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尼泊爾照亮生命小學的學生。

尼泊爾照亮生命小學的學生。 (照片提供/浸信會聯會)

在尼泊爾山區不起眼的阿克蘭村裡,一位90多歲的老爺爺向上帝祈禱,希望能為山區的阿克蘭村蓋一座學校。在宣教士的協助下,一所以基督信仰為核心經營的學校在2005年落成,名字就叫作「照亮生命英語小學」(Lightening the Life English School)。

一開始當地大多信奉印度教的居民,普遍對基督徒有敵意,然而過去近十年來,醫療團隊、短宣隊、學校團體陸續前往尼泊爾,不間斷無條件的給予和關懷,逐漸融化宗教、種族的高牆,不僅大幅翻轉當地人敵對的態度,學校人數倍增,甚至有人因此接受信仰。

90歲爺爺的禱告 開創阿克蘭村首間小學 

尼泊爾學生在老師帶領下禱告。

尼泊爾學生在老師帶領下禱告。 (照片提供/浸信會聯會)

尼泊爾的波卡拉(Pokhara)是當地第二大城。由於鄰近喜馬拉雅山,因而成為許多登山客聚集、轉車的地方。在距離波卡拉區一個多小時車程外的阿克蘭村,沒自來水、沒電、沒有乾淨的廁所,更不用談教育建設。但是,當地卻有一位基督徒老爺爺堅定的向上帝禱告,希望村裡能蓋一所學校。

在台灣浸聯會、宣教士幫助下,「照亮生命英語小學」在當地唯一的教會旁落成,「不受教育,沒有希望;沒有耶穌,沒有生命」就是學校的治學理念。不僅以基督教信念教育,學校一開始還免費公開招收當地孩子入學,吸引一些家長報名。

此後,台灣的短宣隊開始定期到尼泊爾短宣,為當地開展各種建設、供應資源,並透過冬、夏令營帶領孩子禱告、認識神,然而對當地印度教徒而言,任何人只要變成基督教徒,他的地位就會被看得比最低的賤民還要低,因此引來當地家長一陣抗議:「我們是送孩子來讀書的,不是送孩子來信耶穌的!」

讓人甘願繞遠路上學的生命教育所

來自台灣教會、短宣隊的援助,使當地慢慢開展各樣的建設,包括教室、自來水、屋舍等。

來自台灣教會、短宣隊的援助,使當地慢慢開展各樣的建設,包括教室、自來水、屋舍等。 (照片提供/浸信會聯會)

雖然引來反彈,但浸聯會仍不間斷差派短宣隊,後期並陸續差派醫療團隊前往,包括牙醫、內科、婦產科、骨科、疼痛科、神經外科、精神科等,來自各科的基督徒醫師連番前往當地義診。

看見基督徒長期投注大量的教育、醫療資源下,無條件給予的態度慢慢融化他們的堅持。在一次義診時,村中一位爺爺突然哭了起來,因為自己每次要帶孫子看牙,都要特地花好幾個小時下山,一次才看一顆牙,一個月薪水就沒了,但台灣的醫生卻願意從更遠的路程來到尼泊爾免費看診。

他擦著眼淚邊說:「從前聽你們說,耶穌愛我們,我們不懂,如今看見你們我終於明白,甚麼叫耶穌愛我們,因為台灣的醫生和老師都這麼愛我們!」

小朋友和台灣短宣同工一起進行活動。

小朋友和台灣短宣同工一起進行活動。 (照片提供/浸信會聯會)

現在,將近10年過去,小學人數已從一開始的20幾人,變成100多人的學校,也有了自來水、教室等建設,地方村民對基督徒的態度更有截然不同的轉變。走在路上,只要遇到基督徒或台灣人,當地村民還會用基督徒問安語向他們打招呼,若是學校的基督徒老師,更是倍受尊敬。

在冬天常低於零度,夏、秋經常下雨的尼泊爾,卻有不少家長寧願讓孩子走一個多小時的路,到照亮生命英語小學上課,因為這些家長希望孩子能受「最好」的教育,接受建造生命教導。

現在事工除了教會界參與,也有大學社團、藥廠加入援助行列,今年學校第一座蓄水池也將落成。長年投入尼泊爾宣教事工的浸聯會國外部主任童慶鈞表示,這麼多年來,每位弟兄姊妹雖然都是以援助者身分前往,但幾乎每個到過尼泊爾的人都發現,自己才是獲得最多的人。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