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8日下午,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首場「雙福事奉線上論壇」, 並自2月起,每月舉辦論壇,盼使更多人見證神的美善與大能,共有4場。首場主題為「文以載道── 從劉俠的著作談文字多元傳播力與社會關懷」希望從劉俠的生平、文字與著作,探討文字傳播力,與基督徒的社會關懷、社會責任。圖左為劉俠女士,圖右上為《伊甸之歌》歌曲MV,圖右下為主持人詹慶臨(最左),及與會嘉賓。左二起至右:林秀雅老師、林治平老師、魏棻卿作家、施以諾博士。(圖/劉俠.杏林子粉絲頁 FB、伊甸基金會 YT直播)

「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弱女子,如何能有這樣的胸懷、務實的策略,成就一個這樣的奇蹟?是『愛』,讓一個弱女子,變得堅強,且成為巨人!」

 

已故基督徒作家劉俠女士,於1982年創立「伊甸基金會」,至今邁入40週年。2月8日,為劉俠逝世19週年,其生命仍生生不息地影響這個社會。

 

一生忍受疾病摧殘的劉俠,曾自嘲,自己的第一專業是生病,第二專業才是寫作,而靠著緊抓上帝,度過生命每個風暴,並寫出無數篇翻轉人心的作品,宣揚:「我巴不得把我生命的救主,也能成為每個人的救主!」

  • news-details
  • 劉俠女士。40歲時,因了解神的呼召,要她幫助身心障礙者,因而創立該會。(圖/伊甸基金會 FB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成立至今,已邁入40週年,起初因有人願意「如一粒麥子埋在地裡」,得以有如今茁壯的開花結果。

 

該會董事長羅紀琼,開場時哽咽表示:「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弱女子,如何能有這樣的胸懷、務實的策略,成就一個這樣的奇蹟?是『愛』,讓一個弱女子,變得堅強,且成為巨人!

 

伊甸基金會創辦人為已故身障作家劉俠(筆名為杏林子),生前長達40多年,受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苦,全身關節損壞、且腫脹變形,以致刷牙、洗臉、出門等,都需他人幫忙,卻因而體會到上帝的愛,並渴望為人們帶來盼望。

 

於是,在1982年,劉俠創辦伊甸基金會,發展至今,已有超過3,200名員工,每天服務超過8,000名身心障礙者,為無數靈魂帶來生命轉機。

 

劉俠曾經寫過一篇小文,題目為《除了愛,我一無所有》。

 

該會有16字箴言:「服務弱勢、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我們能作這些,是因為我們有神的生命。羅紀琼說。

 

對其而言,基督徒的社會關懷,就是「以基督的愛為根基,提升別人福祉的行動」,而基督徒的社會責任,是「在地上以好行為見證基督,歸榮耀與神,領人歸主」。

 

引用哥林多前書13:1-3的羅紀琼表示:「我們一切所做的,若不是有『愛』做為根基,以愛而做,就不被紀念,而且沒有果效。

  • news-details
  • 伊甸基金會常務監察人、劉俠的弟弟劉侃,於遠端連線,一同參與論壇。(圖/伊甸基金會 YT直播

看透「苦難」的本質

回顧姊姊一生,劉俠的弟弟劉侃,於論壇上分享:「通常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神會讓我們經歷這些苦難?」神允許痛苦在人身上發生時,人往往無法理解,並常想:「苦難什麼時候變成恩典、用什麼方法變成恩典?」

 

劉侃以二姊為例,進一步說明神對苦難的心意。有次,劉俠實在痛到受不了,便和上帝說:「如果祢是真的,請祢顯現給我看,」頓時,劉俠猶如被閃電擊中般,所有痛苦瞬間完全消失,並嚇了一跳。

 

有趣的是,之後她再求神挪去痛苦,祂再也沒這樣做。然而,劉俠跟神說:「我要誇的,是我的軟弱,神的恩典夠我用!」此經歷讓劉俠學到:苦難不是人生的終點,苦難也不是自己最後的障礙,」反之,當我們以信心態度、神有無限能力,來看待苦難時,即能從中看見神的許多恩典。

  • news-details
  • 與會嘉賓魏棻卿作家(左)、林秀雅老師(右)。(圖/伊甸基金會 YT直播

諮商心理師、心靈勵志作家、十字星球文創社創辦人魏棻卿,參與論壇時說到,劉俠讓人看見生命的偉大,就是「苦難,照見生命的意義」。

 

