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近年來CSR與ESG成為備受企業界重視的議題,也關乎企業和地球永續生存。(圖/shutterstock)

企業永續發展的觀念日益普遍,尤其在Covid-19席捲全球的此刻,許多公司面臨倒閉或停業,企業如何能在艱困的時代生存下來?

 

優樂地永續服務 (股) 公司董事長朱竹元分享企業永續經營的法則,從聖經談CSR(企業社會責任)強調企業應該重視落實ESG(Environment環境、Social社會、Governance治理)三面向。

4月18日晚間在馨天鑫地 ,全福會舉辦「快樂人職場講座」,邀請台灣永續領域的拓荒先鋒—朱竹元董事長分享精采座談。早期,在台灣普遍還未知悉CSR(企業社會責任)及ESG (永續)投資時,他就帶著使命感極力推動,近年更成立「優樂地永續」,協助台灣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轉型,永續發展。

 

新冠肺炎與環境惡化衝擊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造成全球股市跌宕,大多數國家經濟瀕臨衰退,就業市場疲軟,失業率大幅激增,商店購物人潮銳減,旅行及相關產業更受重創。

 

同時,因氣候變遷,地球暖化加速環境惡化,永凍土區大規模解凍,從冰層中釋出史前瘟疫的細菌或病毒,更將助長瘟疫大流行,人體免疫系統恐難抵抗,一個個人類從未遇過的陌生疾病蔓延,流行病全球化時代即將來臨。

 

此外,永凍土融化,也可能釋放出最多高達1.7兆噸碳的「碳炸彈」,這勢必更加速氣候變遷,一旦進入了惡性循環,恐將在各地釀成更大更嚴重的災害,包含森林大火、乾旱、水災、土石流、颱風、糧食短缺、物價攀高及財產損失。

 

他舉例,為因應民生及工業生產所需鉅大數量的棕櫚油,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印尼就有7,400萬公頃(等同德國2倍大面積)的雨林被砍伐,破壞雨林調節氣候的功能。又由於許多企業設廠製造各種產品,不願設置防止污染環境和保護生態的設施與機制,把內部成本外部化,造成嚴重的環境破壞浩劫,帶來了全球暖化,因而出現大地向人類的反撲,近年來日益嚴重的天然災難,就是最好的明證了。

 

面對全球環境惡化的風險,企業允應負起社會企業公民的責任,故必須更加注重對社會的責任及落實永續的發展。

 

何謂「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CSR)?

朱竹元表示,這代表企業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不只是替股東賺錢,還要對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有所貢獻。依照全球永續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tiative,GRI)定義,企業社會責任包含了ESG等三面向:

 

1. 環境(Environment):對環境衝擊,其影響層面包括原料、能源、水、生物多樣化、氣體、廢物的排放等。

 

2. 社會(Social):考量重點包括勞工、人權、社會議題等。

 

3. 公司治理(Governance):直接的經濟衝擊,強調組織的治理能力,其影響之利害關係人包括從內到外的員工、客戶、供應商、消費者、社區、國家、與自然環境等。

 

永續發展三要素

緊接著談到永續發展,朱竹元指出,永續發展並非簡單的等同「生態化」或「環境保護」,而是由三要素構成:

 

首先,環境要素(Environmental aspect),旨在儘量減少對環境的損害。

再來,也須有社會要素(Social aspect),滿足人類社會自身需要。

最後,經濟要素(Economic aspect),指任何的經濟活動當然是要有利可圖,而且應該是適度獲利。

 

過去的企業經營,常常只為經濟發展,而犧牲了環境與社會的要素,造成不可挽回的窘境和結果,但永續發展強調,並非偏重、犧牲哪一項,而是要三要素協調發展,促進社會的總體進步。

  • news-details
  • 朱竹元董事長在台灣普遍還未知悉CSR(企業社會責任)及ESG (永續)投資時,他就帶著使命感極力推動,近年更成立「優樂地永續」,協助台灣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轉型永續發展。(圖/記者彭錦梅)

推動CSR遇挫不放棄,禱告推動終成就

2005年底,朱竹元接觸CSR議題,因國際間已逐漸蔚為潮流,這個趨勢日益興盛,於是下定決心在資本市場推動與倡議,儘管遭到自己機構的董事長否定,且在總經理也不贊同的情況下,他在禱告中祈求,並持續推動,運用證券櫃檯月刊不斷以主專題報導方式,倡導推展CSR的議題和觀念,藉此與市場溝通CSR課題。

 

在EMBA畢業前四個月,他毅然決然將碩士論文改為以CSR為主的題目,藉以潛心鑽研CSR,深入瞭解議題,期能與市場實況更加關聯。後來又積極爭取主管機關指示辦理CSR研究專案,並與證交所總經理協商,共出經費委託專家專案研究CSR暨催生CSR Best Practice Guideline(企業社會責任最佳實務準則,後來訂名為上市上櫃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實務守則),據以繼續推動CSR,並持續建議要求上市上櫃公司編製申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之揭露政策與機制。

 

