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照片來源 / shutterstock)

當我們碰到有人心情不好時,下意識會想鼓勵他們用「更好的情緒」來替代,像是「要知足」、「沒什麼好擔心」、「開心起來」…等等的建議。然而,這樣的建議代表我們認為,有「好」和「不好」的情緒——正面情緒是好的,負面情緒是不好的。《Relevant》雜誌專欄作家瑪南西(Nancy Ma)說:「我們應該停止用這種方式描述感受。」

上帝給我們情緒是有原因的。你能夠接納自己的情緒,不只是高興和喜悅的時候,連同低落、憂愁和失望,都是上帝造你的一部分。你接受嗎?

專欄作家瑪南西認為,每種情緒的產生都有其意義,人們應該要停止論斷自身感受。「我們要接受這個過程,而不是催促著壓抑這種感受、或迅速用其它情緒替代。」

 

沒有深入挖掘情緒產生的原因,只是快速用其它情緒替換,這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戴上虛假的面具,而沒有傾聽心裡真正聲音。你的情緒,顯示著你處在什麼樣的狀態,你是如何看待自己?重視的價值是什麼?

 

允許自己去感覺

瑪南西指出,人們應更多被允許「擁抱自己的感覺」,特別是當被冒犯或被傷害時。生氣、挫折和沮喪,這些都是因我們認為,自己應被合理對待、應得到該有的尊重,而這樣的反應不見得不好。同樣的,脆弱情緒也有其意義。

 

翻開聖經,可以看到很多傷心流淚的人,痛悔與悲傷,可以成為我們的力量,也往往成為我們靠著主,再次活過來的契機。

 

大衛寫下詩篇51篇,這就是在他極度悲傷後,呼求上帝恩典,好再次振作的話語。「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

 

挖掘情緒背後的原因

在接受自己會有情緒後,同樣重要的是,了解背後的原因。你為什麼難過?為什麼生氣?情緒是否突顯了你真正在意的事情?

 

瑪南西說,自己很少哭泣,但在幾次淚水中,才發現自己心裡深藏著「被遺棄感」,她總是在人與人相處中,尋找滿足感,卻一再失望。「原來我看待自己的眼光,和上帝看待我們的方式,這之中是有落差和嚴重斷裂的。」

 

耶穌在馬太福音5章提到相關事情。「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人們認為的「負面情緒」,不見得不好。花點時間了解情緒背後的原因,詢問自己和上帝的關係,是否出了問題?這會幫助我們活得更健康。此外,以弗所書4章26節說「生氣卻不要犯罪」,當情緒讓人可能陷入罪中時,就需特別留意。

  • news-details
  • (照片來源 / shutterstock)

情緒背後的錯誤信念

當你意識到,自己處在複雜的情緒狀態,並明白其中有錯誤信念、謊言和自我批判,此時,需立刻轉向上帝、並尋求祂的話。上帝的真理,能幫助我們用正確眼光看待自己,調整我們對祂、以及對自己的眼光。

 

我們真的需要把一切負面感受,變成正面的嗎?並不一定要這樣。但是,要有這樣的渴望──渴望上帝成為我們情緒的主宰,成為我們心思意念的主人,將一切令人不快的情緒,都轉為對祂的追尋主啊,我看待自己的眼光是否錯誤?我是否因著過去的傷害難以相信祢?撒但魔鬼的權勢是否依然綑綁著我?

 

瑪南西分享,自己曾不知道如何處理悲傷情緒,因為不知如何處理,使其在人與人的關係中,變得易妒、充滿苦毒和傾向孤立自己。

 

「但是,當我完全感受到耶穌基督的愛,我的不安全感消失了,我可以用沒有人能動搖的價值來愛自己。因為上帝看我是完全、且美好的。我還是會傷心,但我擁抱真實的感受,同時深切知道──上帝仍然與我同在。」

 

面對自身情緒,不要太快做出論斷

人很容易對負面情緒做出評斷,卻忽略了,那是一個人在成長與成熟的必經過程。面對一個總是悲傷和憂愁的人,我們認為,這一定是因為對方「不屬靈」、「不願改變」、「不肯聽勸」,然而事實不一定如此。

 

不要這樣評斷別人,更不要這樣論斷自己。把控告自己的時間,拿來禱告、拿來求問神吧!就像大衛在詩篇139篇的禱告:「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立刻加入盼世代Telegram頻道

盼世代Facebook粉絲搶先看

  • news-details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