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高雄市那瑪夏區,以螢火蟲季和種植熱帶水蜜桃聞名,此次專訪照片中兩位返鄉青農,分別種植水蜜桃和龍鬚菜,皆為當地重要農產品。(圖/上、下中:那瑪夏區公所 提供;下左、下右:記者林子騫)

一年一度的「那瑪夏賞螢季」將於3月19日展開,預計延續至4月底;每年春夏交替時節,也是當地名產「熱帶水蜜桃」盛產之時。翻山越嶺來一趟那瑪夏,除了觀賞美麗的螢火蟲、吃美食,更別錯過人文特色!

 

現在,帶大家一同走進當地「返鄉青農」的生活,從布農族人深邃美麗的眼眸中,看見令人驚歎的生命見證,一窺「上帝眷顧的原鄉」之奇妙!

  • news-details
  • 一年一度賞螢季,吸引眾多遊客前往那瑪夏。(圖/那瑪夏區公所 提供)

冠軍水蜜桃背後的「神之手」

去年(2021)在那瑪夏區公所舉辦的「水蜜桃評鑑大會」中,榮獲冠軍、代表領獎的桃農孫介祥(布農族名:呼頌Hu sung),年僅30歲,受獎時強調:「挨家挨戶的水蜜桃農,(每一家)都是很好吃的!

 

孫介祥的父親孫榮貴是產銷班班長,與瑪雅里當地水蜜桃農一起團結合作,加上區公所的幫助,努力尋找和開拓通路,終於慢慢打出口碑和知名度。

 

那瑪夏基督徒比例佔8成,孫榮貴夫婦也是該區「民權長老教會」多年的長執團隊成員,投入教會服事,同時白手起家,花了近20年、走過摸索期,逐步打造出目前那瑪夏最大水蜜桃園,占地2甲;另外,還經營了露營園區。

  • news-details
  • 年輕的水蜜桃農孫介祥,也是一名返鄉青農,為我們解說種植水蜜桃樹的注意事項。(圖/記者林子騫)

「有些同學會說,我們是有錢人家,但(以前)其實根本不是。」孫介祥回憶,父母從祖輩傳承的土地比現在小很多,父母以前都只是很普通的受薪階級,薪水不高還要養小孩,因此如今的成績並非唾手可得。

 

他透露,父親年輕時也曾追求花花世界,直到生命深刻地經歷神的管教與更新,於危急時刻看見異象、奇蹟救回一條命,「浪子回頭」後一點一點買地,才有現在的成果。

 

孫介祥分享,因父母花許多心力在教會服事和追求信仰上,難免曾遭遇質疑,被認為太過「迷信」,但多年下來的事實證明,上帝真的很信實地祝福祂的僕人,也將遠見放進其心中,因此做出許多「不一樣的選擇」,甚至當下看起來滿「傻」的事。像是做產銷履歷,雖然「麻煩」、增加工作負荷,但長遠下來卻能增加客戶信賴度。

 

此外,邀請農民們合作,盡量走「自產自銷」而非由盤商收購批發;一開始難免會擔憂「沒客人」,但後續證明,上帝為他們開了一扇又一扇的門。

 

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無所缺。 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的,什麼好處都不缺。

—詩篇34:9-10

  • news-details
  • 冬天剪枝完成的貴梅水蜜桃田。農地開車上山有難度,需有在地人陪同引路。(圖/記者林子騫)

孫介祥坦言,現階段自己在信仰上,雖沒有父母這麼擺上,但自從返鄉務農後,很明顯地感受到,這位掌管天地的神的奇妙之處

 

例如,每次工作前後,父母會帶著他一起禱告,當氣候異常,如冰雹、旱災等侵襲,許多農田受衝擊時,他們的收成較少受影響

 

一開始大家都頗驚奇,但久而久之,「現在別人都習慣了,會說,這是上帝給你的。」孫介祥又舉了一個反面例子,「如果我們(家人之間)吵架,收成也會不好。」

 

為何選擇返鄉務農?

孫介祥在3年前返鄉務農,談起原因,他表示,先前在海軍陸戰隊服志願役7年,擔任狙擊手的成績頗佳,獲部隊長官賞識,其實若繼續發展下去前景不錯;每週放假日,他也幾乎會回鄉幫忙農事。

 

審慎評估規畫後,他認為那瑪夏是一塊「金礦」,潛力十足,包含農業、農產加工、觀光......等方面的發展都有跡可循,於是毅然決然選擇退伍;雖然一開始家人不太贊同,但慢慢發現,有年輕人幫忙分擔工作也好,父母亦能稍稍卸下負擔。

關於那瑪夏如「金礦」的說法,一位過去曾擔任過那瑪夏政府機關首長的基督徒形容,這裡「種什麼長什麼」,確實是一片蒙神祝福的土地,且「返鄉青年」相較於台灣其他地區算多。