劉俠的著作《種種情懷-積極生活》中有段話:「生命的本身就會教導我們,從種種磨難和煎熬中,認識生命的強韌和耐力;從種種束縛和限制中,領略出生命的寬廣和無限;從種種辛酸和淚水中,享受生命的喜悅和豐富」。

 

魏棻卿自己就經歷類似過程,因而非常明白劉俠的生命。在所有著作中,魏棻卿對劉俠1978年出版的《杏林小記》最有感,書中有句話這麼寫道:「醫院永遠是一個讓人沉思、啟發和重新得力的地方」。

 

魏棻卿不到30歲那年,父親突然腦動脈瘤破裂,昏迷指數只剩下3,然而,整起事件發生後,最受打擊與創傷的,是魏棻卿自己。過程中有很多時刻,需陪父親進行醫療決策,其中有很多是自己無法為父親下決定的,因而深感無力。

 

一次,她向神禱告:「我的父親是祢造的,求祢告訴醫生,怎麼樣對他的治療是最好的。」之後,那個決定,醫生便不再追問家屬;當魏棻卿問起對方,醫生回答:「沒有,我們自己做決定了。」

 

不僅如此,無數個在父親病房的日子,她也常於安全梯旁,望向窗外教堂上的十字架,詢問神:「我該怎麼辦」、「我不知道怎麼做」、「我爸最後到底會如何」…等,而每每禱告的時刻,是她在苦難時,唯一的安慰與盼望。

 

雖然小時候,外公、外婆曾帶她去教會,然最後,是因此事,使魏棻卿直到30歲後,才發自內心要受洗。

  • news-details
  • 與會嘉賓林治平老師(左)、施以諾博士(右)。(圖/伊甸基金會 YT直播

單單為神而做

在高中擔任國文老師的林秀雅表示,過去,劉俠因後悔沒傳福音給身旁非常要好的病友,便立志成為沒有講壇的傳道人;有很多林秀雅教導的學生,在閱讀劉俠的文章後,即使不是基督徒,皆感受到其生命的剛毅和堅強。

 

劉俠曾自嘲,自己的第一專業是生病,第二專業才是寫作,並曾說:「一張書桌一張床,一輛輪椅一支筆,我的書~就在這小天地中出版了。」她非常感謝上帝,並常強調自己是基督徒,雖一生受病痛所苦,仍靠著神加的力量,度過一切;她更曾說:「我巴不得把我生命的救主,也能成為每個人的救主!」因此,將許多聖經經文、故事,寫進作品內。

 

例如,在《溪邊的樹》(出自俠風長流-杏林子生命之歌)中,劉俠提到,讀完詩篇第一篇的她認為,自己像是長在溪邊的樹,樹不像雲、風或石頭,樹就是樹,雖能生長,但僅守住腳下一塊小小土地,無法移動、寸步難行,然而,神如同活水源源不斷供應,使樹木茁壯、按時結果子、葉子不枯乾。

 

作家、精神科治療師、輔大醫學院教授施以諾博士,於論壇上也表示,劉俠作了很好示範,用自己的筆,帶出「雙福」,不只帶給人福氣,更帶給人福音

 

施以諾並形容,提到文字工作,文筆就像「劍法」,生命如「內功」,而劉俠女士將所寫的,也實際活出來。

 

本名有個「俠」字的劉俠,雖沒寫過一本武俠小說,卻將「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8字,身體力行實踐出:生平創辦伊甸基金會、推動殘障福利法等。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終身志工、中原大學榮譽退休教授,並為劉俠好友的林治平,開頭即驚呼,看到伊甸論壇活動的現場,並機構舉辦的這一切:「真的是不可能」,深感一路走來,完全非人手所做了什麼。

 

宇宙光與伊甸一樣,起初,完全從「零」開始,沒有什麼專業背景、資源。當初,神的呼召臨到時,劉俠也經歷過很大掙扎。林治平表示,宇宙光於1973年出版,自己事奉主邁入49年,在伊甸服務的同仁也逾3千多人,遍布全台各地。

 

現在社會面臨的挑戰是,人越發自私,常把自己看很緊,一點也不肯輕易付出,曾有文人好友對林治平說:「我們這世界太聰明了,所以傻事都沒人做,我們就只做我們能夠做的事,但這個世界的需要,遠大過我們的能力。

 

然而,我們常更在意的是「我們做不到」、「不可能」,或完全不肯付出,林治平表示,其實有些時候,我們更需要「傻傻的」,並且,在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問:「上帝究竟要我們作什麼?」

 

論壇最後,劉侃強調,盼今天眾人的焦點,更多放在二姊劉俠背後的「信仰」上。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