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張玉奇:「我一生最重要的經歷,就是當一名母親,因為它豐富了我的人生。」(圖/記者林子騫)

新婚的幸福時期,原以為艱苦的日子已過,終於能迎接雨過天晴,沒想到更艱難的考驗接踵而來。張玉奇也曾流淚禱告,忿怒地問神:「為什麼是我?」得到的答案是:「就是妳,為什麼不是妳?」她領悟到,原來這份恩典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因此更想讓每一位全力以赴維護家庭的人知道:「神愛你!」

挑戰一波接一波

從小張玉奇因身體孱弱,長輩會請乩童為她做儀式,希望能夠「化解」;信主的堂姊也常為她禱告,加上張玉奇喜歡看《700俱樂部》節目,總是倍受基督信仰的內容觸動,因此畢業後到外地工作時,便跟著堂姊上教會。她能隱約感覺,自己在經歷數次病危後仍活了下來,是上帝要留她在世上做些事

「但傳統信仰的家人很抗拒,所以我向神禱告:『雖然我很想成為基督徒,但希望不要遇到太大的爭戰。』」神應允了張玉奇的禱告,29歲結婚時,因夫家是基督化家庭,因此原生家庭家人也就不反對了。

 

由於從前家境清寒,張玉奇必須半工半讀並照顧家人,靠自己努力存錢,日子過得很辛苦;好不容易結婚,擁有一位好丈夫,並從事心愛的藝術創作工作,過著幸福的新婚生活。張玉奇坦言,當時自己成為「不冷不熱」的基督徒,直到迎接生命中最大的挑戰-兒子的出生。

 

懷孕產檢時一切正常,卻在剖腹產後,被告知孩子發生呼吸困難,需送至更大的醫院;搭乘計程車轉院時,氧氣瓶內已無氧氣。住院前14天,醫生告知孩子隨時可能離世。看著全身插滿管子的嬰兒,夫妻倆除了傷心流淚,也只能一直禱告。

 

度過危險期,回到家後每天按表操課,無微不至地照顧兒子;只要看到他有一些些進步,就感到滿足。由於孩子多處內臟生長不完全,出生後的前幾年,頻繁地進出醫院;除了腦性麻痺、全身無力,還有眼盲、聽不見聲音等狀況。

張玉奇和丈夫陳思翰的兩邊家族成員,合作照顧兒子陳以信。張玉奇的畫作,常能見到尊榮丈夫的主題。在張玉奇所著的圖文書中,有這段話:「我享受每一天,我知道孩子的狀況,其實是在成就我,使我成熟、有愛心、有智慧、有執行力…親愛的,如果你知道,你正在進行這樣的恩典,你就不會再難過、忿忿不平!」(圖/記者林子騫)

順服後奇蹟相伴

因著信仰的力量,張玉奇很快走出流淚谷,全心思考如何幫助孩子;憑著無比的毅力和盼望,持續不懈地禱告、研究各種大腦學書籍、請教專業人士,甚至到大學旁聽特教課程。夫婦倆也帶著兒子以信跑遍全台灣各地,嘗試各種復健方式;兒子竟也奇蹟似地,3歲多開始看得見,耳朵也慢慢聽得見了!5歲罹患猛爆性肝炎,一度病危,最後又成功活下來。以信的過動症狀,後來也發現其實是好事,讓他能夠常常活動肌肉。

 

「這類的奇蹟太多,分享不完。」由於經濟狀況有限,許多無法參加的復健課程,他們就禱告求神開路、自己設計教材,到後來出書分享經驗。十多年前,張玉奇也結合自己的美術專業和自學的相關知識,嘗試展開「藝術教育」方向的實驗性課程,一邊教導自己的孩子,也開課收學生,教導中重度腦麻的孩子,期望透過藝術手作,刺激大腦神經發展。

 

「有時候不是孩子們聽不懂,而是我們教得太難。」張玉奇說,最初的摸索階段,自己也遇過許多挑戰,特別是當孩子遲遲無法吸收、學不會,會感到格外沮喪。有孩子一開始連「握筆」都不會,且復健一天下來體力透支,來教室不久便睡著,後來甚至會躺在地上嚴重影響秩序。

 

