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那瑪夏美景。上:梅子田於冬季開花。左下:嗡嗡峽谷如鐵達尼號般的場景。右下:金色教堂—民生安息日會。(圖/那瑪夏區公所 提供、記者林子騫)
你是否厭倦了一成不變的生活,但又不知該「逃」到哪裡?不妨暫離市區幾日,往原鄉部落去,在崇山峻嶺、異文化氛圍的環繞下,順道「叩門」走進當地教會,憑著信心,期待耶穌將按著祂的應許,為叩門的人打開嶄新的道路,開啟與祂同行的身心靈更新之旅!

走訪那瑪夏的精彩

全台灣6個「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之一「那瑪夏」,聽到這個地名,許多人首先會聯想到2009年莫拉克風災(八八風災/水災)的重創。

 

12年過去了,在居民的努力與各界傾力幫助之下,今天的那瑪夏如同「再經火煉的精金」,縱然少了往日部分的風采,卻多了醞釀後的成熟魅力;不只用眼看,更需用「心」感受。

 

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那瑪夏的心」,細細品味這處「接近天堂的國度」不只是行銷口號,更是充滿神蹟奇事的地方!

 

除了最負盛名的夏天螢火蟲季、冬天聖誕節家家戶戶點燈、火把報佳音,還可以從更多的面向,認識那瑪夏的精彩!

  • news-details
  • 那瑪夏聯外道路台29線。(圖/記者林子騫)

第一站:南沙魯里的歷史刻痕

那瑪夏區內總共有3個里、4個部落。從台29縣進入,首站先抵達「南沙魯里」,一下「嗡嗡橋」可路邊停車,因為對面便是「嗡嗡大峽谷呼喚台步道入口」,進入後走路不到10分鐘,便能抵達「呼喚台」。

 

在這裡,不只能看到雄偉的峽谷景致,更能親眼見證一段又一段歷史刻痕。

 

目前的步道已鋪上木棧階梯,走起來舒適,但仍能看到木板下方,原先用石頭鋪的路徑,因潮濕容易生青苔,主管機關便架上木板,方便民眾行走。

  • news-details
  • 嗡嗡大峽谷。據說八八風災之前,峽谷常見山羊出沒攀爬。(圖/記者林子騫)

木階梯終點銜接的水泥路,為舊的台29線,是那瑪夏過去主要聯外道路,因八八風災遭摧毀,才有如今新的台29縣。現台29線的許多路段,改採搭橋過溪的方式截彎取直,減少原本繞山路耗費的車程時間。

 

那瑪夏區公所的布農族同仁介紹,從前男性族人出外打獵,女生負責家務;當男人扛著獵物接近家鄉部落時,便會在能產生回音的峽谷大聲呼喚、報平安,家中親人聽到便歡喜快樂。抵達「嗡嗡大峽谷呼喚台」,民眾能在此放聲呼喊,體驗當年場景,並欣賞遼闊的峽谷美景。

 

呼喚台的水泥地上,可見排列整齊的16個方形小基座,亦為八八風災遺跡,上方裝設物已被摧毀,如今只剩下基座。路邊還有當年的電線杆,身歷其境的景象,在在提醒天災的威力

  • news-details
  • 嗡嗡大峽谷一景,右為舊台29線的廢棄電線桿。(圖/記者林子騫)

第二站:南沙魯里 風災跡建築群

離開嗡嗡大峽谷繼續沿台29線往前,進入南沙魯里市區。

 

南沙魯地處八八風災受創最嚴重的區域,多處災難遺址特別被保留下來,例如,地標「紅嘴黑鵯立像」對面的舊區公所建築,過去是那瑪夏的行政重心所在,當災難發生時,居民被撤來此避難,未料旁邊的小溪暴漲,不幸造成一批傷亡。

 

彎進支線往「南沙魯文化紀念公園」,沿路可看到被八八風災重創的舊衛生所、警察局、戶政事務所等閒置建築,殘破的窗框展示於世人眼前。

 

最後來到舊民族國小,對面附設的幼稚園裡,有著一顆比一顆還大的巨石,為八八風災時被沖刷至此;民族國小的破窗和泥濘,顯示出大自然怵目驚心的力量。

  • news-details
  • 南沙魯里「紅嘴黑鵯立像」。(圖/記者林子騫)
  • news-details
  • 殘破的舊衛生所。(圖/記者林子騫)
  • news-details
  • 舊民族國小。(圖/記者林子騫)

第三站:瑪雅里享譽世界綠建築

過去的傷痕雖然無法抹滅,但堅強的族人立於過往的根基上,抱持盼望繼續迎向未來!

