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灣國際號角事工協會」巴士環島歷史照片,來自全台灣各地、跨教會的弟兄姐妹齊聚,於海港旁的山頂吹號角祈福!活動結束後回到各教會。(圖/林大為傳道 提供)

今年7月7日是台灣號角事工團隊成立10周年,受疫情影響,轉為舉辦線上感恩禮拜,有來自馬來西亞、印尼、澳洲等海外30多人,齊聚吹角敬拜,祝福禱告!

號角事工10周年線上感恩禮拜,共有來自馬來西亞、印尼、澳洲等國家,共30多人齊聚網路吹角敬拜,祝福禱告。左圖上方為吉隆坡號角老師,左圖右下為東馬號角老師。(圖/林大為傳道 提供)

 

「我們吹號角,就是一個守望者,為神的教會守望。」號角事工團隊創辦人之一林大為傳道表示,我們的神是賜平安的神,憑著這樣的感動與信心,每一個守望者在神面前呼求神的祝福與幫助,盼使疫情能止息。

 

「從不會到會,邊做邊學,」林大為傳道說,號角事工團隊成軍10年來,一開始是摸著石頭過河,神一路帶領,經歷超乎預期的果效。回首來時路,從最初只有三位同工,如今已連結許多國家的同工一起參與和推動,讓林大為傳道直呼,真的很感動!

號角事工10周年線上感恩禮拜,吹角祝福。(圖/林大為傳道 提供)

 

回顧10年 細數神恩
他回憶道,2011年輾轉向馬來西亞一位牧師購得第一批號角,空運來台時遭海關查扣,因疑涉及保育與檢疫等問題,經解釋和查驗後,於三天後放行,而放行當天正好是7月7日,當晚7時,一行人便帶著這7支號角,於竹北參加「為以色列禱告」的聚會,憑信心宣告成立「號角事工」團隊,2015年正式立案成立「台灣國際號角事工協會」。

 

號角事工團隊自2013年起迄今,共舉辦8次的環島吹角祈福行動,其中有4次包下火車的一列車廂,每到一地點,便下車「快閃」吹號角,在車上時亦不停敬拜,最多達200多人;另外3次則是搭乘巴士,路線可靈活繞至如港口等重要樞紐。

「台灣國際號角事工協會」歷史照片。左上:台鐵列車環島吹角祈福;右上:團隊位於以色列土地吹角;左下:每年國家早餐祈禱會吹角宣告祈福;右下:每年吹角節團隊吹角。(圖/林大為傳道 提供)

 

2020年因疫情關係,原本有意取消第八次的環島吹角活動,但台灣疫情相對和緩,在許多弟兄姊妹的熱情期盼中,代禱者亦建議勇敢前行,以及協會蔡沛岑理事長的奔走募款下,終在出發前一天,資金全部到位,順利成行。「這真的是天父上帝的恩寵,過程艱辛,但募款順利。蔡沛岑理事長說。

 

於此之前,林大為傳道在第八次環島吹角活動行前,自行駕著車到各地吹角地點場勘並禱告,當車子高速行駛在高速公路時,車子突然失控打滑,林傳道心中大驚,喊著:「主啊!主啊!」時,車子就止住了!

 

感恩的是,後方並無來車追撞,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每次重要行動,都會有一些攔阻,希望我不要再繼續,但神是愛我的,祂留存我的性命。」林大為傳道感動分享。

 

他將10年來號角教學的經驗,歸納出3個吹角的關鍵技巧,首先要有「喜樂的心」,指的是吹角時要用微笑的嘴型;再來是「將軟弱的氣交給神」,將我們體內因罪的權勢而成的軟弱之氣吹出,交在神面前,意旨丹田的運用;第三則是「交託」,吐氣時舌頭要交託、放鬆,使氣流通過舌尖、嘴唇到號角。

 

神的呼召不變 連結列國,推動號角生活化

號角是有屬靈權柄,不是樂器或是紀念品。」林大為傳道指出,聖經記載耶利哥城之戰中,神讓以色列百姓繞城七次後,祭司吹角,百姓吶喊,耶利哥城牆就倒了。他致力推動號角事工,就是為了呼召,一隻號角如同呼召一位祭司,為末後的世代守望,呼求神的同在。

 

「神的呼召是不會變的。」林大為傳道說,未來將繼續在教會推動號角事工;期待未來號角在教會的敬拜上與基督徒的生命禮俗上,真正落實生活化;對外則持續與列國的號角連結。

 

走過10年,一路上雖有許多攔阻與誤解,林大為傳道都將其視為神的熬練;數算神一路的帶領與恩典,他笑說10年來:「看似缺乏,卻是富足;看似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神讓我們安然地度過。

2020年9月17日上午,於高雄愛河敬拜禱告與吹號。(圖/台灣國際號角事工協會 提供)

 

 

相關閱讀》

用「號角」吹出甦醒靈魂、召集神國子民的響聲! 林大為傳道解說「吹號」4大目的(附吹號解說影片)

5780猶太新年吹角節 愛河畔吹號角100聲歡慶

第8屆號角環島祈福,今早晨愛河出發 3天赴全台逾10港口吹號宣告,祝福台灣和列國!

 

精選要聞》

當耶穌沒有那麼溫柔時...提醒著基督徒什麼

癱瘓不完美的新娘,在未婚夫注視中見基督完美的愛:光榮身體固美好,我想要顆純潔的心

神阻擋驕傲的人—小心中了「自戀」的毒!10症狀檢視自己生命

今日報FB社團/每日更新》立刻加

【Dr.CARE黑耀奇肌超導亮白面膜】奉獻專案—點此奉

LINE官方帳號/每周更新》加入好

LINE社群/每日更新此加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