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左上:伊甸基金會。;圖左下:伊甸第二場雙福論壇「重入紅塵—從劉俠的社會關懷談基督徒職場事奉的再呼召」與會嘉賓(由左至右):伊甸常務董事尹可名、中華家庭方舟協進會理事長曾繼雄、台北信友堂長老與董事陳偉仁、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駐巴布亞紐幾內亞宣教士劉力慈。;圖右:伊甸基金會創辦人劉俠。(圖/截自伊甸基金會 YT直播)

「神在我們的快樂中,對我們耳語,在我們的良心上,向我們說話,但卻在我們的痛苦中,向我們呼喊:這是祂的擴音器,以此喚醒這個聾聵的世界。」—C.S.路易斯(C. S. Lewis)

 

一直以來,鍾愛山水的劉俠女士,有17年的期間,於自己房間不斷創作,享受山水陪伴,但在40歲時,經歷神呼召,感受到「切膚之痛」,流淚下山幫助與她相同的族群,雖然不捨,卻也堅定渴望與約書亞有同樣心智,勇敢回應神呼召,向神呼喊,「那我也過去(那迦南美地)吧!」

伊甸福利基金會邁入40週年,與平安基金會,於2月8日、3月8日、4月12日及5月10日舉辦四場「共同好行—雙福事奉系列論壇」;3月8日第二場論壇邀請伊甸常務董事尹可名、台北信友堂長老與董事陳偉仁、中華家庭方舟協進會理事長曾繼雄、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駐巴布亞紐幾內亞宣教士劉力慈,談劉俠女士回應神呼召創建伊甸經過與三位傑出職場菁英如何蒙神呼召經歷。

  • news-details
  • 第二場論壇由平安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耀明擔任主持人。(圖/截自伊甸基金會 YT直播)

把感動化為行動

很多人有生命的呼召,但那呼召是從什麼感動而來?」開場,尹可名董事即問道。

 

尹可名曾參與在伊甸基金會草創過程,亦曾為劉俠女士秘書,他很清楚是什麼樣的力量呼召劉俠「重入紅塵」。劉俠一直以來,喜歡寧靜、單純,在16至33歲,有17年的時間,投入在自己的小房間內,不斷創作,並她也熱愛山水,常邀請尹可名去賞花。

 

然而,後來神帶領劉俠感受到「切膚之痛」,因沒有人比她更了解身心障礙者,並她也看見還有太多孩子,他們面對的是生命中一連串考驗、挑戰,這些孩子要與天爭、人爭,還要與自己爭,於是,她心想,「我能做什麼?」(參《重入紅塵》第69頁)

 

後來,尹可名說,劉俠就想自身是否可以,「幫助他們眼淚少流一點?」、「把路走平坦一點?」,讓他們在拚搏的過程,不被擊倒,好讓他們活出像人的樣子!

 

於是她說,「我成立伊甸的目的就在此!雖然深知前方路途坎坷,並不時會流淚,但劉俠選擇搬下了山,回到只有3坪大的台北紅塵舊居,回應神的呼召,當中她也體悟,「人的道路各不相同,走了怎樣的一路並不重要,重要是用什麼的心態去走。怎麼的生活方式也不重要,重要是你給自己生活賦予什麼樣的內涵和意義。」

另外,她也常想起,這過程就像,當「約書亞進迦南美地前」,在約旦河對岸,不曉得約旦河那邊怎麼樣,但仍經過許多跋涉、掙扎汗水與血淚交織,才能找到神所應許的那塊地,約書亞說,「我過去了」,故劉俠說,「那我也過去吧!

 

同時,她常想到聖經裡以斯帖的故事問,「我有什麼樣的位份?」於是,將榮獲10大傑出女青年的10萬元,拿來投入開創伊甸,並向神禱告,提出4個要求:要有人一起共事、要有經費開辦、要身體不痛、要劉媽媽首肯,雖每項都是非常困難,但神卻一一給了印證。

 

因此劉俠說,「我願意跟隨神的腳蹤行」並努力讀經、學習,讓自己在所信的道上「根基穩固、堅定不移」,以成為神合用的器皿!

 

40年來,因著劉俠女士與陳博文牧師的呼籲,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可以走出去,享受便利的無障礙環境、交通,在「4就:就學、就業、就醫、就養」上,得以受社會關注。

  • news-details
  • 劉俠女士(左)與陳博文牧師(右),坐在輪椅上,努力推動、改善當時身心障礙者的生活環境、情況等。(圖/截自伊甸基金會 YT直播)

什麼是苦難? 

