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信仰出巡、遶境,似乎已成為廟宇林立台灣西部的日常,身處「海神」偏鄉地帶的人們,幾乎以廟宇為社群生活重心,如何接觸福音?
深植當地30年,沙鹿聖教會主任牧師陳季讓呼籲,「信仰需向下移動,成為生活文化,讓福音走入人群『被看得見』!」
校園書房主辦宣教主題系列講座,14日以「當耶穌遇上大甲媽祖」為題,特別邀請沙鹿聖教會主任牧師陳季讓主講,以其30年的經歷,在信仰相異甚至相斥的前題下,他如何以獨樹一格的「宣教模式」,尊重、分享與扶助,並將基督信仰從教會傳出去,進入這些群體中?
當耶穌代理人遇上廟主
媽祖繞境已經是百年歷史的行為,沿海各地對傳統信仰之看重,廟會遶境已成日常,廟主也變成當地大小事的仲裁、排解人,成為了在地調停的單位。
陳季讓回憶,他從神學院畢業來到沙鹿地區,這地是傳統宗教重鎮,小小一地就有香火鼎盛的大廟,也是媽祖遶境必經的第一站,可說是福音「荒漠之地」。
1995年,他因著弟兄遇上車禍調解,而看見「廟主」在這地的威信及認同。接著,教會肢體若有長輩親屬必須舉辦傳統宗教告別式,他會領著弟兄姊妹一同參與公祭,整齊的宣讀詩篇90篇,成為他們的悼文,久而久之,他們也成為當地「最大的」公祭團體。
每當民俗活動開始,沙鹿可說是一級戰區,在地人從晚間10點就開始預備,陣隊總是在凌晨抵達,整個晚上都是廣播放送、人潮擁擠人聲鼎沸的盛況,人人瘋傳統信仰,鞭炮聲及滿地髒汙...,他發現當地人對於傳統宗教,有異於常人的寬容。
陳季讓開始思想,數百年來傳統信仰的影響力如此之大,近年更成功轉型為「民俗文化活動」,基督教是否更該從信仰層面,下移至生活層面,從宗教轉為文化日常,來與人對話?
於是,「基督生活文化節」的想法油然而生。如同主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人群中生活,接觸罪人,才能住在人中間。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
—希伯來書4:15
他回想初來乍到,1990年開始帶著弟兄姊妹上街頭,發送了約36,000本福音刊物,試著將基督從教會帶出圍牆外,然而分送5年,卻沒有一個人因刊物而信主。
所以,他帶著弟兄姊妹走入人群,成為教會外展的DNA。當時沙鹿教會從20-30人開始,常常走出教會,去公園、去醫院接觸人。
沙鹿聖教會多年來推動「基督生活文化節」,弟兄姊妹走入人群,常常將祝福送給在地人。(圖/本報資料照、校園講座直播截圖)
活出福音,讓人看得見
「因為基督在教會圍牆裡,外面的人看不清楚。」陳季讓說道,沙鹿聖教會最重要的復活節、聖誕節都是在「醫院」度過的,很少在小小的教會裡面。
他們一行人,去病房探訪、送上禱告、送上祝福及小禮物,大人小孩都一起,即使坐在推車上的小BABY 都參與,獲得很大的迴響與歡迎;即使近兩年的疫情關係,安寧病房還是歡迎基督徒前往看望。
他們常在街頭、公園舉辦假日音樂會,傳唱詩歌,臨終關懷、告別式致意,教會弟兄姊妹都很習慣上街頭「拋頭露臉」,將信仰傳送到公眾中,並學習帶著笑容接受拒絕福音的人。
陳季讓笑著說:「上街傳福音,已經是沙鹿聖教會的DNA!」
所在教堂的同一條街,是廟宇林立主要道路,每年必被封街進行遶境;相對地,傳統宗教的偶像出巡,是否耶穌也能從禮拜堂出來,做成基督的「生活發表會」?
於是,沙鹿聖教會成立60周年之際,距今將近10年前,他們積極向公部門申請,成功地於廟宇前廣場,舉辦第一屆基督生活文化節。他們站上街頭發送邀約單張、送壽桃、邀請沙鹿人參加活動,認識基督復活的意義。
「基督教生活文化節」固定於復活節前夕舉辦,自2013年開辦以來,歌詞與復活節相關的《我相信一山崗名叫各各他》,便一直是開場固定曲目,加上生命短講,讓基督復活=「逆轉勝」的新意,「今生就可經歷」的觀念深植人心。
活動中也會贈送復活彩蛋,送上為土地的禱告、為需要的人禱告,並在詩歌《眼光》中帶入尾聲。
豐富恩典持續降臨在沙鹿
陳季讓很喜樂地分享,這不是一個「活動」而已,是全教會參與的行動,嬰孩兒童都來,壯年和年長者也藉此學了不少樂器,各個肢體盡功用;來參與的福音朋友,也可接受禱告祝福。
悠揚樂聲中傳遞福音,深受附近店家、居民歡迎,在地鄉親說:「這麼好的活動,為何不連續辦好幾天?」
街上有一家金紙行的老闆娘,對他們說:「我會提早打烊,去參加活動,雖然信仰不同,我知道你們說的是對的,是更好的!」
從第一屆,看熱鬧短暫停留的人們,到至今第八屆的活動現場,沙鹿人已經從來來去去,到早早入場坐定,參加完2小時整場活動。教會也從20人到200多人聚會,相信主正在做奇妙的工作。
陳季讓非常開心,因為神正在動工,讓更多人知道有一種更好的選擇,有一種從未聽過的生活,如同新約聖經中的保羅,如何在希臘文化生活中,將福音廣傳整個歐洲,並不是辦一場一場盛大的佈道會,而是將基督信仰活出來,讓人看見,將教會顯明給世人知道。
一次次「逆轉」沙鹿人對教會的想像
最後,他總結地說,「基督信仰不再只是一個教會內部的活動,福音是要讓人『看得見』,在家人朋友間活出真、善、美,通常比言詞的福音更有說服力;不是話語的辯論,當你感動周圍的人時,就有福音的傳揚。」
陳季讓指出,「友誼佈道法」就是一種生活文化,一如遶境成為傳統日常,基督信仰也可以下移成為生活文化,找到對話的平台,是重要且可實行的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