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南活水基督教會」顧問牧師邵聖光與青年傳道邵孟貞,父女兩代對話,深度探討關於末世議題。(圖 / 邵孟貞臉書、陳衿妮、shutterstock)

關於「末世」、「世界末日」議題,你會聯想到什麼?

以世界角度,多是末日冰河、行星奔地球、地震、海嘯等「大災難降臨」,使人產生無限恐懼與不安!

以聖經觀點,末世卻是關於「耶穌要再來」,這將為人帶來極度的盼望與期待!

台南活水基督教會」顧問牧師邵聖光,因八年前領受「台灣,亞洲的心跳」異象,為對齊神的心意,而從美國回到台灣。事實上,台灣不只為「亞洲的心跳」,更是「亞洲的先鋒者」;多年來,台灣已多次領受「先鋒者的呼聲」,將帶出亞洲的屬靈覺醒!

 

邵聖光牧師提到,「先鋒者」的主要任務,是要「為主鋪道路,預備祂的再來」。誠然,「末世」更是需要與神對齊的關鍵時刻。他心裡有個很大負擔,就是自己世代所領受的呼召與恩膏,該如何傳承到下一代?

 

此篇末世信息,是他與女兒邵孟貞傳道,兩代間的深度對話;為要使「為父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這恩膏,成為傳承的祝福!

  • news-details
  • 使為父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正是「施洗約翰的恩膏」。(圖 / shutterstock)

「末世的定義」是什麼?

 

無論是從現今書籍、電影中,都有很多關於「末世、末日」這類主題。邵孟貞說:「如果用網路搜尋圖片的方式來看,末世這類的圖案都是很黑暗、很爆炸的,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是很可怕的事情。」

 

對此,她聯想到,有電影或英雄漫畫中,超人、蜘蛛人等之類的故事。這些劇情中,不外乎都是在某個情況下、或出現某些壞人,帶來人類毀滅;然在關鍵時刻,就會有某位英雄人物出現,也就是所謂「救世主」的概念。

 

此外,外太空、外星人進入到人類或世界這類的主題,以及末日疾病、疫情、大自然的改變、地震、海嘯...等,這些也都非常普遍。倘若以人本主義方向思考,就變成是比較好、極端的環保想法,或去尋找是否有其它星球適合人類居住及存活。

 

有趣的是,若從人類或世界角度,通常都是從一種「要避免這些事發生」的眼光去看;就好比,地球和人類其實是無法「自己存活到永遠」的感覺;也像是,世界會因某件事發生後,一切都會因而改變。

  • news-details
  • 末世普遍給人的畫面,常是令人恐懼的感覺。(圖 / shutterstock)

認同人類對地球有一個「責任」嗎?

 

邵聖光指出,從上述對「末世的定義」來看——現今,讓人類看見其目前生活方式或態度的信息,正在很激烈地被傳達出;特別是從環保眼光來看,人類正非常不負責任破壞大自然,而這也將引起「末世」極大危機,發生在人類中。

 

邵聖光問邵孟貞:「就人類對地球的責任這方面,妳是否認同,人類對地球有一個責任?而為此責任,我們需要去付出什麼,可以避免有世界末日?」

 

邵孟貞認為,從聖經原則,就可看出人類對世界有責任。從起初的亞當、夏娃,並後來的挪亞方舟等,皆得見神都有對人類公布,要好好照顧及管理地球。若從另一方面來看,地球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環保問題」,而是「罪的問題」。

 

「就算人類去付責任了,卻也沒有辦法處理『罪的問題』。從世界觀點來說,雖有捉到地球好像有個問題,且是需要被解決;但這問題,有些是盡量去想辦法,有些則是放棄不處理,導致我們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沒有捉到真正主要的重點。畢竟,所有事情的起因,都是源於『人裡面罪的問題』,而這部分的重點,則是關於『人跟神的關係』。邵孟貞說。

邵聖光回應,從「基督信仰」或「聖經記載」角度來看,當人類遭仇敵欺騙、引誘,領受善惡樹果子後,像是「打開了一個門」,在歡迎種種混亂、咒詛進入到人類中,再藉著人類開始玷污整個地球。

 

回過頭來看,人類被創造時,神賦予人類一個很重要的責任,就是要管制(治理)全地,因此人類有此責任。「不管社會是怎麼解釋末世,或因何會有末世?但我覺得,人類需要有個基本責任感的概念。」

  • news-details
  • 從亞當、夏娃開始,人類最大的問題就是「罪」。(圖 / shutterstock)

世界對「基督徒被提」有哪些看法?

