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照片提供/全國禱告網絡)

禱告網絡2018年以色列新人之旅,邀請深耕猶太文化的畢大衛老師,為我們這群外邦人講說猶太根源與解讀、應用《聖經》。

首先,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一個歷史事實:基督教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在第一世紀的教會原本有穩固的猶太根基,直到西元二世紀中葉,基督徒和猶太人分道揚鑣,在整個地中海世界教會裡的猶太人越來越少,猶太信仰文化的影響和表達日漸凋零,取而代之的是當時社會文化風氣的宗教模式及行為與日俱增。

當基督教在非猶太世界迅速拓展,教會裡外邦人數快速增加成為教會領袖,其結果是反猶太的言論興起,導致越來越多人認為猶太人的宗教已死、是律法主義,甚至說猶太人因為拒絕耶穌而受上帝的咒詛。

歷史的曲解一直要把我們導向相信基督徒與猶太人是沒有共同根基的!當以色列進入七十年獨立紀念翻開新頁之際,求主使我們儆醒,有瓦解錯誤思維的能力,拒絕重蹈覆轍,容讓聖經正典裡的政治、歷史、社會、宗教的背景呈現出來,好幫助我們準確掌握其中的精義,知道如何解讀,並運用聖經真理的教導,縮小中間的隔閡,使得不論猶太人、外邦人都能精確的遵守耶穌的命令,使我們兩造都能常在祂愛裡!

畢大衛教授是以色列境內知名聖經學者。出生於美國奧克拉荷馬,1963年博士後交換學生計畫下移居至以色列,在希伯來大學研讀猶太歷史、文學及考古學,並在以色列步兵服役。自此與妻子、子女長居在耶路撒冷。

他的專長在於符類福音的研究,並在 Narkis Street Congregation聚會,是該教會的長老。這所教會在當時英國託管地的管轄下、成立於1925年,成員包括猶太人、阿拉伯人及各國外派人員,因為並重教導聖經以及其中的猶太本源,而使得這所教會成為孕育符類福音及十架生命養成的大本營。

畢大衛老師首先從登山寶訓的第四福著手為我們講解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許多人將八福界定為對屬天國的人的描述,也就是基督徒應有的品格與樣式。但是,我們若從耶穌時代背景去了解就會明白:(1)這是希伯來式的對仗詩體;(2)這是希伯來式思想以希臘文記載,因此需要反翻譯回來希伯來文的語法用字才會使我們明白真正的意義;(3)這是堆疊對仗的特殊語法。

經過轉換為希伯來文,第四福說的是「你若渴慕上帝的救恩就必得滿足!」,更重要的是,其實八福,不論哪一福,都在指明「我極度渴想上帝,我無法,也不願意沒有主的同在。」這也就是出埃及記三十三:15,摩西說:「你若不親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們從這裡領上去。」耶穌的天國運動所需要的人,是靈裡饑渴的這群人,他們空無一物,只有耶穌。

因此,問題在於八福是希伯來式思維,但在希臘文式化之後,就因為不同的解讀而失焦了!針對這樣的狀況,做為以上帝真理話語為本的基督徒,我們應當如何調整回應,而不失焦呢?

畢大衛老師提供給全體學員的解決方式是:(1)明白什麼是將希臘文式化的經文恢復成希伯來文式的思維,(2)用希伯來文去對照聖經經文的前後文以及猶太經文,以便能在重新建構的文字中,去試圖了解其中的真義。畢大衛老師也告訴學員們,這堂課對個人學習的意義是;八福的精義始於我們渴慕上帝掌理我們個人的生命。

猶太思維裡的法寶就是透過不止息的悔改,誠如傳道書九:8所說:你的衣服當時常潔白!因為我們是上帝手中迷途的羊,更需要遠離自義自滿、自我中心,求主厚賜恩典,教導我們渴慕神,以神為中心,好讓祂的救贖成為全地的滿足。

畢大衛老師也用第一世紀希伯來文化及語言舉例,讓學員們明白希伯來文的「眼睛」兩個字。馬太六:22—23,「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 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這裏的好眼睛、壞眼睛的說法,其實牽涉到當時希伯來文裡的慣用語,好眼睛就是指願意對貧窮人慷慨解囊者,壞眼睛是指對貧窮人吝於付出者。從這個猶太文的翻譯,我們就豁然開朗為什麼這段經文會從財寶跳躍到眼睛。

另外畢大衛老師也指出「綑綁」這個字眼的衍用謬誤。馬太十六:19,「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這段經文指的是耶穌指出彼得將在祂死後,成為在猶太耶穌社群裡的智者,為他們的社區排解猶太律法上的疑義(馬太十六:18,「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權柄:原文是門),不能勝過他。」

「綑綁(asar)」在這裡的用法就是讓彼得以拉比的身份權柄,去界定那些是猶太律法上禁止去做的,「釋放(hitir)」是讓彼得去定義哪些是猶太律法上被准許去做的。彼得在耶穌即將離世的日子時,被賦予這樣的職任,因為在猶太文化裡要有這樣一個身份權柄的智者,來解釋說明各樣律法在生活細節上的運用,包括安息日做工的界定。

而彼得就是在那樣的危機時刻被授予權柄,去提出合乎猶太律法中合宜能夠解決問題的方式。耶穌也在告訴彼得,他所做的決定也會被神所認可同意。在這樣的脈絡下是截然相反於我們用華人文化的觀點來看「綑綁」,也跟撒旦的釋放綑綁沒有關聯。

會後,畢大衛老師帶領我們一起禱告,全體悔改在耶路撒冷的山丘,為我們過去的曲解聖經,不認識上帝的話語,並與猶太的根斷絕向主悔改。也求主耶穌更新我們與猶太的根源連結,憐憫不再使教會枉費努力,卻不中標的,而使得教會無法深耕、生根、按時結果。

我們感謝神的帶領,在這個新頁開啟的時刻,為我們帶來畢大衛老師的教導,他將他的一生埋在神的話語、猶太的文字、文化、歷史、考古的根源中,他沒有戀慕美國大學城的舒適,選擇走一條世人未曾想過的道路,他住在集體農莊過團體簡單的生活,他在以色列軍旅服事這個國家,他在希伯來大學盡心研究。他告訴禱告網路總幹事潘劉玉霞牧師說,求主給他足夠的時間,好讓他即便78歲了,仍舊能夠完成最後三篇關鍵資料。

為這位在神話語上實實在在耕耘的先鋒者及真理的盡心遵循者,我們致上最深的感謝。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