧窮人口比其他區更為嚴重。

堂會在社會關懷和扶貧事工方面有較其他地區積極的推動、合作與參與,在全港18區幾乎每項排名第一。

堂會在新來港人士事工方面取得較其他地區理想的成果,例如佈道對象、對其提供服務及該界別的會眾人數均是全港18區排名第一。

左邊為香港中西區其中一間會堂;右邊為深水埗區樓上教會

左邊為香港中西區其中一間會堂;右邊為深水埗區樓上教會 (截圖來源:GOOGLE MAP)

深水埗區的10個堂會特色與狀況

地區會堂較多,比例上較少為大型堂會(500人以上)。前者顯示該區有122間會堂,是全港第二多堂會的地區;後者為全港第二少。

地區堂會的聚會地點屋宇類別較多為住宅或商用兩用樓宇,佔該區聚會地點屋宇類別44.3%,比全港整體30.9%為高。

地區面積小,使人口密度和會眾密度較高,與全港18區比較名列前三甲。

過去五年參與地區堂會的崇拜人數跌幅較大。比較全港整體人數每年平均增長0.9%,該區反而下跌3.7%。

會眾之間的男女失衡現象較為嚴重,而年齡分佈上較地區人口年輕。前者女性佔會眾比率為64.1%,為全港第二高地區。

未來十年地區出現老齡化,總撫養比率升幅較其他地區為低。從2014年到2024年總撫養比率升幅30.1%,為全港第四低地區。

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全港最低,有$18,000港元。

貧窮率雖按年改善,仍為全港最高,從2009年20.2%下降至2015年17%;每住戶平均貧窮差距較低。這顯示該區雖較多窮人,但比較中西區相對較為有錢。

未來會有較多低收入人士隨著公屋(政府蓋的廉租屋)逐步落成而遷入社區。數據指出目前動工中與已落成可租住的公屋約有70000單位,而目前該區的人口加上將來遷入該區的人口合計約17萬人,若以一個單位可容納4人家庭而言,供求情況較為理想。

堂會關注社區,積極提供不同服務,惟在崇拜人數上未有顯著成效。

蔡宗正牧師呼應主題並講述所屬教會的牧養情況

蔡宗正牧師呼應主題並講述所屬教會的牧養情況 (攝影/記者洪敬義)

走出去

因應會址需走幾十梯級而上才到達,蔡牧師認為這是對會眾去西潮浸的限制,但同時推動他去力求突破。

相距西潮浸10分鐘左右的腳程,有一家德記潮州菜館,其老闆娘一直有心願將餐館當成聖殿獻給神來敬拜,而餐館老闆事先告知員工,如果西潮浸日後有需要,菜館願意租予作敬拜場地。

而這家菜館,在現今香港飲食行業幾乎全星期無休的生態下,為順服神而選擇逢周一休息、逢周二下午舉辦聚會。而餐館內的三位廚師,更願意到西潮浸查經。

彩霞行動

西潮浸在區內認領了兩家老人院,前後事奉了5年,逢第三周周日到老人院探訪。從表演、獻技當中,很多肢體已跟院內不少「老友記」(香港俗語,除了指有好交情的老朋友意思,現亦是對老人家的暱稱)相熟,並熟知當中老友記個性。現今院內有20多人信主,但礙於行動不便,未能前往會堂敬拜。

展能中心

展能中心在西潮浸附近,在一次中心職員主動聯繫下,為精神病康復者服事了3年。在中心每次呼召,總吸引康復者願意決志。

港大陸生需要

從香港大學陸生要求借場來開辦粵語訓練班開始,從初步接觸閒談,繼而慢慢進行兩項福音工作:舉辦美容班及就業講座。後者有在港就業機會,從而藉機會傳福音。

橋下祝福站

在山道橋底的一個小公園開設街站,主動接觸人群,更與流浪漢與吸毒者提供幫助。

4點總結

心中有意,就有機會。以德記潮州菜館、展能中心與橋下祝福站作例,當教會牧者與肢體有意為社區作聯繫,神必會從中安排。

上主賜贈,正面回應。善用神的恩典,並藉此用於社區以向神作正面回應。

長期定點,韌力忍耐。以橋下祝福站作例,無論天氣或社區因素,都要忍受當中的挫折。

我們要去,莫等他來。達成走出教會四面牆,主動接觸區內居民的效果。
 

鄧達强牧師與陳志慈幹事先後講述所屬教會過去與現今牧養情況

鄧達强牧師與陳志慈幹事先後講述所屬教會過去與現今牧養情況 (攝影/記者洪敬義)

鄧達强牧師在開場時先列出基道堂的三項使命:

邁向和睦之城、開拓無牆教會、得著年青一代。

他指出基道堂曾經與明愛合作開辦醫院,並於往日重點履行第三點,針對「拔尖學生」──偏向好動的學生特意牧養。

於1998年舉行城市宣教,先成立社區部門,再於街市中實踐傳揚福音可能。當中有肢體在教會附近的麗閣邨當上主席,招呼屋邨中的老人進行宣教,繼而敬拜、禱告。

而出身基道小學,現為第三任社區幹事的陳志慈姑娘,則介紹基道堂現今仍繼續實踐那三項使命。在前兩點上,舉辦社區飯堂、麗閣邨委員會、兒托中心;側重第二點還有祈禱會、認識社區需要的社區地圖、節期性活動等。

對於第三點,有成立學校學生事工、英語班、小媽媽小組及兒童發展基金。而佈道會更針對青少年與職成。

陳姑娘總結,互相交流當中,需要一種穩定性,亦需持續同行;另外更需要跟進,從而栽培牧養。

▌HOT!!! 本周超熱門 ▌

【網路瘋傳】麥當勞彩繪基督降生圖 3天轉發逾7萬

美國退休後的他 賣了房子、放棄海外神學課業 也要回台灣賣披薩

真的很抱歉!但我們無法為同志重寫聖經

Tank發表最新聖誕歌曲〈祢的降生〉 分享創作歷程:是聖靈在寫歌

教會不能只是消極的擋法案,同時要積極的關心同志族群

 

【為今日報臉書按讚 成為轉化社群媒體勇士】

逾百萬讀者都喜歡看,24小時陪你用「新聞」看見「基督視野」

● 手機立即加入:(點我)
● 掃行動條碼: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