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鍾素明喜歡大家稱呼自己為「汪媽媽」,因這也表示出自己的身分——汪蕙欣的母親,她深愛這個有缺陷的孩子,並願以愛填滿缺口。(圖/鍾素明 提供)

30多年前,鍾素明滿心期待女兒出生,沒想到誕生不久,就被醫生診斷出,她是「一萬個新生兒中,才會出現一個,因不明原因天生腦傷,導致智能障礙的孩子」;鍾素明聽聞後心痛欲絕,不知道人生如何走下去,一度想帶著孩子走上絕路,突然她聽見神的「一句話」,與丈夫、女兒,攜手將悲劇化成萬中選一的祝福。

 

神從未放棄、忘記過特殊兒,雖然身體有缺陷,但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眼中的寶貝。

  • news-details
  • 女兒汪蕙欣出生那年,鍾素明與先生洋溢著喜悅,圖為全家第一張合照。(圖/鍾素明 提供)

萬中選一的「祝福」

自從懷孕後,鍾素明與先生汪致中,報名許多產前教育課程,對女兒的來到充滿期待。當孩子順利出生,她抱著又小又軟的孩子,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母親,那年夫妻很開心,回南部娘家拍下第一張全家福,但他們卻渾然不覺,讓一家驚慌失措的事情,即將來到。

 

某一天深夜,約8個月大的汪蕙欣尖叫,將夫妻從夢鄉驚醒,他們才發現女兒發高燒至攝氏43度,送往醫院經一連串檢查後,醫生拿著電腦斷層攝影照片,指出腦部約有32處空洞,特別掌管運動、語言、體溫調節的橋腦(為腦幹的一部分),空洞區域特別多,醫生並表示,這種因不明原因導致天生腦傷的孩子,發生機率是萬分之一。

 

也就是說,汪蕙欣在母親子宮裡時,不知什麼緣故,腦部32處完全沒有發育。這使對於一般人來說,習以為常的口語表達、站立,汪蕙欣未來可能難以做到。

 

醫生的每句話聽在母親耳中,如尖銳的刺紮進心裡,鍾素明不知道如何扶養這樣的孩子,特別是汪蕙欣終日發燒,體重只剩4公斤,而自己卻又不能為女兒分擔痛苦時,鍾素明感到非常難過、失望,加上許多人勸她,將孩子送到政府教養院,她逐漸萌生負面念頭。

 

「與其送走孩子,不如跟孩子一同結束生命......」,某晚,鍾素明抱著女兒走到廚房,關閉通風口、打開瓦斯,隨著瓦斯味越來越濃,突然她聽見一個聲音說:素明,我愛妳,我為這個孩子負一切完整的責任。

 

她聽見這聲音,心中彷彿得到確據,於是打起精神,將瓦斯關閉、打開窗戶。現在她很慶幸自己順服這個聲音,也很感謝奶奶從小就將信仰,帶入她的生命中。不過,回到現實生活,鍾素明的眼前似乎還是一片黑暗,女兒仍終日發高燒,不會站立,亦無法口語表達。

  • news-details
  • 原本無法站立、經常發燒的汪蕙欣(右),因家人的耐心陪伴、復健,現在不僅能跑步,還能唱歌、彈鋼琴。(圖/鍾素明 提供)

奶奶樹立信仰榜樣

生在傳統信仰家庭的鍾素明,小時候跟奶奶一起生活,她發現奶奶常看一本「英文書」,後來才知道是羅馬拼音的聖經,進而得知家裡有位基督徒。

 

當時鄉下崇拜偶像風氣興盛,有次家庭祭拜,奶奶堅持不拿香,被家人痛打,卻不屈不撓的樣子;以及教會坐落於市區,每次要前往主日聚會,奶奶都要非常早起,完成家中雜事後,才坐公車出門,不論風雨堅持參與教會主日的樣子,都讓鍾素明對信仰更加好奇。

 

在沒有洗衣機的年代,溪水旁就是奶奶的佈道場,她總是邊洗衣服、邊傳福音,並教導鍾素明一個重要觀念:「只要去傳福音,對方相不相信不在你。」奶奶為鍾素明樹立門徒的好榜樣。

 

而鍾素明真正踏上信仰的旅程,是高中參加學校團契的同學,邀請她參加營會。當時她只知道有一群人叫做「基督徒」,不知何為「團契」,以為「團契」所指的是救國團營會。

 

後來,在第一天的佈道會,她被「彼得奉耶穌基督的名,醫治瘸腿者的故事」感動,並領受決志禱告,營會結束後,她結交到屬靈的朋友,不久後受洗成為神的兒女,並養成晨更、讀經的習慣。

神透過經文給予信心

聽見神的聲音後,仍看不到未來的鍾素明,有日清晨讀經時,讀到使徒行傳3:1-10,這恰好是她在高中參與的營會中,被神觸動的故事。

 

生下身體孱弱的女兒後,她再看這段經文,內心百感交集,特別是使徒行傳3:6-8,「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於是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就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著,跳著,讚美神。

 

聖經說,那瘸腿的腳、骨頭立刻健壯,可以跳起來、行走、讚美神,女兒因腿部肌肉不夠強健,大約至6歲都還無法行走,但很奇妙的,那天,「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這幾個字在她面前,變得斗大。

 

於是她和先生每天以此經文跪地禱告,祈求女兒的肌肉強壯起來,可以行走、站立,並諮詢許多醫師設計早療課程、帶女兒復健、刺激腦細胞,結果3個月後,汪蕙欣被上帝醫治,竟可以行走了!