由於孩子不願學習,她便沒有收費,並建議父母不必繼續讓孩子來學畫畫,但對方卻堅持:「若妳願意收,我們就要學!若不學這個,還能學什麼?」十年學習下來,如今已有孩子售出畫作,並在神預備資源、各界的幫助下,舉辦特殊兒的畫展。這段歷程,也讓張玉奇深感父母支持的重要性。

 

「有些東西以後未必用得到,但我們仍要教!」這是張玉奇的堅持,像兒子陳以信從小學一年級,就訓練能夠背九九乘法表,如今已20歲,採訪當天仍示範流暢地背誦;也曾在電視採訪中,現場唱出一段詩歌。

張玉奇的藝術工作室「信心花園」,位於鬧中取靜的高雄文化中心附近。目前禱告尋求較大場域,希望能夠常態性展覽學員的作品。右下:帶信心花園三位學員,於台北中正紀念館,參加第十屆身障者與受刑人的「公益工藝,點亮台灣」藝術展(圖/張玉奇姊妹 提供、信心花園臉書粉絲團、記者林子騫)

2011年張玉奇從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中原大學特教系主動邀請,於該校發表「特殊藝術教育」;走了十幾年的路途,如今盡力推廣,培養師資,幫助更多特殊需求的小孩。

 

張玉奇時常看見一個異象,是自己揹著兒子走在懸崖,後面跟著一群人,不知道要走去哪裡。但在現實生活奮鬥的過程中,上帝確實為她開了一條路。

 

心臟手術的關卡

2016年張玉奇面臨人生另一重大關卡,更早幾年發現自己容易喘、心情焦慮,原以為是壓力太大,曾求助精神科,但服藥半年仍未改善,到後來只能平躺,停下手上一切工作;到大醫院檢查發現,心臟破了一個大洞,醫生說若不開刀只能活一年半。

 

手術前一個星期,緊張的她每天都聽同一首歌《You Raise Me Up》,手術當天心情格外平安,將一切交託給神;一進入麻醉室,醫院竟也正在播放這首歌。手術完成後,她全天候在加護病房的病床旁,播放預先請丈夫準備好的詩歌,並反覆背誦主禱文,保守自己的思緒。

 

第三天仍全身插管,隨手按下聖經播放器,聽到列王紀下 20:5-6「…耶和華─你祖大衛的神如此說:我聽見了你的禱告,看見了你的眼淚,我必醫治你;到第三日,你必上到耶和華的殿。我必加增你十五年的壽數…」而張玉奇手術更換的心臟瓣膜,預計使用期限正好是15年!因此帶給她很大的鼓勵。

以「彈珠」創作,是張玉奇作品的一大特色。她從「愛」出發思考,認為父母對孩子愛與彈珠創作很類似,希望能限定在一個大範圍中,讓孩子自由發揮,但有時候彈珠也會不受控地彈出框外。創作的過程,帶給張玉奇很大的安慰。(圖/張玉奇姊妹 提供、記者林子騫翻拍)

住院觀察、等待復原的一個月中,張玉奇也看見許多異象,例如主耶穌牽著她走出黑暗的山洞,或在靈裡看見有鮮血逐漸湧流而出,心中卻感到十分平安...等。她格外珍惜重生的日子,提醒自己好不容易活下來,要認真思考未來做哪些事;每天都有一段與神安靜獨處的時間,順服帶領,不再想跑得太快,以至於跑在神的前面。

 

傳遞祝福

現在張玉奇除了經營個人藝術工作室「信心花園」,也時常受邀至特殊族群服務機構教學、演講和到教會分享見證。「在這個社會上,腦性麻痺、自閉和過動的孩子很多,由誰來教最適合?」如今張玉奇清楚知道,就是身為特殊兒母親的她。張玉奇深感,每個人來到世上都只有「一次」,如果一味抗拒便學不到東西;因此她順服神,把自己所擁有的發揮到極致,將學到的知識、智慧廣為分享,幫助和關懷更多人。

 

許多家長曾對張玉奇說:「每次心情過不去時,一想到妳就又能堅持下去了。」張玉奇說,不是她比較厲害,而是有上帝讓她倚靠,「否則除了禱告倚靠神,自己還能做什麼呢?」

張玉奇著有數本書籍,內容溫馨感人,用她真實的生命,傳遞天父的愛,令讀者備感激勵。左圖書籍由格子外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她時常受邀教導特殊藝術課程,以及分享見證。(圖/信心花園臉書粉絲團 提供;記者林子騫翻拍書封面)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