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吉貝著名的沙尾。      (照片提供/澎湖縣政府旅遊局)

「吉貝」一個位於馬公離島的島嶼,白淨的沙尾,吸引許多遊客到訪;與傳統的漁村一樣,這地居民有著堅定的民間信仰。五、六十年前,外國宣教士曾在此留下宣教足跡,如今舊教堂已成為停車棚,直到多年前一次的短宣隊來訪,才再次重新恢復信仰的傳承。

與宣教士的對話 決定愛留吉貝

位於漁村的吉貝浸信會。      (攝影/記者葉毓亭)

七年前穆玲玲傳道來到澎湖短宣後,島嶼的身影深留心中,立定心志尋求神的帶領,當時與為澎湖貢獻許多年的外國宣教士白寶珠有段簡短的訪談,其中某位同工詢問:「白阿姨,你是美國人而且已經退休,身體又不好,為什麼不要回美國的家呢?」白寶珠宣教士則回答:「我的故鄉在天國,從美國回天國跟從澎湖回到天國,有什麼不一樣呢?」這段震撼性的對話,讓穆玲玲傳道明白,外國宣教士都能跨越文化的障礙,對自己來說,只有台語、國語的溝通問題,便決定留在澎湖吉貝島展開宣教牧會工作。

孩子是教會的核心同工

穆玲玲傳道用大學生門徒訓練教導孩子。      (攝影記者/葉毓亭)

吉貝浸信會以國小到高中的青少年為主要族群,在少數成人聚會不穩定的情況下,這群孩子成為教會的核心同工,「我用訓練大學生門徒方式來教導這群孩子」,每天晚上教會有以年齡層區分的小、大敬拜團靈修,主要教材就是《聖經》。

穆玲玲傳道表示,目前正在培訓一群小三的孩子擔任小敬拜團的團員,加入前會請孩子回去認真的禱告,因為這需要付代價,禱告確定之後需要通過信仰考驗,表明跟隨主耶穌的心志。

孩子帶小孩是聚會常見的情況。      (攝影/記者葉毓亭)

在資源缺乏的情況下,這裡的孩子同工至少都會一種以上的樂器,並有超過十位孩童會司琴、鼓及小提琴,用音樂來服事神。穆玲玲傳道表示,自己只用神學院的司琴法教導孩子,但他們的音樂技法越發進步,神也差派許多國內外的短宣隊來到這裡教授音樂技能。

一間幾乎由孩子組成的教會,能帶出什麼影響力?穆玲玲坦言,或許吉貝浸信會無法成為千人教會,但可以成為一個影響千人、萬人的教會,無論是吉貝當地居民,或曾跟吉貝教會接觸的人,都期待能帶出短宣的影響力,「我們已有13位孩子獻身當宣教士」,將來必定會影響更多的人。

孩子同工需要協助改作業工作。      (攝影記者/葉毓亭)

孩子非常喜愛來教會。      (攝影記者/葉毓亭)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