 

邵孟貞提到,兒時曾看過的繪本聖經中,剛好有關於耶穌再來的故事,其中有「基督徒會被提」之畫面。因此,她曾非常希望,能有機會親見被提發生。

 

美國Left behind 《末世迷蹤》系列書籍,為主流談及「末世」議題也有些電影提到耶穌再來時,全球基督徒會突然消失「被提」,然後,剩下的人將面對一些可能災難。為此,之前有些航空公司,規定開飛機的機長或副機師,不能同時都是基督徒,就是害怕若到了「那一天」,所有基督徒全被提,則無人可開飛機。

 

邵聖光認為,這個世界,雖不一定相信基督徒的看法;卻又會在關鍵決策中,導入基督教認知的觀點去執行,這實為有趣。

  • news-details
  • Left behind 《末世迷蹤》是末世小說系列,其中有些已被拍成電影。(圖 / 海樂影業)

年輕世代對末世的看法或回應

 

邵聖光問邵孟貞:「末世的觀念,有些是從一代被傳達到另外一代的。在妳成長過程、在教會、一起長大的基督徒中,對於末世的看法或回應有哪些?」

 

邵孟貞回應:「我從國高中之後,就比較常在一些靈恩派或不同教會系統裡,開始較多接觸到『末世的概念』,以及有關於讀啟示錄,這些部分。」

 

邵聖光分析,過去教會中,很少會提到「被提」;就算提到了,也是專注於「因會被提而要先預備好」。感覺就像是,你會瞬間被提,所以要預備好;若你沒有被提,就要面對之後很多可怕災難。

 

事實上,教會針對此議題,若不是「不知道」,就是大家會「窮緊張一下」,但過幾天後,又因不常提起此事,而回到正常生活。他問邵孟貞:「關於這個部分,從我這時代到妳這時代,妳覺得是一樣的嗎?還是有什麼不一樣?」

 

邵孟貞說:「這部分,在我小時候時是一樣的;但我國、高中時所接觸到的訊息,已變成是怎樣把末世的焦距或眼光,擺放在『耶穌再來』,這是很開心的事。所以,我們認為,是怎麼去看一個『這麼榮耀』或『這麼值得期待』的事;以及,為了那一天,所以值得努力去活出來的樣子。

  • news-details
  • 耶穌再來的日子是「無比榮耀」的。(圖 / shutterstock)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末世是什麼?

 

耶穌當時在地上帶門徒,有次祂問門徒:「人說我是誰?」門徒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耶穌問他們:「你們說我是誰?」

 

邵聖光認為,基督徒可用耶穌這樣的心跳,來問自己、問大家:「人家說,末世是什麼?」去了解世界和教會,是如何說。

 

但如果,基督徒對末世認真,就不能只停留在,別人是如何定位末世。就像是,耶穌問完門徒,「世界的角度」是什麼之後,不論別人是怎麼說,但基督徒需回過頭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出,自己定義的末世是什麼?

