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顯示,有51%的家庭,家人每天對話不到一個小時;同時,83%的家長做不到真正傾聽孩子的想法,以至於親子衝突多,青少年的憂鬱情緒也越發嚴重。此隱憂普遍存在於家庭中,但通常容易忽視除了特殊或失功能家庭以外的一般家庭。
很多看起來健全的家庭,家人在當中卻感覺不到愛與幸福,台灣FOCUS家庭協會在2022年,為這樣的家庭定名為【失黏家庭】。而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未來很容易複製另一個「失黏家庭」。
愛的安全感與幸福感,是人擁有平靜安穩生命的重要因素,更是社會和諧的根源。台灣FOCUS家庭協會於5月家庭月,發起「家庭幸福不失黏」運動,期轉化失黏家庭,力行「家庭幸福三件事:傾聽、接納、問問題」。
5月15日為國際家庭日,台灣FOCUS家庭協會特別提供【家庭幸福黏度】檢測,幫助個人檢視自己的家庭黏度。
一分鐘檢測:家庭幸福黏度檢測
透過檢測,將家庭的黏度分成「失黏家、危黏家、小黏家、常黏家、黏黏家」五個不同類別,並提供不同類別家庭幸福感的覺察與建議。
家庭的黏度過度高,會讓人感覺壓抑與不自由;家庭黏度過低,則會感受到疏離,不容易感受到愛與安全感。期望透過「家庭幸福不失黏」運動,檢視自己家庭的幸福黏度,進而重新省視、覺察家庭的關係與狀況,恢復神所設立的家庭,是給人祝福泉源,讓神的愛真正進到家庭中,使人一生平安、幸福與滿足。
家庭失去「黏性」?
據調查顯示,有51%的家庭,家人每天對話不到一個小時;同時,83%的家長做不到真正傾聽孩子的想法,以至於親子衝突多,青少年的憂鬱情緒也越發嚴重。此隱憂普遍存在於家庭中,但通常容易忽視除了特殊或失功能家庭以外的一般家庭。
也因此,常存於一般家庭中的衝突、傷害、感受不到愛與幸福感的狀況,不容易被重視、關注,以及付出行動來改變。家,不是一個「當然存在,不必多說」的名詞,而是一個可以透過努力與改變,讓每一個人幸福,讓世代充滿祝福的港灣。
傾聽:是不插嘴、不阻止,讓對方說完自身想法;
接納:是面對和自己不一樣的想法,不先拒絕和說「可是」;
問問題:則是懷抱著好奇,真心想知道彼此想法的差異,了解對方這樣想的出發點。
透過【家庭幸福三件事】,期盼各個家人,都成為關係中的高手,使家人關係緊密、家庭幸福!
主辦單位特別感謝失親兒福利基金會諮商中心、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關懷輔導中心、芯芽諮商中心,在此次活動中一起加入共同提倡,並成為諮詢轉介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