 

並表示,這裡的人民很「強」,許多父母輩打下基礎,栽培兒女進入軍、公、警、教業,且不斷開拓土地,做農地、民宿、露營區、咖啡廳……等,兒女返鄉可承接產業,進一步發揚光大。

龍鬚菜青農:信仰,跟呼吸一樣自然

在瑪雅里隔壁的達卡努瓦里,其中一個部落「瑪星哈蘭」,名稱與當地「大光長老教會」的命名息息相關。據文獻資料記載,該教會1959年從母會獨立出來時,正當主任牧師苦思名稱期間,夢見巨大的亮光與星星,故定名為「大光」,布農族語即為「瑪星哈蘭」

 

我們也訪問到瑪星哈蘭一位返鄉青農,30歲的趙正恩(布農族語名:嵐倪伢琥Lanniahu)身兼大光長老教會執事,種植的作物之一「龍鬚菜」,是那瑪夏重要的農產品,該區產量係全台灣前三名。

 

趙正恩的背景與孫介祥相似,父母為教會長老和執事。「從我有意識以來,就必須到田裡工作幫忙,」他回憶,父母也是白手起家,如今有車、有房,並栽培7個小孩長大、接受教育。

 

多年前雖不富裕,但父母很堅持信仰,要求孩子們從小一定要去教會,至今他們也每日凌晨就到教會晨禱,日日為子孫一一提名代禱

 

「教會的主日學和十一奉獻很重要。」趙正恩語重心長地說。多年累積的薰陶,幫助他如今仍走在信仰之路上,且對教會傳承深具負擔。

  • news-details
  • 趙正恩手持當天剛收割的龍鬚菜,抱著幼女合影。(圖/記者林子騫)

趙正恩雖先前在外地念書、當兵,擅長多種樂器的他也懷抱音樂夢,但當看到母親年紀漸長,「有時候在山谷割竹筍,還要背東西,一不小心(可能)會掉到山谷。」於是便決定返鄉幫忙,

 

他指出,父母種植農作物的技術,如嫁接等,若無人承繼十分可惜,亦不希望因著各樣原故,輕易賣掉祖傳土地,這也是他回來務農的原因之一;而在既有的基礎上,可以再進一步,跟著時代慢慢做農業轉型。

 

趙正恩感性地說,當看到農作物成長,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當我們看到果樹開花,其實是很感動的!」除了自己吃,也希望將這份上帝的恩賜分享給更多人。

 

而「返鄉務農」不代表生活品質降低,趙正恩認為,反倒是開銷大幅降低,某方面而言,因著慢活和減少競爭壓力,更能享有較優的生活品質,所以他滿鼓勵青年返鄉,並發揮創意,連結各樣資源、走跟以前不同的路。

  • news-details
  • 目前在那瑪夏,不少年輕人開設咖啡廳、民宿......等,與觀光結合的產業,更是把握每年賞螢季,帶給顧客不一樣的體驗。(圖/那瑪夏區公所 提供)

走進趙正恩的家,門上貼著「耶穌愛你」、「主賜平安」貼紙,客廳牆上掛著一幅有30年歷史的《最後的晚餐》大掛毯;鄰居之間彼此認識,坐在騎樓熱情寒暄、親切地招呼外來客人。

 

「這裡的人大多有信仰,才更會互相關心聯絡,也會一起做教會活動;若沒有(信仰),會跟都市一樣,鐵門都關起來。」趙正恩說,鄰舍因為多在相同教會聚會,彼此之間熟稔,若鄰居有人出門,會互相協助,甚至去對方家幫忙收衣服、關瓦斯等,生病也會互相探望,發自內心表達關懷,體現令人嚮往的閒適氛圍。

  • news-details
  • 趙正恩家牆上掛毯,約有30年歷史。(圖/記者林子騫)

每年春夏,正值那瑪夏賞花季,來此賞花、賞螢的同時,也別錯過原鄉獨特的文化;在這處人民以基督信仰為中心「接近天堂的國度」裡,認識上帝更多的面向,以及祂奇妙的作為。

  • 遠道而來那瑪夏,該怎麼玩?按著路線順序,透過鏡頭帶大家走一遍!(攝影、剪輯/記者林子騫)
  • 走進那瑪夏青農的家中,了解居民的實際生活!(攝影、剪輯/記者林子騫)

相關閱讀》

走進「那瑪夏的心」 展開一趟與神同行之旅,身心靈充電更新!

山腰「金色小教堂」成打卡景點,竟是MLB選手母會! 60年來用愛齊心建造

「接近天堂的國度」—那瑪夏 家家戶戶點亮璀璨燈飾,最壯觀也最有人情味的火炬報佳音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