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對其學業、日後工作和人生,都有關鍵影響力。(圖/shutterstock)

現在許多父母希望孩子「快樂學習」,總說「我不在意成績,品行好就好」老師們感到最無力的不是成績,而是學生「沒有學習態度」。曾有著名親子教養雜誌以「孩子學習態度」作為專題報導。

 

對此現象,本報專訪筆名「底波拉媽媽」的知名親子專欄作家林羿翧,她分享6種學習態度、6種方法,幫助家長陪伴子女更有效地學習。

一代不如一代?不同世代學習環境差異大

經常有人感嘆「一代不如一代」,林羿翧表示,會這樣說的人多半是主管、具權柄者或年長者,他們期待子女、學生或部屬跟隨他們的方式來學習或工作,若以此來評斷現在年輕人,未必客觀公允,因新世代面對學習、工作的環境與二、三十年前有雲壤之別。

 

她說道:「每一個世代的人,從小被教育的方式不同,從以前到現在,大環境越來越不單純。年長一輩物資匱乏,小時候得自己找東西當玩具,年輕一輩成長過程多半物資豐裕,現成的玩具很多,輕鬆可獲得自己想要的,『努力獲得所求的慾望』自然不如長輩強。」

 

大環境與媒體的影響

經濟環境改變也不容小覷。林羿翧指出,出生於1961~1970年的五年級生,出社會時正值台灣經濟起飛,只要努力,幾乎都存得到錢,買得了房子。反觀現今世代,薪資凍漲,房價卻扶搖直上,年輕人感覺「無論多努力,都追不上夢想」,距離「大確幸」太遙遠,轉而追求安逸的「小確幸」。

 

從學習層面而言,過往學習媒材少,需要靠自己求知,寫論文要到圖書館「搶書」,現在媒體多,動動手指,即可在網路上搜尋到許多資料,因資訊取得便利容易,在學習上較缺乏向前的動機,態度也不若以往世代積極。

 

媒體報導太多「投機」的資訊,告訴大家「選擇比努力重要」,只要作對選擇、找到方法,不需太多努力即可成功,於是越來越多人想迅速成功,思考重點在於「如何能夠不用花那麼多時間心力,便可取得成果」,媒體形塑社會文化,讓人漸漸失去學習的耐性。

  • news-details
  • 林羿翧就其教養與輔導經驗,分享學生們應具備的學習態度,父母可運用哪些方式,培養孩子的正確學習態度。(圖/本報資料庫)

學生應具備的學習態度

身處「知識爆炸」時代,林羿翧提出6大學習態度,無論在校學習或作為社會人士,若具備以下態度,在學習和工作上將更順利──

 

1. 好奇心:學習的動力源於好奇,有好奇心,才會激發學習熱忱,而非應付了事。父母要帶領、保持孩子的好奇心,這將引領孩子遨遊知識汪洋,獲得智慧的寶藏。

 

2. 責任感:有責任感的孩子會認真學習,因此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若便宜行事,「無條件」給予,子女則難以學會「負責任」的態度。教育孩子「負責任」,須建立其「付代價」的觀念。認真盡力在自己職責所在之處,在努力過程中,往往也因為「責任感」而找到「成就感」。

 

3. 尊重教導者(尊師重道):現在有一派思潮「父母要作孩子的朋友」,是以許多父母在孩子年幼時便放棄「權柄」,以「討好」取代教導。當孩子失去對父母權柄的敬重,也難以尊重教導者,缺乏尊師重道的觀念,無法養成謙卑學習的態度,因此林羿翧強調:「需要從小嚴格堅定要求孩子『尊重師長權柄』的態度。

 

4. 盡力做事:賦予任務,若發現孩子敷衍了事,父母要示範引導,培養兒女在能力範圍內「盡力」完成任務(不影響正常生活作息)。

 

5. 不恥下問:要虛心求問,而非「不懂裝懂」。父母可帶領、鼓勵孩子提問,帶領其思考問題背後的問題,不要因循苟且,得過且過。

 

6. 妥善時間分配:無論自己有無興趣的課程,都要負責盡力,分配時間完成。她提到,現在很多大學生因通識課程缺課過多,須補修學分才能畢業,浪費時間、金錢,也損耗其機會成本。

 

如何培養孩子正確學習態度?

1. 父母的榜樣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爸媽對知識的態度冷淡,不想了解清楚就先下判斷,甚至用輕蔑的態度談論,便打壞子女學習的胃口。比如現在正夯的「元宇宙」議題,父母若還未探究了解,就說「那個沒用啦!」會抹煞孩子的學習熱情。

 

林羿翧鼓勵父母要有擁抱新知的態度,先抱持好奇心去學習了解,再提出判斷。孩子在父母身上看見「學無止境」的榜樣,自然會對新事物有好奇、探索的意願。

 

2. 鼓勵孩子探索有興趣的事物:父母若輕視小孩有興趣的事物,便會打斷其探索和學習意願,例如小孩研究螞蟻,父母攔阻,可能扼殺孩子的好奇心和投入專注度。父母若在孩子有興趣的事物上予以支持與鼓勵,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意願與專注力。

 

