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衣索比亞的多重困境,是危機還是福音契機?(圖/shutterstock)

衣索比亞內戰已持續1年多。據報導指出,在這場戰亂中,迄今有超過1萬平民因此喪生。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與衣索比亞福音派聯盟(Evangelical Alliance)表示,此戰爭已造成無數罪行。但相對地,以信仰眼光出發,衣索比亞有著長遠基督教歷史,福音或許能為這場困境帶來新局…

衣索比亞國家組成與內戰相關背景

衣索比亞(Ethiopia,又名「埃塞俄比亞」)位於非洲,是非洲大陸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其境內有80多個不同民族、使用多種不同語言,這讓該國治理採用「族裔聯邦制」方式,使人口較多的民族能進行地方自治。

 

目前,衣索比亞由9個地區民族國家和2個城邦組成,國境最北部由名為「提格雷(Tigray)」的民族實施自治。提格雷人佔全國人口7%,於1970年代組成「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the Tigray Peoples Liberation Front,TPLF)」並取得國內主導政治地位。

 

直至2015年起,有數百萬的衣索比亞人,抗議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所領導的政府,這讓時任總理海爾馬里亞姆(Hailemariam)於2018年初辭職下台。此際,年僅43歲的艾哈邁德(Abiy Ahmed)於同年選舉中勝出,接任總理位置。他是第一位從伊斯蘭教改信基督的奧羅莫人(Oromo),奧羅莫人為衣索比亞人數最多的民族。

 

艾哈邁德上任後,先是以貪汙腐敗、侵犯人權等罪名,免職具有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背景的官員,後續再推動許多結構性政治改革,希望廢除以民族為基礎的聯邦體系,改以地域作為各邦國的劃分標準。

 

此外,除了推動對國內政治生態的改變,艾哈邁德另一更為人所知的成就,是成功與鄰近國家厄利垂亞(Eritrea)總統阿費沃基(Isaias Afwerki)簽訂和平協議,化解了自1998年開始的政治僵局與敵意,重新恢復正常外交關係與交流。此兩國關係的改變,也讓艾哈邁德榮獲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

  • news-details
  • 阿比·艾哈邁德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發表獲獎感言。(圖/維基百科)

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對於艾哈邁德一連串的政治作為,表示拒絕合作;而「2020年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將全國大選延後舉行」,成為一大導火線,使過往長年持有政治勢力的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決定發動叛亂。

 

2020年11月,衣索比亞政府軍與該陣線間的軍事行動正式展開,持續迄今。

 

內戰帶來的影響與傷害

面對內有戰亂、外有疫情、極端氣候、俄烏戰爭等多重影響下,衣索比亞境內人道危機正在發生。

  • news-details
  • 在提格雷的流離失所民眾。(圖/維基百科)

隨著戰亂,人民流離失所、多有死傷,有超過200萬人為此被迫離開家園。然而,戰亂加上政策阻撓,連帶使許多致力提供當地醫療服務的人道援助組織,被迫撤離。以戰火最密集之處的「提格雷」地區來說,原有224家醫療設施,僅剩40家持續運作。

 

對衣索比亞而言,提格雷地區的政治危機和內戰,並非該國人民唯一挑戰。氣候暖化使衣索比亞等東非國家,面臨4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加上過去高度依賴自烏克蘭、俄國進口糧食,但烏俄戰爭一戰,首當其衝對於聯合國糧食援助計畫米糧輸入造成影響。

 

據外媒報導統計,目前該國約有1,400萬人面臨飢餓和營養不良的困境,其中有550萬位是兒童。

  • news-details
  • 提格雷民眾聚集,呼籲停止戰爭。(圖/維基百科)

盼危機成福音轉機!

針對衣索比亞當前局勢,世界福音派聯盟(World Evangelical Alliance,WEA)公眾參與部主任雷默(Johannes Reimer)於報導中指出,若該國間民族對立不斷持續,在提格雷內戰之外,有可能延伸出不同民族間的衝突。

 

衣索比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基督教國家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西元前330年,主要以浸信會、五旬節教會為大宗。據悉,這兩個宗派信徒在衣索比亞已有1,400萬人之多,教會每年以6.5%速度增長,並積極參與宣教。

 

因戰爭緣故,各宗派間連結與認同產生分裂,這不只讓基督徒做見證力道大幅減弱,政治局勢變化也有機會影響國內外福音工作,致使宣教遇到更多障礙。

 

正因如此,需要激勵世界各地基督徒為衣索比亞祈禱,為艾哈邁德總理的政府和當地各教會領袖禱告。求神賞賜一個可正常運作的對話平台,使衝突各方、部落、宗教團體和教會,都能一同尋求和平。也為眾衣索比亞人禱告,盼藉此危機,使尚未信主的人能認識真神。

 

(參考資料:Evangelical FocusBorgen MagazineChristianity Today-1Christianity Today-2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