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孫寶玲牧師。(圖/孫寶玲牧師 提供)

「我回頭看就發覺,如果當時我心不甘情不願,也許就不會經歷到後面上帝的作為。」今年甫退休的「台灣神學院」教授—孫寶玲牧師,過去生命中有許多稜角,在碰到許多「釘子」後,而慢慢磨平,以此鼓勵弟兄姊妹,不要因自身不成熟和挫敗,來論斷自己。「我們不需要用自己的痛苦,來限制上帝的工作!」不要忘記,沒有任何事,能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

成績高低不會影響神兒女身份

孫寶玲,今年從台灣神學院任教退休,從小生長在基督教家庭的他,與家人一起離開教會一段時日,直到高中時,遭逢升學考試挫敗,深感前路迷茫,才開始真正認真追求信仰,學習倚靠神。

 

深知過去並未建立好穩固根基,因此能接受自己在讀書上的挫敗;信主後的孫寶玲更明白,勿因這些挫折,就否定掉身為神兒女的身分,並仍存盼望嘗試新事物。

 

重考過程中,一步一腳印積累,慢慢找到讀書節奏和樂趣,不再只是壓力與恐懼,進而產生對生命與思考能力的提升。開始學習接受自身限制的他,更發覺「不需要成為第一名,或者最出色」的人,依然有上帝量的服事境界。

 

服事生涯初期遭挫敗

大學時來台的孫寶玲,就讀成功大學,求學路上一路走來,深感上帝的恩典,開始反思自己能如何回應?同時看見當時教會的需要,因而萌生全職服事念頭。

 

大學畢業後,孫寶玲投身神學訓練,三年後開始成為傳道人,在香港牧會五年,再到國外研究所深造。他坦言,當時人生歷練不夠,加上心中存有驕傲,並無能力能帶領教會,第一個服事僅9個月就被解聘,深感打擊,自我懷疑是否適合繼續傳道生涯?

 

隨著服事時間越長,他更多認識上帝、認識自己,學會如何與神、與人同工,並懂得欣賞他人、看見自身不足,但上帝仍使用每一個人。

 

從日常生活看見神的心意

神的帶領和啟示,不一定是很神秘,而是很真實的事情。」孫寶玲會從日常生活中,看見上帝對自己的心意。他分享,念神學院的第一年,大家雖愛主,但生命仍有許多稜角

 

當時,班上有位同學,很討厭一位美國來的教授,且非常明顯表達心中反感,而孫寶玲也與該名同學不合拍,過了一個學期後,這名同學退學了。

 

老師知曉後卻說:「他是一個很聰明的學生,過去一個學期,一定有問題很困擾他,有很大的掙扎在裡面。」並盼望他能再次停下來,聽見神的聲音,回到上帝的帶領。

 

這讓孫寶玲心中深感震撼,因一個對老師態度如此不好的學生,老師卻不是選擇論斷,而是看見對方生命的痛苦,並為其禱告。

 

不以失敗論斷自己

2009年,孫寶玲卸下十幾年的神學院教職,失落中,來到新加坡的神學院任教,雖是較為缺乏資源的小型學校,他卻感到是服事最好的七年。

 

孫寶玲相信,這是上帝的帶領,非常珍惜此服事機會。後來,有幸任神學院院長,因而有機會來台帶領聚會,並出版許多作品。

我回頭看就發覺,在那個時候,如果我心不甘情不願,陷於委屈、鬱悶或自憐,可能就躲在角落,自己痛苦,但是上帝鼓勵我不要這樣子。

 

並特別分享,自己服事旅程中,曾遭遇誤解與挫折,但總會思想到保羅的服事經驗中,也曾經被打、被扔石頭,被弟兄姊妹誤解——保羅如此靠近主的人,都免不了經歷痛苦和挫敗。

 

他提醒自己,不要讓遇到的失敗,甚至自身不成熟和挫敗,來論斷自己。「我還是有路可走,是上帝仍然可以動工的道路。

我們不需要用自己的痛苦,來限制上帝的工作,也不要視自己的成功,等同上帝的工作。」孫寶玲提醒,在痛苦、艱困中,不必自卑,因再難的事,也難不了上帝。

  • news-details
  • 孫寶玲牧師今(2022)年從台灣神學院退休。(圖/孫寶玲牧師 提供)

沒有任何事能隔絕神的愛

60歲時,孫寶玲自新加坡浸信會神學院退休,發覺自己仍能持續教導,一年後,再度回應台灣神學院陳尚仁老師之邀,接下台神的授課,從客座教授開始,一路成為固定教授。4年多的時間,他沉澱過去30年教學經驗,出版成書籍,感恩上帝的帶領,以及台神的接納和幫助。

 

從台神退休後,孫寶玲計畫去到台南,再次回到大學時期初次服事的教會,協助講道,也在南部神學院授課,只要有需要,他都願意繼續獻上服事。

 

最後分享羅馬書8:35中說道,「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基督徒不論委屈或順利,健康或軟弱,成功或失敗,皆沒有任何事情,能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唯有在神的愛中,才能看重、珍惜自己,寬恕、擁抱他人,真實而具體。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