 

汪蕙欣罹患多重障礙,溝通、眼手協調等都有問題,喜歡唱歌的她,因呼吸不順暢,要唱出令人聽得懂的歌聲,須花費更多努力練習,光一個長音、轉音就要分解動作練習一年半載。

 

但現在她不僅會寫信、打字、彈鋼琴,還會唱詩歌鼓舞其他人,看起來很稀鬆平常的動作背後,全是鍾素明與先生汪致中,汗淚交織的陪伴練習。

 

在這漫長的過程裡,亦不乏有一般孩子對女兒的另眼看待。有次她帶女兒坐火車北上聽音樂會,因沒有買到座位,所以一路上站著,直到至新竹站時,有許多人下車,鍾素明看見一位女大生旁邊有空位,因此要女兒坐在那個位置,沒想到一坐下,對方馬上站起來對她說:「太太,那個地方還有空位」,對方不願與女兒同坐。

 

整節車廂的人就看著她,帶著女兒走到其他空位,雖然距離不遠,但對鍾素明而言,是很心酸的一段路,不過她內心知道,流再多眼淚也無濟於事,於是萌生一個盼望:未來務必讓特殊家庭所經歷的痛苦,慢慢從世上消失

  • news-details
  • 圖為,鍾素明帶一個有「銅離子代謝異常」的孩子禱告。(圖/鍾素明 提供)

  • news-details
  • 罹患「紅皮膚魚鱗癬症」的寶貝班孩子,打鼓與大家一起獻詩。(圖/鍾素明 提供)

每位特殊兒都是神的寶貝

早期,台灣對特殊兒、特兒教育非常陌生,這群寶貝在教會中也屬邊緣群體,鍾素明雖從未接受過特殊教育,卻因汪蕙欣的誕生,累積許多適合特殊兒的教材、方法,她將這些方法帶進教會,分享給其他有需要的家庭,於是逐漸形成「特殊兒屬靈群體」。

 

(特殊兒)需要教會,教會也需要特兒,學習彼此相愛的功課。」看著每位特殊兒,鍾素明想起女兒小時候常遭人欺負、另眼相待的景況,心不禁一揪,但上帝幫助她找到醫治傷痛的秘訣——愛特殊兒,並教導一般兒接納他們

 

於是,一改傳統兒童主日學內容,增加音樂鑑賞、大自然教室、運動課等,刺激特殊兒發展活動的「寶貝班」,誕生了。

 

鍾素明回憶道,約18年前,當寶貝班逐漸茁壯,決定要舉辦跨教派、教會的「特殊兒親子福音營」時,團隊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

 

因教會當時對特殊兒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對特殊兒宣教,所以在團隊尋求資助時,教會表示只能編列10萬塊預算,剩下金額要他們自行募款,鍾素明心想:「怎麼可能?沒有人認得我,不應該是大家都認識的屬靈領袖去募款嗎?」

 

但上帝是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神,祂鼓舞鍾素明撰寫募款信,最後竟奇蹟似的募集到計畫金額,並在營會中帶領許多海內外的家庭歸向耶穌。直到今(2022)年,即將舉辦第18屆營會,每年3百萬元的預算,她不知道錢要從哪裡來,但神都一路開路供應。

 

若要傳福音到特殊兒家庭,營會中需要有人幫忙父母,關顧這些孩子,但人力從哪裡來,又需要多少人力?鍾素明曾請教教育專家,對方建議她,盡量收同類型、輕度的特殊兒,這樣能設計統一教案,也較節省人力。

 

但鍾素明不願放棄重度特殊兒家庭,認為他們是最需要福音的族群,因此反其道而行,擴大收不同類型、重度的特殊兒。

 

初次舉辦營會,需要20位輔導,她找尋校園團契黃振華牧師協助,盼在校園徵招有感動的青年,沒想到在校園團契主辦的「大靈班」,僅徵招到8位輔導。她感到失望,常在前往各校大學團契的的高速公路上流淚禱告:「主阿!求祢感動人來擔任輔導,讓營會順利舉行!」結果在營會前幾天,信箱湧入多封報名擔任輔導的郵件,使營會得以順利舉行。

 

而這些輔導,也因在特殊兒親子福音營受裝備、服事,成為基督精兵,為主爭戰。早期的輔導們,有人受呼召讀神學院,也有人在自己的教會內,推展特兒福音事工;最可貴的是,他們因有接觸特殊兒的經驗,明白耐心在親子互動中的重要,所以在親子關係中有良善互動。

 

從對神失望,到抓住確據,牽著女兒走出絕境的鍾素明,她從未想過,女兒的誕生,竟能開啟一連串特兒福音事工,並吸引創啟地區、香港、馬來西亞、美國等華人教會,組織觀摩團,至台灣學習他們如何教導、看待特殊兒,影響無數生命

 

神從未放棄、忘記過特殊兒,雖然身體有缺陷,但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眼中的寶貝。」鍾素明說道。

  • news-details
  • 寶貝班每年都會舉辦畢業生祝福會,祝福即將進入人生新階段的孩子。(圖/鍾素明 提供)

  • 鍾素明分享羅馬書第8章28節經文,上帝帶領多重障礙的女兒到身邊,為的是以照顧特兒的經驗,創寶貝班、成為許多人祝福。(攝影、剪輯/記者盧玟靜)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