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柳原教會劉柏超牧師提醒,禱告的主權是上帝,學習耶穌的樣式,照神的旨意而求。(圖攝於疫情前/劉柏超牧師 提供)

「你的禱告總石沉大海嗎?」「神只垂聽義人禱告?」「是否曾錯用禱告來控制上帝?」台中柳原基督長老教會劉柏超牧師談及,許多人常覺得「神好像不理會我的禱告」!其為大家揭開神真正的心意……在義人身上,不論得與失,都能成全神的旨意。

林肯的禱告

美國南北戰爭,南軍和北軍都是基督徒,雙方均向上帝禱告,盼能得到祂的幫助獲勝。但北軍領導者林肯曾跟部屬說:「我們的禱告,不應求神站在我們這一方,而是我們站在神那一邊。」

 

有許多自為「義人」的人,常將日常生活中輸與贏、幸福與災難的「責任」完全歸屬於上帝;但我們若了解整本聖經的真義,便知神想的和我們不同。上帝認為「得著」與「失去」皆可能發生在義人身上,因不論得與失,都能成全上帝的旨意。

 

「義人得福,惡人受災」之迷思

聖經中,不管約瑟或約伯,在人看來,原遭遇極大的苦難;但在神帶領下,扭轉、改變生命,成為榮耀上帝的器皿。耶穌基督更是如此,從肉體上及人類角度而言,祂或許是個失敗者,因其在世時,受到最不公平、最痛苦的對待;但對「心靈」的戰爭來看,卻得著完全勝利和成功,因祂戰勝了死亡和撒但!

 

很多人認為義人定會得著福氣,惡人必受災禍與滅亡;但生活經驗裡卻非如此。內心不善良的人,有著特殊知識或才能,仍可成為出色的領袖、政治家或商人,獲致許多名利;而良善的人,若智能平庸又無較佳的機會和背景,可能無法有好作為。

 

世上有許多莫測的變數,我們無法掌控和設想。比如疫情,造成許多人工作停擺、經濟陷入苦境,但這絕非上帝給特定的人的特殊災難,或因做什麼事得罪神才招致如此。

 

「上帝幫助」的真義

所謂「上帝的幫助」,並非單指脫離災難、逆境或危機;乃是我們改變對上帝、周圍危機及困苦,所採取的「態度」與「認知」。意即當我們遭遇災難時,懂得如何去面對並有勇氣,而不是突然間環境就得著改變。

 

若我們不怪罪上帝、他人、環境,甚至自己,而勇於認清且接納事實與環境,以不計成敗、全力以赴的心態及堅定的信仰模式來面對,我們必能消除不滿、不平及恐懼的心理,支取從神而來的智慧、信心與勇氣去越過。

 

合神心意的禱告

而聖經中法利賽人和稅吏的禱告,可以對比出何為神真正的心意。

 

前者的焦點,為的是跟神描述自己表現有多好,以自我為中心,非合神心意的禱告。後者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都不敢,甚至跪著捶胸頓足:「上帝啊!可憐我這個罪人,請祢憐憫我吧!」詩篇51:17:「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耶穌說,稅吏因這樣心靈破碎和自我貶斥的禱告,而在上帝面前得蒙悅納。

我們禱告時,不可將自己高舉於別人之上。因我們只是罪惡、苦難、憂傷的人群中之一員,全都要俯伏在上帝憐憫的寶座前,以謙卑之心與上帝溝通。(圖/shutterstock)

禱告時,應注意的幾個要點:

一、 禱告時不可驕傲和看輕別人

耶穌曾說,天國的門難以進入,就如駱駝穿過針眼那樣困難。一般人以為針眼指的是「細小的針孔」,但也另有一說-「高大城門底下的矮小窄門」,一般人得彎著腰才能進入此門,而駱駝比人高大,故要跪著才能穿過。此所要表達的意涵為,要進這城門和天國之門,必須謙卑在上帝面前。

 

所以,我們禱告時,不可將自己高舉於別人之上。因我們只是罪惡、苦難、憂傷的人群中之一員,全都要俯伏在上帝憐憫的寶座前,以謙卑之心與上帝溝通。

 

馬可福音11:25:「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太福音5:44:「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當我們禱告時,想起誰得罪我們,我們就要赦免他,並要為仇敵禱告。若我們都願意為仇敵禱告,怎會再看輕別人呢?

 

二、 要發自內心將自己生命交托給上帝

法利賽人在禱告中,講述自己禁食、十一奉獻、道德表現勝於他人的生命作為,而稅吏各方面行為遠不如他;但禱告的重點,不在於與他人相較,而在是否像上帝那樣良善。當我們拿自己的生命跟耶穌的聖潔相比,只能說:「上帝啊!可憐我吧!我是一個罪人。」

 

我們禱告的對象和主體是上帝,絕非我們自己。上帝並非一般民間信仰的偶像,有拜有保守,沒拜有災難,得庇佑後還要以各種方式還願,猶如一場交易。禱告絕非一種「利益關係」,重要的是我們應如何跟上帝保持良好的關係,用心靈和誠實來面對上帝。

 

三、 照上帝的意思成全

《我以禱告來到你面前》這首詩歌,有段歌詞「每一次我禱告,我搖動你的手」。乍聽之下,我們有什麼力量去搖動上帝的手?如此,豈不是我們去控制上帝的作為嗎?

 

然作者曾解釋,創作背景描述的是小孩與父親牽手走路時,搖動父親的手撒嬌,表達心裡所想要的。歌詞想表達的是父子的互動、上帝的慈愛和像孩子般的盼望和祈求。就如我們用禱告,搖動阿爸父神的手,表達我們心中的想望,祈求上帝施恩、帶領和祝福。

 

約翰一書5:14-15:「我們若照他的旨意求什麼,他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他所存坦然無懼的心。既然知道他聽我們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們所求於他的,無不得著。」此段經文重點在於,「照他的旨意」去求什麼,是照上帝的旨意,非照我們的想法。

 

如同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加福音22:42)當主耶穌面對十字架的道路,因仍是人性的血肉之軀,遭臨此難時,依然會害怕、擔憂。於是向上帝禱告:「若可以,不要喝這杯;但,願順服、成就神的旨意。」

耶穌的禱告是我們的典範。(圖/shutterstock)

耶穌的禱告是我們的典範,或可藉此省察,自己禱告的內容和態度,是希望上帝的旨意成全,還是照己意而行?告不是控制上帝,祂不是我們的附屬品。很多時候我們會陷入錯誤的禱告裡,自己想成為上帝;但請記得,禱告的主權是上帝,而不是我。

 

最末,劉柏超牧師邀請大家思考,生活中許多信仰態度及禱告內容的正確性。反求諸己省察,是否有時也像孩子般常犯錯,對神有不適切的期待?願我們都能學習,求上帝的旨意成全,而非照自己的意念。

 

盼神牽引、保守我們每個步伐,以謙卑之心迫切禱告,穿過天國窄門,進入永生國度!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