直到2013-2014年間國內發生食安連三爆、高雄氣爆與崑山中榮公司塵爆事件,2014年9月18日金管會發布政策,要求食品餐飲、化學工業、金融保險業及資本額一百億元以上等203家特定之上市櫃公司應自2015年起編製與公開其CSR Report(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而改變世界的里程碑,是在2015年《巴黎協定》。2015年,150位國家領導人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次締約國大會(COP21),全力支持《巴黎協定》。

 

《巴黎協定》旨在建立解決全球氣候危機之長期架構,並推動從石化燃料的船艇經濟型態,走向推動再生及潔淨能源、低碳的新經濟模式,從而引導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全球各界,共同投入「節能減碳」及「綠色經濟」的發展。

 

國際永續趨勢期待藉由(1)加強溫度控制;(2)汰換石化燃料;(3)汰換燃煤發電;(4)能源轉型加速;(5)加強國際合作,能夠實現2050年達到「零碳排」的目標。

 

未來世界的風險不只是經濟面向,而是擴及社會、環境,甚至資訊安全。朱竹元表示CSR與ESG並非大企業專利,大企業固然有較多資源和資金可投入CSR與ESG,中小企業雖規模較小,但也能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藉由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發揮其ESG的正面影響力,做到永續發展,這也是他積極推動與協助中小企業轉型的宗旨。

 

2020年,臺灣中小企業占全體企業98.93%,如果中小企業想以全球市場為目標,實踐永續發展也能為企業增加競爭力,爭取更多的合作機會。

  • news-details
  • Covid-19和地球暖化、永凍土融化,為地球與人類帶來浩劫,企業應負起社會企業公民的責任,故必須更加注重對社會的責任及落實永續的發展。(圖/shutterstock)

遵守法令,以誠信慈愛經營企業

朱竹元從信仰層面分享如何透過落實CSR、ESG,成為合神心意的企業。

 

長年在資本市場,朱竹元過去監理都是較著重於公司的財務、營運和股票交易,比如公司財報不可作假,須定期申報公告給投資人,要杜絕內線交易,並遵循市場法規規範,不可損及投資人權益等,上述都是從規範制度面強制要求。

 

接觸到CSR之後,他發現企業不只要符合法令規定,還要以誠信與慈愛來經營。企業握有許多資源,旗下有員工,服務眾多利害關係人,若能秉持誠信原則,以慈愛嘉惠利害關係人,便能善盡其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發揮對社會、環境及市場的正面影響力。

 

企業能夠發揮的層面不只於經濟,還包括社會和環境。目前企業有太多將「內在成本外部化」的作為,造成汙染、生態浩劫、血汗工廠剝削勞工(在新興市場尤甚)。

 

他認為,企業營運理應尊重環境,避免或降低對環境的污染破壞,當能意識到並落實環境永續經營,善用資源,方能對經濟、社會與環境產生正面影響力及貢獻,也才能有利於國家。

 

因著基督信仰,朱竹元認為,執行市場監理必須秉持誠實正直、慈愛與公義的原則, 神也使用他在資本市場研訂和建立許多的市場規章和制度,並且參與推動公司治理、CSR和ESG。

 

他表示:「一個組織或企業如果沒有公義與公平,一定會混亂,在詩篇89:14中提到『公義和公平是祢寶座的根基;慈愛和誠實行在祢前面。』寶座是神的同在,當我們行出公平公義與慈愛誠實,便有神同在同行。

 

過去,朱竹元訂定很多規範,為讓市場機制更公義合理、審查標準更明確公平、流程更透明,而非流於少數人主觀的判斷與擅權,能夠真正篩選出合格的公司上市上櫃。

 

企業經營合神心意,須兼顧利己與利他

最後,朱竹元分享企業經營的兩個原則,不只要注重獲利,回報股東的利己,同時更須顧及利害關係人權益的利他,如此才能使企業產生正面的影響力。

 

1. 健全治理

企業必須健全公司的治理,才能誠信經營,因為企業的資金除了來自股東和投資人外,很多是透過銀行貸款融資而來,銀行資金又來自存款戶,是以企業營運使用了龐大社會資源與資金。

 

就「利己」而言,企業不僅不可貪腐舞弊,損害公司營運,致使公司淪為地雷股,而是要誠信經營,創造盈餘,為股東創造價值,尊重股東權益。「利他」層面則要顧及權益利害關係人,產生正面貢獻和影響力。

 

2. 謙卑且敬神愛人

從企業經營角度來看,朱竹元引用箴言22:4「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公司經營到一定規模時,甚至成為業界第一或股王時,企業主最應抱持謙卑,一旦忘記初衷,妄自尊大,就會恣意而為,也必帶來後患。

  • news-details
  • 許多企業設廠製造各種產品,不願設置防止污染環境和保護生態的設施與機制,把內部成本外部化,造成嚴重的環境破壞浩劫,帶來了全球暖化,因而出現大地向人類的反撲,近年來日益嚴重的天然災難,就是最好的明證了。(圖/shutterstock)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