 

下一站來到地理位置介於中間的「瑪雅里」,最有名的地標,莫過於新建的「民權國小」,其舊址一樣已遭八八風災破壞;如今的新民權國小,令人驚豔的美麗外觀,及低碳綠建築設計,一躍成為全台灣第一座「淨零耗能」—發電量超過用電量的校園!

  • news-details
  • 民權國小綠建築。(圖/那瑪夏區公所 提供

這邊先解釋,上述兩間國小「民生、民權」的命名由來。

 

那瑪夏於國民政府初期稱「三民鄉」,鄉內三個區域則分別名為「民族、民權、民生」;歷經多年的爭取及溝通,2008年才又改回現在的原住民語命名,成為台灣第一個成功正名的原住民鄉,區內三個里再改為現在的「南沙魯、瑪雅、達卡努瓦」。至今,仍能聽見當地人在言談之間,交叉提及舊名。

 

「那瑪夏」是當地已知最早居民「卡那卡那富族」的語言中,對楠梓仙溪的稱呼,在布農語則有著「越來越好」的正面意義。從阿里山山脈和玉山山脈發源的楠梓仙溪,帶給那瑪夏區豐富的天然資源,正名為那瑪夏,除了是對祖先的尊重之外,也是對這塊豐饒大地最深的感恩與回饋。

 

目前區內總人口數約3,150最多為布農族;依據文獻記載,「卡那卡那富族」為最先居住之族群,還有不到1000族人的拉阿魯哇族,以及排灣族、泰雅族、外省族群及新移民女性的遷入

 

第四站:瑪雅里自然生態

「瑪雅里」另一個景點為「樟樹林公園」,舒適清幽的環境,曾舉辦過戶外畫展。也特別提醒遊客,那瑪夏區內所有公園禁止露營,盼大家共同遵守。

  • news-details
  • 左:樟樹林公園。右:達卡努瓦神社遺址,圖中的紅柱為近年新設的復刻造型入口,非當初真實神社留下。(圖/那瑪夏區公所 提供)

螢火蟲與農業發展的平衡

來到瑪雅里,便不得不提那瑪夏近年復育螢火蟲有成,乾淨的自然環境,使每年3~5月山間螢火蟲大量湧現,常見的有7個品種。區公所亦規畫了數條賞螢步道,每年此時民宿炙手可熱,據悉,去年(2021)雖適逢疫情高峰,卻是賞螢人次最多的一年。

 

另一方面今年雖因乾旱,螢火蟲數量銳減,但因有特定農民長期復育,「與螢共舞」的景色仍十分美麗。

 

由於螢火蟲對環境的要求高,地方人士表示,螢火蟲其實是於八八風災後數量增加,除了因當地水質好、水量夠多,但農業行為和光害減少,亦為要素之一。

 

因此政府持續加強農業用藥知識,讓近年推動觀光的施政重點,與當地的農業發展尋求平衡。

 

例如,那瑪夏在八八風災之後開始大量種植的龍鬚菜,產量是全台灣第二高,有龍鬚菜農便堅持不噴農藥,該菜園也成為當地人才知道的「賞螢秘境」;而逐漸打出名聲的「熱帶水蜜桃」,採收期則正好在螢火蟲季的尾聲,可降低對其干擾。

  • news-details
  • 那瑪夏迷人的螢火蟲和原住民文化。(圖/那瑪夏區公所 提供)

順帶一提,那瑪夏還有一項有名的農產品「竹筍」,通常由盤商收購加工;而每到12月聖誕節,教會的弟兄姊妹也會自己砍竹子,在報佳音當天做成火把,浩浩蕩蕩「繞境」,十分有特色。此外,冬天也能看到多處梅子田的樹開花,形成潔白如雪的梅花覆蓋大地美景。

 

那瑪夏另一種常見昆蟲—虎頭蜂,則須提醒民眾留意,特別是在10月份築巢高峰期。避免身穿鮮豔衣服、噴香水;當看到一隻虎頭蜂出現,最好不要再前進了,因為通常前方會有更多,更別出手拍打。

  • news-details
  • 上、左下:熱帶水蜜桃是那瑪夏頗負盛名的農產品。上圖為那瑪夏最大的水蜜桃田之一「貴梅水蜜桃園」。右下:梅子田開花美景。(圖/記者林子騫、那瑪夏區公所 提供)

第五站:精華區達卡努瓦里

最後來到最深處的「達卡努瓦里」,是那瑪夏目前人數最多的一區,內有瑪星哈蘭及達卡努瓦兩個部落;聯合行政中心也設於此,戶外擺設了一截需5人才能合抱的千年牛樟木。

 

