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貓貓遊戲,能夠改變世界?」7歲女孩莫莉.萊特(Molly Wright),是TED Talks最年輕的講員,透過1歲嬰兒阿里(Ari)跟父親的互動實驗,強調大人們和幼兒互動重要性;繁星教會兒童老師郭芳礽表示,當父母有「自己是孩子的第一個牧師」的角色認定,就能正向積極地影響親子關係,甚至孩子未來發展。
郭芳礽在兩個兒子誕生前,於馬偕紀念醫院擔任關懷師,主要關懷兒童病房的護理人員、住院孩童及家長,現在於繁星教會全職服事,主責兒童主日學相關事工,對親子教養、互動關係,有多年實務經驗。
莫莉引據研究表示,孩子的健康發展取決於這5件事上,連結、交談、玩耍、健康的家庭、社群,有助孩子大腦發展、充分發揮潛力。(影/TED Talks)
「發球與回應」互動影響幼兒腦部發展
TED Talks影片一開始,不見專家的身影,而是坐在兒童座椅的1歲幼兒阿里,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接著7歲女孩莫莉從後台走出來,眼神充滿自信地對觀眾拋出問句:「如果我告訴你,躲貓貓遊戲 (peek-a-boo) 可以改變世界呢?」
她引據科學家研究,從幼兒在媽媽肚子裡到5歲之前,大人與之的互動連結,對幼兒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特別是大腦發展;大腦在5歲以前發展成長快速,每秒最多可以連接約100萬個神經,一歲幼兒的大腦體積是剛出生時的一倍,而大腦發展到7歲時,體積幾乎是成人的90℅。
在這時若大人與孩子建立對話、遊戲,能幫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心理健康、找工作,甚至是組織自己的家庭;在互動實驗中,當阿里的父親不願與阿里建立連結,不斷看平板,刻意忽略試圖引起注意的幼兒,最後阿里嚎啕大哭了起來。
若成人一直被3C產品綁架,不願與孩子建立連結,那麼孩子們長大後可能會開始失去對人的信任,感到壓力與困惑。透過阿里跟父親的互動實驗,莫莉呼籲,每個相處時光都是機會,大人們和幼兒在生活中的連結,應盡早開始且經常去做。
郭芳礽全家福。(圖/郭芳礽 提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牧師」
「親子關係,如同我們跟神的關係縮影」,郭芳礽表示,很多父母都會帶著孩子做謝飯禱告、敬拜,但當這樣的概念確實地在父母心裡烙下,就能更積極地影響孩子,而非較被動地等待兒主歡慶時光。
她將親子關係比擬為「摩西的杖」與「約書亞的劍」,而教會的角色較像是連結者,父母跟孩子的關係與影響力,無法被輕易取代,底下她分享3個方法,盼望幫助父母建立良善的親子互動與對話:
1.為孩子禱告
她每天都會在教會群組分享教養孩子的禱告詞,從為孩子禱告開始,經常讚美孩子、建立家庭祭壇進而轉化家人關係。
「奉耶穌的名宣告,我的禱告對家人是有利和有效的」、「我在家裡培養強大的世界變革者」、「奉耶穌的名宣告,對於孩子教養的狀況,我都有豐富的解決方案跟智慧」,開始鼓勵教會弟兄姊妹為教養孩子宣告後,逐漸收到很多回饋,例如,作息不正常的孩子主動早起吃早餐,而且是持續性的改變。
2.飯局前,和另一伴決定主要發話者
郭芳礽表示,夫妻關係和睦在家庭中至關重要,甚至凌駕於親子關係。
若有飯局、活動要攜帶孩子參加,除了事前規劃適合親子用餐的地點、和孩子約法三章外,為避免錯誤的期待與不悅,建議先和另一伴說好在活動中扮演的職責,比如說,另一伴是活動的主要發話者,自己便主要擔負照顧孩子需求的責任。
孩子就是需要與之互動,若得不到跟父母的連結,就會尋求外界連結,3C產品、卡通就是一種,若活動真的較無法跟孩子互動,可以考慮託付給其他家人。
她表示,自己難免也會用手機給孩子看卡通,但前提是吃飽飯後的獎勵,並且設定時間限制,最多為20分鐘,若孩子哭鬧,適時調度權力讓孩子知道我們的底線,比如明天的卡通時間會因為哭鬧而取消。
3.父母、孩子都需要不斷學習
孩子成長階段可能需要學習如何表達情緒,而父母須學習如何引導孩子,郭芳礽說,自己到現在也持續地在學習,因為孩子不同階段需要不同方式的引導。
箴言 22:6,「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要教孩子走當行的路,愛是前提,愛可以讓我們走進孩子的內心,而真理可以讓孩子管理自己的心。
如果孩子犯錯後的第一個念頭,是「擔心父母會傷心」,而不是「擔心被父母處罰」,那麼不論這孩子日後發展如何,都比較不會做出不合神心意的事情。
郭芳礽表示,父母與孩子的相處需要被教導、持續學習,否則容易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圖/郭芳礽 提供)
和上帝合作管理孩子
詩篇127:3-5,「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少年時所生的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箭袋充滿的人便為有福;他們在城門口和仇敵說話的時候,必不至於羞愧。」父母有能力調整「箭」的狀態,在孩子茁壯到能打中靶心,並走入神的命定之前,可與神合作管理產業。
她舉和兒子們的互動為例,因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天心思意念都有所調整,所以會每天固定花5~10分鐘,和孩子們交流彼此的想法,並且帶著他們服事,對齊價值觀,兒子們也會討論、給予提升服事品質的建議。
兩個兒子的個性迴異,興趣也大不相同,因此在引導、陪伴孩子找到興趣所在花費許多時間,在小兒子要選擇未來就學方向時,郭芳礽經常帶著孩子在上帝面前禱告,她發現當放開手交給上帝後,神反而會興起環境。
不同階段,父母需要扮演不同職責,不變的是,父母跟孩子們的連結、支持重要性,越早開始建立積極、正向的親子關係互動,有助孩子未來發展、走入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