3. 引發好奇:林羿翧也提到:「有的孩子天生對身邊事物冷漠,父母要先『好奇』給他看,比方看到噴水池的時候,父母可用略帶誇張或驚喜的語氣、神情說:『喔~這怎麼會噴水啊?』,藉此引發孩子注意與好奇。

 

4. 活到老,學到老:她鼓勵父母或長輩,即使年紀增長,也要樂於學習新知。正如很多長輩自學電腦,子女看在眼裡,會增強其自學心態與能力。學習動機和能力強的父母,可帶出積極學習的孩子。

 

5. 親子共學:兒女年幼時,父母可帶其進行親子共學,孩子長大,父母也可與子女分享各自學習的項目和心得。

 

6. 肯定的話語:父母要信任孩子,無論孩子學習快慢,都告訴他:「你有正確的態度,這個過程就是成功的,而且這樣的態度可以帶領你邁向成功。」當孩子表現不理想時,切莫唱衰孩子,而要肯定讚美子女在過程中展現的態度及努力。

  • news-details
  • 培養孩子的正確學習態度,父母的榜樣不可少。(圖/shutterstock)

學習大衛,盡心竭力不放棄

對於努力卻得不到佳績的孩子,林羿翧以聖經人物大衛分享,如何建立孩子的信心,鼓勵他們堅持、不放棄。

大衛因掃羅王的追殺,藏身亞杜蘭洞,「凡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裏苦惱的」都來投靠他,多達400人。苦難中的大衛自顧不暇,卻帶領這群邊緣人經歷上帝的供應,成為勇士。

 

儘管上帝很早就透過撒母耳揀選大衛成為君王,然而從年少到登基,他經過漫長艱苦的歲月,倚靠神、不放棄,終成以色列一代明君。

 

父母孩子攜手面對學習困難

不用成績評斷孩子的未來

她繼續分享,以課業成績來判斷孩子的未來,是父母最容易犯的大忌。正確的學習態度讓孩子在課業、工作和家庭都願付出努力,方為影響未來成功與否的關鍵。

 

不過度讚譽孩子考上名校

此外,林羿翧觀察到,很多名校畢業生在職場上卻不亮眼,因他們不敢讓人知道自己「不懂」,較難放下身段求教,而會用自己的才智聰明做事,導致出錯。因此,她建議父母以平常心看待孩子考上名校,不須過度讚譽。

 

幫助「太努力」的孩子適度休息

父母也要協助孩子分配時間,如果孩子「太努力」,要幫助孩子適度休息,暫時把眼光從課業中轉向生活中有趣的事物,爸媽如果面對孩子的課業緊張,孩子也會受其情緒影響。

 

分享自身經驗

當父母分享自身經驗,可拉近親子距離。鼓勵孩子盡力而為、不抱怨自己不擅長的科目,能欣賞別人的優異之處。更多認識自己,發揮長項,不定睛也不放棄弱項。

  • news-details
  • 對於努力卻得不到佳績的孩子,林羿翧以聖經人物大衛分享,如何建立孩子的信心,鼓勵他們堅持、不放棄。(圖/shutterstock)

最重要的是教導是「不離開神」

她分享到自己的教養經驗:孩子從小成績優異,但太盡力,影響正常生活作息,她和先生自我反省,發現兩人都「很用力」認真面對的職責,女兒耳濡目染,對自我要求高,會定睛在弱項,因此她不會花太多時間跟孩子討論成績的結果,而是引導孩子認清自己的優劣勢,用神的眼光看自己合乎中道。

 

林羿翧重視聖經價值觀的傳承,她會分享自己經歷神的歷程,認為給孩子最重要的教導是「不離開神」

 

大女兒大學念機電系,到德國留學轉戰陌生的生物領域,先生對新知的探究,使其不擔憂自己轉換研究領域,願意多花時間從零開始,學習探究,以致現在能懷抱信心,循序漸進完成論文。

 

林羿翧也曾面對孩子成績不佳的父母前來求助,她輔導父母把孩子完全交給神,不要著眼在孩子表現不佳之處,而是經常帶孩子與神連結,讓他們相信自己是神的孩子,神不會虧待他們,生命中各種挑戰、挫折的過程,是為了帶出未來的祝福,甚至可以用挫折經歷,去安慰其他同路人。

 

建議父母可著重在挫折中神所要培養孩子的品格,即使現在看不到,相信未來會能夠成為自己與別人的養分。

 

神看人不像人看人,我們的身分是神的兒女,神會賜屬靈產業。當我們有成熟生命,就容易在屬世困難中看見神的祝福。林羿翧補充,她與女兒輔導社青和學生,目標都是把人帶到神面前。國中以上的孩子,若持續親近神,會聽到神的話而被安慰;幼小的孩子較難領受神的話,因此要幫助孩子轉移對挫折結果的注意力,並肯定其付出

 

羅馬書12:2提醒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現在科技一日千里,許多知識不久後就會被推翻,唯有上帝的話語有不改變,她鼓勵父母的要在耶穌基督裡心意更新而變化,體會神美好的心意。

  • news-details
  • 林羿翧:國中以上的孩子,若持續親近神,會聽到神的話而被安慰;幼小的孩子較難領受神的話 要幫助孩子轉移對挫折結果的注意力,肯定其付出。(圖/shutterstock)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