鄰近景點有日本神社遺址(達卡努瓦神社),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拆除,現僅遺留少數遺跡。另一處私房秘境,為山腰上的「金色教堂」民生安息日教會,主會堂外觀漆成金色,襯著群山綠意,且為旅美知名職棒選手林子偉的母會,其2020年曾幫助教會翻修並於佈告欄簽名,都是看點。

相關閱讀》山腰「金色小教堂」成打卡景點,竟是MLB選手母會! 60年來用愛齊心建造

 

接近天堂的國度

在那瑪夏還有一個無法忽視的人文特色,即為「基督信仰」居民有8成是基督徒,區內就有8間基督教會,因此被譽為「接近天堂的國度」,或因聖誕節濃厚的過節氛圍、家家戶戶外觀點亮燈飾,亦讓人有「基督村」的感受。

 

現任區公所秘書林正萍表示,因八八風災的侵襲破壞,導致公有公共空間如集會所、球場等嚴重不足,故區公所或部落在辦理集會活動時,像是部落會議、跨年晚會、區運動會、疫苗施打站、文化健康站等,各教會都很願意配合借用會堂或是廣場,作為活動場地

 

也因為大多數居民皆為基督徒,每週固定的教會聚會,便成為區公所很好的政令宣導場合,許多活動、社會福利政策等相關訊息,皆能透過教會,做有效的宣達。

 

而多數教會每年12月會慶祝聖誕節,區公所亦補助經費舉辦聯合性活動,如點燈、家家戶戶燈飾比賽等,與教會共同推動觀光發展,雙方合作密切。

  • news-details
  • 那瑪夏共有8間基督教會,包括:長老教會、真耶穌教會、安息日教會等。上左至右:民生長老教會、民權長老教會。下左至右:大光長老教會、民族長老教會。(圖/記者林子騫)

蒙神祝福的土地

最後來談談,在居民實際生活中,信仰究竟有什麼實質影響?

 

這次今日報訪問到多位教會牧者、長執、現任與前任行政長官和一般居民,雖每個人因生活經歷不同,想法觀點亦不盡相同,卻大多在一件事上有共識:那瑪夏是一個蒙神祝福的地方

 

一位前代理區長形容,那瑪夏的土地「種什麼長什麼」;而教會中人才出,許多老一輩從赤手空拳到如今產業豐盛,一個人就能陸續開拓出農業、民宿、露營區...等多元事業,並栽培下一代成為軍警公教人員,或返鄉承接產業。據悉,那瑪夏的返鄉青年人數,排在全台灣的前段班。

 

「上帝給人民的祝福,使這邊的人民很強。」一位從小在瑪雅里長大的教會領袖說道。她也提及,除了賀伯和莫拉克颱風以外,印象中其他颱風時都很平安。

 

另一名達卡努瓦里的牧者則回憶,八八風災時,教會和部落領袖迅速開會,並和部落青年很快就組織救難隊;因情況混亂且對外聯繫中斷、資訊不多,雖教會的總會指示牧師撤離,但幾位領袖都決定,要等所有人都安全後,最後才離開,以盡保護羊群之責。

  • news-details
  • 上:那瑪夏教會長執的家一隅,鄰居之間大多在同一間教會聚會,彼此守望相助。下:聖誕節街道上,洋溢著濃厚的幸福氛圍。(圖/記者林子騫)

再深入訪問信徒,有人忠心投入教會服事、將農場獻給神,年年收成都比平均值豐盛,甚至連幾無人倖免的天災,卻唯獨其多次超自然地避開!

 

與另一位七年級生返鄉青農閒聊時,在言談之間,其自然地流露融入聖經的價值觀,包含「積攢天上的財寶比地上的好」,也分享道,「我的爸爸媽媽每天4點半會去教會晨禱,每天也都為我們7個小孩禱告,也鼓勵我們要去為自己的子女做代禱,這很重要!」並主動贈送信仰見證集給記者。

 

濃厚的信仰氛圍,讓那瑪夏這個地方顯得如此不一樣,難以用文字明說或表達的部分,只能親臨其中、親身體驗,如民權教會碧‧伊斯南冠巴拉菲師母所說:「來那瑪夏走一走,感受如上帝的親流跟著你!」

  • news-details
  • 走進那瑪夏,感受到看不見的神,從所造之物彰顯出的榮美!(圖/記者林子騫)

相關閱讀》

山腰「金色小教堂」成打卡景點,竟是MLB選手母會! 60年來用愛齊心建造

「接近天堂的國度」—那瑪夏 家家戶戶點亮璀璨燈飾,最壯觀也最有人情味的火炬報佳音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