 

邵孟貞回應:「對我來說,看見末世的重點,是關於耶穌要回來。祂回來的目的,是要帶來天上跟地上合而為一,及帶出完全回復的榮耀,將一切回復到神原本的心意。在末世的這整個畫面中,裡面確實還是會有毀滅、審判等恐怖的事,但這些並不是主要的重點和目的,因所發生的一切,是為了一切『最後的回復』。

 

談及馬太福音24章中,耶穌與門徒在聊關於末世的事,邵孟貞認為,耶穌所指出的畫面,有點像關於「生產陣痛」的畫面。

她說:「我前年剛生小孩,從懷孕到生產,所有人聚焦重點都是在孩子身上,大家不會對我說:『妳好可憐,要經過陣痛。』而是,會很期待看到孩子出生。所以,末世發生的事,就像是生孩子一樣,會有『陣痛過程』,但重點是『孩子出生』,是『耶穌再來』。

  • news-details
  • 末世,很像婦人的生產,關鍵不是陣痛過程,而是對孩子出生的期待。(圖 / shutterstock)

定位在「先鋒者」的眼光來看末世

 

邵聖光分析,當對末世的看見,聚焦在耶穌要回來地上,去成就很多從舊約就應許的事,使其成就在我們身上;這種眼光,就是「先鋒者」看末世的眼光。因祂的再來,是為了要做修復與重整,好回到神原本創造的樣子,回復到一個沒有罪,有神完全掌權,榮耀同在的樣子。

 

邵孟貞回應,末世若是缺少「耶穌再來」的重點,將會錯過「整個目的」,甚至不論在心情、態度或預備方向,會偏行,或有不必要的恐慌和恐懼。

 

從世界的大畫面來看,若耶穌再來是「末世的重點」,是整個歷史的方向,那麼神的救贖方向,就是關於祂再來所帶來的恢復,這才能使人不再去聚焦自己每天生活的方向,或是所決定、所做的事。

 

「誠實說,我不是每分每秒、做每件事,都是在想耶穌再來、所以應該要怎麼去做。但這是一個持續培養生命的態度、方向或是眼光;甚至,我想要跟小孩傳承這部分,讓他也有『永恆的看見』這種眼光。」她分享。

 

先鋒者的定義,像是在預備自己,也在傳講關於耶穌再來,是為了去預備更多的人。以施洗約翰為例,他的服事重點,就是為耶穌要做的事情開道路、預備道路;他使當時的「人心」先預備好,可以聽見耶穌要來,是標準「先鋒者」的生命。

 

邵孟貞說:「我覺得,這世代的先鋒者,就像是施洗約翰一樣,在做預備道路的動作,在預備給自己及身邊的人,為了耶穌再來。

 

  • news-details
  • 對於末世,基督徒應該有一種眼光,是焦距於「耶穌再來」。(圖 / shutterstock

關於施洗約翰的呼召

 

施洗約翰比耶穌「早出生半年」,是透過一個天使,來向他的父親報告。施洗約翰父母原本無法生育,但神讓他們生出施洗約翰,還清楚說明關於他未來的呼召,甚至已幫他取好名字叫作約翰。

 

更特別的是,約翰母親在馬利亞超自然懷孕之前,也是另外一個「超自然懷孕」的女性。可以說,在人類中,耶穌與施洗約翰的誕生,就是在神安排的關鍵計畫裡。

 

邵聖光問邵孟貞:「妳上面提到,施洗約翰這人物,也說到他『生命的呼召』與『活出的生命見證』。請妳將他連結到現在的社會與教會環境,然後繼續把這個『先鋒者』身份,從施洗約翰的生命,應用在這個世代裡面,並對此更進一步說明。」

 

邵孟貞說:「我記得,耶穌曾對眾門徒講論施洗約翰,祂引用,經上記著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祢前面預備道路。』來解說他的角色。當耶穌引用這個預言時,我好像看到一個畫面,感覺上,當耶穌第二次再來時,神也同樣在興起一個這樣的角色,去做這個事。

 

邵聖光回應:「之前IHOP畢麥可牧師(Mike Bickle)就曾提出,先鋒者這身份的信息。以賽亞書40章有個預言,在曠野裡,有人喊著說:『當預備耶和華的路。』這裡所說的,就是在為未來的主耶穌預備道路,然後就到新約時代。因為耶穌要誕生,所以天使就特別跟約翰父母解釋,會有約翰是為了,這個預備要誕生的主會來。從這當中,可以看出來,有約翰是為了耶穌要來,所以才會有一個施洗約翰的『身份』與『呼召』。

