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人際互動上也是一樣,透過觀察、理解每個人不同的人格特質以及可能會產出的反應,幫助我們找出與對方「最適合」的溝通模式,搭起友誼之橋。以下四種類型,你究竟是屬於哪個類型呢?
面對充滿火藥味的衡突場面,你是略帶著興奮感地躍躍欲試,還是避之唯不及?!
其實「反應」源於個性,如果希望能提升人際戰鬥力,你得先從「知己知彼」開始。
試想這個場景,如果身旁同儕忘記帶課本或工作疏忽,你的反應為何?
你會用敏銳的情感,憐憫對方的懊惱?或者,就事論事,質疑他為何沒有提前預備,掌握行事曆!
知名美國心理學家馬斯頓博士(Dr. William Moulton Marston)在1928年出版的著作《常人的情緒》(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中,提出DISC行為分析系統,將人們所在場域的自我察覺和情緒反應歸納為四種人格特質:
分別為掌控型(Dominance)、影響型(Influence)、謹慎型(Compliance)和穩定型(Steadiness)。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人際互動上也是一樣,透過觀察、理解每個人不同的人格特質以及可能會產出的反應,幫助我們找出與對方「最適合」的溝通模式,搭起友誼之橋,以下四種類型不妨仔細瞧瞧,你或身邊的他/她,究竟是屬於哪個類型呢?
D(Dominance)掌控型
代表性動物:老虎。行動力強,不拖泥帶水,乾脆俐落。
擁有旺盛的行動力,能預見新商機、創造新客源與擴大利潤,常見於企業家。
他們的掌控慾強,但只管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偏執,會嚴監控伴侶行蹤,卻允許自己恣意放縱。
掌控型的人,擅長掌握旁人,但容易情緒失控,動輒質問、批評同僚。
面對這個情況,我們要相信他們的本意良善,不是嫌惡人,只是無法接受事件的結果。
西遊記中的代表:孫悟空。行動力強,無奈脾氣差,個性易怒。
代表人物:鴻海郭台銘與蘋果電腦賈伯斯。
I(Influence)影響型
代表性動物:孔雀,孔雀開屏耀眼奪目。
能言善道、表達力與渲染力強的業務都屬於這類。
舌粲蓮花,天生交遊廣闊,舉凡王宮貴族,三教九流都能應付自如。
就算是在社區倒垃圾,也能跟鄰居、清潔人員、守衛聊上好一陣子,比里長更能深耕基層。
但他們情緒化,喜怒形於色。
哀傷時,滿臉憂鬱愁容悲,成天無精打采。只要稍加安慰,心得就能轉變。
心情好的時候,不吝惜讚美人,嘴上盡是甜蜜。
西遊記中的代表::豬八戒。天生樂觀,即使被關押在盤絲洞內,光想著吃喝,毫不擔心身旁危險。
代表人物:影視圈內的張小燕、吳宗憲。
S(Steadiness)穩定型
代表性動物:無尾熊,相對穩定的特質。
個性低調、易相處,不具攻擊性。
他們的人際關係良好,承諾的事情必定默默達成。
天性喜好助人,心腸柔軟如純白棉花,會主動照護旁人需要,卻忽略自身需求。
溫和有禮,口中不離請、謝謝、對不起,是典型的好人。
穩定性的人會刻意削減主觀意識。
面對工作觀點,往往模糊以對,徹底執行:不清楚、不知道、不明白,沒有意見的「三不一沒有」。
要吃什麼?將他人想法擺在首要位置,重視團體決定。
西遊記中的代表:唐三藏。個性溫和,脾氣好,不輕易責罰孫悟空。
代表人物:奇美集團許文龍,慈善宗教家。
C(Compliance)謹慎型
代表性動物:貓頭鷹,非常有學問的形象。
注意細節與邏輯性,有研究精神。
凡事講究數據與證據,執意追求真相。
不愛魯莽行事,不輕易決策,追求高品質與風險控管,重視SOP標準程序。
他們在說話時,往往會不經意地語帶批評。
這不是刻意挑剔,在清楚的邏輯規範下,無法忍受低於標準的事務,往往造成人際關係中的誤解。
西遊記中的代表:沙悟淨。相較於常惹事的豬八戒,沙悟淨極少闖禍。
代表人物:台積電張忠謀。
透過上面DISC四種人格特質工具,我們能觀察別人,也能了解自己。
不過,每個人的特質並非單一存在,在多數情況下,我們會以某一項人格特質為主,另一種或數人格特質為輔,並在不同情境場域下,呈現出多樣組合。
掌握不同特質者需求 就掌握溝通的鑰匙
舉例來說,以I(Influence)影響型為主要特質的人,可能因長期工作而積累C(Compliance)謹慎型的邏輯性;下達決策時,則如D(Dominance)掌控型的老虎銳利;下班後,回到I(Influence)影響型的孔雀本性與豬八戒似的樂觀。
而在生活應用層面上,例如職場中面對C(Compliance)謹慎型同事,可以用統計與證據來建立信任感;遇到D(Dominance)掌控型同事,就不該硬碰硬,不妨等情緒過後再私下討論;面對S(Steadiness)穩定型同事,可以主動請求對方協助;如果有I(Influence)影響型同事,自然是年終尾牙的主持唯一人選了。
人類是群居動物,無法離群索居,人際關係是一生中無可迴避的課題,希望與人溝通不再成為頭痛的課題嗎?!
不妨好好牢記DISC四種人格特質,透過了解自己,就能讓自己更有微調的彈性空間;透過理解他人,即使面對令人翻白眼的處境也能有更多的包容與耐心。
溝通上愈能掌握對方的需要,就愈能打動人心,讓彼此交流更順利、更和諧,輕鬆建立美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