回顧劉俠女士蒙召的一生,我們好像會感覺,神不斷讓她經歷很多艱難與苦難,但曾繼雄理事長說,在劉俠所傳寫的書裡曾提到,「原來,造物主本無意要我們受苦,受苦往往只是一個過程,藉此幫助我們找到自己、認識自己,並肯定自己。…」(參《另一種愛情》之「看雲」第161-172頁)

 

對於受苦,我們常會有很多負面的想法,然而,曾繼雄提出不同的看法,在作家C.S.路易斯(C. S. Lewis)的一本著作《痛苦的奧秘》(The Problem of Pain)中曾寫,神在我們的快樂中,對我們耳語,在我們的良心上,向我們說話,但卻在我們的痛苦中,向我們呼喊:這是祂的擴音器,以此喚醒這個聾聵的世界。

 

在這裡,作者用了3個動詞:耳語、說話、呼喊,在聾聵的世界裡,神無法用耳語、說話來喚醒我們,以至用「苦難」喚醒整個世界,故有人的受苦,背後可能代表的是,為喚醒整個世界的受苦。

 

他說,在人來說,神呼召耶穌基督所受的,看似是絕對的災難,這呼召也令人困惑,但人生路上,也會有很多類似的呼召令我們難以理解,但當我們基督徒越在神裡面成長,就反而越單純,不再問,「為什麼神讓這或那發生?」而是開始看到生命中每件事背後都有神的目的。

 

曾繼雄說,基督徒是信賴神知識與智慧的人,而非自己的能力,如果我們有自己的目標,就很容易破壞那單純、悠然的安息、那神兒女該有的特徵。

  • news-details
  • 中華家庭方舟協進會理事長曾繼雄。(圖/截自伊甸基金會 YT直播)

神的呼召

曾與他人創立知名軟體公司的台北信友堂長老與董事陳偉仁,在職場上打滾24年,48歲蒙神呼召,離開原本苦苦經營與熟悉的環境,順服主的帶領,雖然不知道最後會去到哪裡,但內心仍有個堅定的心智,儘管看不清前方道路,但選擇緊緊跟隨神。

 

陳偉仁熱愛爬山,曾登上「非洲最高山」吉力馬札羅山的主峰,如在山上遇濃霧,對人來說是件痛苦的事,但他知道,更重要的是方向,而不在於外在環境,神就像那指南針,如知道了方向,順著道路走肯定沒錯。

 

後來,他有機會於信友堂擔任了2年教會行政主任,建造以神話語為根基的教會、擔任台灣世界展望會副會長等,漸漸地陳偉仁越來越清楚神的呼召,在他人生下半場,渴望建造屬基督的文化,帶領團隊一同在基督裡完成上帝的託付,並讓人看見上帝的愛,以此幫助人認識基督。

  • news-details
  • 台北信友堂長老陳偉仁。(圖/截自伊甸基金會 YT直播)

  • news-details
  • 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駐巴布亞紐幾內亞宣教士劉力慈。(圖/截自伊甸基金會 YT直播)

紐約企管碩士、現為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駐巴布亞紐幾內亞宣教士劉力慈,自1988年蒙召,服事巴布亞紐幾內亞,並加入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在完成神學、語言學及叢林訓練後,被正式派駐熱帶雨林至今,協助當地瑪族(MEVEMBET)母語聖經翻譯、教育及社區發展等。

 

過去的她,曾以成本為概念,追求的是報酬率與獲利率,後來經歷神呼召,毅然決然,委身叢林,她說,自己雖然本身熱愛自然、昆蟲、動物等,卻仍還是有不開心,想向神抱怨的時刻。她記得,有次有人寄雜誌給她,裡面竟有那人升官的報導與專訪,讓她心裡突然不是很暢快,覺得自己如此辛苦,是為了什麼。

 

結果有天,去城市採購,遇到好友華人夫婦邀請她共餐,對方請她分享啟示錄,講述末世將發生什麼事情,當她回想,好像就被神提醒,現在我們所看得到的,到末日將化為灰燼,什麼都將沒有,除了我們對神的那份心。因此,她再次感受到,「人生如此有限,只有愛我的上帝知道,投資在什麼上面才是最有意義的、什麼才會存到永遠。

 

於是她問道,「到底什麼才是我們人生最有價值、意義的投資呢?」

 

可能很多人,仍在服事神上,遇到很多掙扎,無法跨過,但最後,總結時她說道,在創世前,神早已對我們有計畫,如果你正在痛苦、掙扎,或還在猶豫、思考,她鼓勵大家可以更多禱告、尋求主與朋友的幫助。

 

另外,曾繼雄提醒到,我們回應神的呼召,並不是做這個、做那個,而是「成為神的朋友」,並其實「這整個過程」,才是神呼召我們的目的。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