 

邵聖光問邵孟貞:「妳個人的看法,會覺得若耶穌再來的話,那還是有一個人會出現,來為主預備道路嗎?或是,妳是怎麼看,耶穌再來的這個先鋒者?」

邵孟貞分享:「我曾聽過,當時神興起施洗約翰,是因爲那裡是『耶穌誕生』主要要去的地區;那時興起的施洗約翰,是『地區性的』,是以色列人對以色列的人,在分享關於祂,並向他們顯明耶穌是基督。但『耶穌再來』,是對『全世界』,未來實際的區域性,可能不只是地理的,也可能是七大山頭等不同領域,都會有先鋒者的角色在發聲。我覺得,『未來的先鋒者』不會跟當時一樣,就只是『一個施洗約翰』,而會變成是『一個更打開的呼召跟回應』。


邵聖光回應:「這部分,我個人也認同。『耶穌出生的地方』,那時沒有臉書、LineIg等傳播工具,最多就是驢子或是行走的方式,有一位施洗約翰活在猶大地區,就已足夠去到他們當中,釋放訊息,讓他們認識耶穌,為祂預備人心。

 

『耶穌再來的日子』,就馬太福音24章中所提到的,祂要從雲彩中回來,而且要差遣使者們用號筒的大聲,將祂的選民從四方,從天這邊到天那邊,都招聚來。從那些末世經文中,可發現耶穌再來,不是很低調的誕生,而是很榮耀的來臨。

 

那日子,人眼會看見,不管是祂在天上超自然的遊行,或是地上在哪個地區、有發生什麼奇妙的事情;相信在十分鐘內,所有的臉書、LineIg都會馬上傳遍。所以,我很相信,聖靈真的會在末世感動許多的人,去成為替耶穌再來預備道路的人。

 

邵聖光問邵孟貞:「我認為,這感覺上將會是一個『多元化的』、『全球的』一個聖靈的呼召。妳覺得是嗎?妳有感受到,這樣子的一個感動跟呼召嗎?

 

邵孟貞表示:「我會說,我希望是,我願意成為這先鋒者的角色。現在,雖不會像當時,有個天使來跟他父母說,他就是一個先鋒者的角色。但我認為,這世代先鋒者角色,已變成是『一個回應』。」

邵孟貞解說:「我覺得,先鋒者的呼召,跟宣教士、牧者的呼召是不一樣的。這世代先鋒者的呼召,比較是一個開放給每個信徒,可以去回應的;因這個『預備神的道路』,已變成是神邀請每個信徒,去參與在祂在末世要做的事情;而我們的部分與責任,就是去回應,你願不願意去成為『這個聲音』。或許,有些人的回應方式,是更大的、或者是聽眾影響力比較大的,但我覺得每個人都有這個機會去回應。

 

在想先鋒者的這畫面時,我想到但以理書123節提到的,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所以,關於這角色,目的是『有認識神的心意』,且有智慧去認識在發生的事情,及願意去傳達、帶領更多的人,也進入到其中。

  • news-details
  • 你願意來回應,神在這世代所興起的「施洗約翰」的呼召嗎?(圖 / shutterstock)

邵聖光強調:「針對末世這個主題,真正想要傳達給大家的,就是『真正的一個看見』。這看見,就好像得著一個『施洗約翰的感動』,其熱情就是『我的生命必定要傳達給別人『注意耶穌再來的日子』,去預備祂再來的日子。

不管,有沒有什麼正式的學問、機構、教會的位置,但聖靈就是會給我們智慧,用不同傳承的方式,去跟不同環境、不同的人,有這樣的機會傳承見證及教導門訓的事工。

 

最後,我要回應但以理書123節的經文,但以理是在幾千年前,在聖靈裡面看到了一個『世界末了的運動』。所以,期望大家,也一起被聖靈感動,回應預備主再來的『先鋒者心跳』。」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