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今(21日)台灣各地高溫都來到32至36度,23日並將進入「大暑」;面對極端氣候高溫,基督徒能有甚麼積極作為呢?(圖/shutterstock)

今(21)日,台灣各地高溫都來到32至36度,23日且將進入節氣「大暑」,你是否已感到難耐?世界各地極端氣候現象日益彰顯,北歐也高溫、熱浪肆虐西歐,聯合國表示:此趨勢至少持續到2060年代。

 

「現在承受的高溫,其實是30年前的苦果!」基督徒是否已自覺:氣候劇烈變化與個人是息息相關的呢?今日報專訪兩位環保專家,一同探討氣候變遷下的信仰省思。

羅馬書8:19-21,「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願我們開始顯出權柄與見證,逆轉危機。

 

台灣各地高溫至32-36度,23日進入「大暑」

中央氣象局指出,今(21日)台灣各地高溫都來到32至36度,大台北、雲林、南部及東半部局部地區,甚至達36度以上,尤其花蓮縱谷有38度的極端高溫發生機率。而週五至下週一(22日至25日)因太平洋高壓勢力偏強,大台北地區及花蓮縱谷,有機會再出現約37度高溫。

 

北歐也高溫,熱浪肆虐西歐趨勢至少到2060年代

近期,熱浪也持續蔓延歐洲,甚至北歐也受影響,據丹麥氣象研究所(Danish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DMI)指出,丹麥洛蘭島(Lolland)於當地時間20日出現35.9度高溫,為丹麥氣象史上第二熱(最高溫是1975年8月測得的36.4度),該單位也預估:之後可能出現破紀錄的高溫。

 

而法國熱浪達到頂點,全國64個不同地區高溫破紀錄,例如:西南部城市比斯卡爾羅斯(Biscarrosse)氣溫達到攝氏42.6度、大西洋沿岸努瓦爾穆捷島(Noirmoutier)則達到創紀錄的攝氏39.7度;內陸地區的里摩鎮(Limoges)和位於北部沿海地區、勒哈佛港(Le Havre)附近的埃沃角(Cap de la Heve)分別記錄到攝氏38.2度的高溫。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表示,當前發生的熱浪,應成為排放更多二氧化碳的國家之警鐘,並表示,肆虐西歐日益頻繁熱浪趨勢,將至少持續到2060年代。

  • news-details
  • 台灣23日進入「大暑」;大暑,即炎熱之極,是一年裡陽光最猛烈的節氣,氣候特徵有:高温酷熱、雷暴、颱風頻繁,「濕熱交蒸」的現象也會在此時到達頂點。(圖片來源: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基督徒如何看待預告危機?

TESA 生態關懷者理事長王守誠表示,面對極端氣候危機應實踐「走出三不、落實五石」;走出三不:「不關心、不清楚、不知所措」,落實五石則是:「簡樸生活、自然農法、適切科技、能源轉型及古老智慧」

 

華人教會神學「重救贖、輕創造」,多將福音局限在個人得救,忽略了「大地管家」之責,他勉勵:教會應在救贖神學外,加強「創造神學」論述,因創造和救贖息息相關、是救贖的基礎,救贖也是創造的恢復。

  • news-details
  • 科學家為何要預告極端氣候將帶來生存危機?其中重要目的之一為:催促全球領袖儘速「能源轉型」,對此TESA 生態關懷者理事長王守誠分享靈修經文。(圖/王守誠臉書)

上一代任何決策,都會影響未來一代

基督徒可過簡樸減碳的生活實踐信仰,更多去戶外走走、接近大自然;現代人使用科技常無法自拔,但是否已過度使用?神兒女應自覺活出高格局,即使手機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新,但卻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王守誠並說:「上一代的任何決策,都會影響未來一代的生存。」例如:核能是為解決冷戰時的核子武器,而將其燃料處理成核電廠原料,成本便宜,但卻未考量後續核廢料問題──於是,現代必須承擔。

 

他說:「最便宜的已經過去了,現在處理核廢料是非常耗損的事情,碳排放量也相當高。」王守誠表示,現在台灣所依賴的能源99.9%是進口燃料,而使用這些能源時,不僅因進口碳足跡很大,且一旦來源中斷,也會造成臺灣穩定社會的崩潰。

 

「而現在承受的高溫,其實是30年前的苦果。」王守誠解釋,因二氧化碳可存留空氣30多年,現今二氧化碳濃度,除了包括現在所排放的,還有30多年來所累積的,「所以,我們才擔心熱浪的發生頻率及規模將大幅增加。」

 

他期盼,人們重視能源轉型,用更多「本地再生能源」取代「進口傳統化石燃料」,並鼓勵教會呼籲參與公民電廠、使用自家太陽能板發電。

  • news-details
  • 「光看到一個彩虹,就能讓人興奮很久,也能幫助我們把一時的困境打開來。」王守誠說。(圖/王守誠臉書)

高溫有妙方,改造節能環境不一定要花大錢!

而面對近日高溫,別於在室內狂開冷氣,王守誠家庭做法是帶小朋友游泳,也鼓勵孩子們運動完沖冷水澡,並做好防蚊措施在樹蔭下活動。

 

大熱天眾人慣穿短袖、短褲,但王守誠昨天穿長袖、長褲在太陽下散步,卻不覺得熱,因為衣料能擋陽光。追求涼爽可效法先人智慧,衣料是其中之一,過去身著棉麻避暑,現代戴帽、太陽眼鏡也能遮陽。

 

王守誠表示,其實很多時候「熱」是心理想像,尤其坐在冷氣房、看著外面太陽,不免覺得只有冷氣一途。但他說,到山上營地時,其實一樣是大太陽,但多了樹蔭和溪水,人就不會覺得酷熱。

 

「我們所害怕的酷熱,其實來自建構出來的水泥化世界。」但我們也能選擇更適合的生活情景,有人因此住在郊區或鄉村,而住在都市,也可以選擇把陽臺改造成「綠色陽臺」

 

他說:「陽台若通風且有很多綠色植物,自然風吹來約可降低5度。」真要開冷氣,就讓冷熱交換的出風口潮濕,可放魚缸、植物,因水分及葉片蒸散會降溫、增加冷氣效率──改造節能環境不一定要花大錢

  • news-details
  • 推廣環境友善工程的陳樹群教授,分享神創造功能豐富的「樹」;詩篇1:3也用樹比喻有福之人:「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圖/陳樹群 提供)

「樹」是一個很好的溫度緩衝區,神佳美的禮物

陳樹群分享,任何一處,只要有活水流動,溫度就會自然降下來。而一棵5米寬的樹,一天約能抽100公升的水,而水一流動,就能降低約4到5度。「樹是一個很好的溫度的緩衝區,也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

 

「現在講熱浪,其實都是講都市的熱浪。」陳樹群表示,就算溫度一樣,鄉村並不會因此跳腳,因為樹把溫度降下來了,「體感溫度高」多顯現於都市叢林。

 

故建議教會看重樹(森林)的經營,「即使是3米×3米的地方,也能營造小森林,也會因此有明顯降溫效果」陳樹群分享,廟埕常見供人乘涼的大樹,教會也可朝這方向思考:如何親近自然、種樹養林。

 

人能從「樹」學到很多屬靈道理。打開冷氣也是流動,但卻嘈雜,而溪旁的樹,正在流動卻沒有噪音──彷彿寧靜等候神、安息在神的同在中。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