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一位曾參選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基督徒—本‧卡森(Ben Carson),於1998年提出一項看法:「埃及金字塔的存在,是聖經中的約瑟建造,作為存放穀糧之用。」

 

「金字塔就是約瑟的糧倉?」此說法從何而來?當本‧卡森的主張又再次獲得注目時,牧者、歷史學者的回應為何?

一種將歷史文物與聖經結合的看法

本‧卡森主張,「考古學家普遍認定金字塔是為了法老王建造的墳墓」為錯誤看法。

 

他認為,解讀創世記41:25-57,需從字面上來看。當時,約瑟知道埃及王法老做異夢,預知埃及將陷入大饑荒,於是建議法老應儲存大量糧食,此舉最終真的幫助埃及人在饑荒中生存。

 

「約瑟對法老說:法老的夢乃是一個。神已將所要做的事指示法老了。……七個荒年就來了。正如約瑟所說的,各地都有饑荒;惟獨埃及全地有糧食。……當時饑荒遍滿天下,約瑟開了各處的倉,糶糧給埃及人;在埃及地饑荒甚大。各地的人都往埃及去,到約瑟那裡糴糧,因為天下的饑荒甚大。」(創世記41:25-57)

 

對此歷史,本‧卡森推論,「既然要事先存糧,就得要有一個場地,而且結構必須非常大、非常堅固。那最適合的產物就是金字塔,其不但堅固無比,也不會輕易隨時間過去而受損、消失,很適合用來存放穀物。」

 

並認為,建造金字塔所需的工程技術,可用神的帶領和力量來作解釋,就好比,外星人有著特殊知識和力量,能做到比人類還多的事。

 

直至2016年參選、接受媒體訪問,並提及該議題時,本‧卡森仍堅信自身看法。他做出回應:「有些人像我一樣相信聖經,那就完全不會覺得這是愚蠢說法,就像他們也相信上帝創造了地球。」

  • news-details
  • 本‧卡森於1998年,首次提出金字塔就是約瑟糧倉的看法。(圖/取自 本‧卡森 臉書

「金字塔就是約瑟糧倉」說法探源

1998年,首次發表「金字塔就是約瑟糧倉」看法的本‧卡森,時任安德魯斯大學(Andrews University)教師。該所學校位於密西根州西南方,由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所成立。

 

該校於當年受訪時回應,「本‧卡森的看法純屬個人意見,但校方相信聖經中對於約瑟和飢荒的記載,『當然,我們從未聽說過金字塔就是穀倉的說法。』」

 

進一步探就此說法的由來,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在相關報導中提及,本‧卡森的觀點,可能部分是來自埃及古物學家—懷亞特‧湯姆(Wyatt Thom)於1984年出版之著作《埃及‧埃及‧埃及(Egypt Egypt Egypt)》,其中提到金字塔是用來存放穀物,而木乃伊在金字塔內的用途是當稻草人,以嚇阻鳥類遠離。

 

拆解產製過程,解讀資訊

針對此議題,面對較為少見的《聖經》觀點,基督徒該如何理解相關資訊?

 

愛媒體發展協會黃仁宇牧師分享,將「金字塔與約瑟糧倉畫上等號」,相信多數人都是看到該篇報導時,首次聽聞這說法,對於此相當新穎的主題,首先須查證新聞出處,並進一步理解新聞產製背後,是否隱含特定立場。

 

其次,讀者須養成對於龐雜網路訊息的「辨別能力」。若是該說法號稱以聖經為根基,則要回到經文內容及其脈絡,以理解特定說法,會否和聖經真理產生重要關聯。

  • news-details
  • 黃仁宇牧師提醒,媒體識讀能力的重要性。(圖/黃仁宇牧師 提供)

以上述提醒為出發的黃仁宇解析,現有關於金字塔就是約瑟糧倉的報導,多半不是出自主流媒體之筆,細查網站出處,可歸類於是自媒體或公司企業的宣傳網站。

 

相對來說,即便登上主媒網頁,讀者仍需理解主媒也會發生查證不周、事後更正道歉的情形,同樣不能因網站名氣就全盤接受。

 

黃仁宇同時指出,此議題在1998年的說法會在2016年再次被提起,原因之一是,本‧卡森投入該年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媒體會因要博收視率、希望炒作更多候選人話題,才將塵封已久且發表時就不受任教校方支持的說法,重新推上檯面,旨在引起觀眾討論,進而讓選情更受關注、網站流量更好。

 

除針對主媒方面作出提醒,黃仁宇並對網站內容內列出的參考資訊進行查證,發現有個支持該論點的公司企業,主要營業內容就是推廣金字塔型式的溫室,其宣稱有利於作物生長存放,在公司產品與本‧卡森說法的對比下,不難明白為何網站內容表明極力相信支持「金字塔就是約瑟糧倉」的觀點。

 

學術角度,探究聖經與史料

除拆解新聞產製過程,同時需回歸歷史角度,東海歷史系退休教授劉必達分享,以學術研究來看,要將聖經內容與真實歷史結合,需有縝密史料證據,才能逐步發展論述。

 

因此,目前本‧卡森單以個人解讀,就將金字塔和約瑟糧倉串聯,有過於粗糙的疑慮。

  • news-details
  • 可靠的論點,需有足夠且縝密的資料佐證。(圖/Wikimedia Commons)

此外,據可信史料文獻記載,埃及拜尼羅河所賜,每年9到10月,河水都會帶來豐饒沃土,這使埃及的糧食出產非常豐盛,甚或可說,埃及本身就有成為糧倉的條件。

 

即便真的曾發生過飢荒,也要找到文獻佐證才能證實。目前最早的文字,約從西元前4,000年才首次出現,在未有證據呼應的情況下,「金字塔=約瑟糧倉」之論點發表,仍應遵守「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才最為恰當。

 

數位時代必備的媒體識讀能力

進一步以過去曾在傳播公司、電視台工作經歷作出提醒的黃仁宇,提到在資訊爆炸、自媒體盛行年代,養成良好媒體識讀、媒體素養的能力,是人人皆需投入的課題。

 

以歐美國家來說,早在40年前,就在校園推動媒體識讀課程,讓孩子們從小對資訊有良好判斷力,而台灣自2000年,才由民間發起推動相關課程。

 

隨著疫情,各樣媒體的運用成人們生活新常態,加上近來「元宇宙」興起,黃仁宇呼籲教會、基督徒應更加重視媒體素養的教育;目前在中台神學院、神召神學院、以斯拉事奉中心,都有開設相關課程,為想要精進媒體能力的弟兄姊妹提供裝備。

 

讀經為本、領受神心意

最後,回歸聖經,黃仁宇指出,聖經是人與神之間的重要媒體,弟兄姊妹讀經時,理當具備良好的媒體素養和識讀能力,方能更正確地認識神。

  • news-details
  • 仔細讀經、研經,才能更全面且正確的認識基督信仰。(圖/Shutterstock)

細讀本‧卡森論述核心的創世記41章,牧者提醒,讀經時要看到的是約瑟謙卑、順服神,蒙上帝特別揀選後,生命改變翻轉,從卑微到尊貴的經歷。

 

約瑟的生命,見證了上帝能化苦水為甜水,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兒女得益處,也讓人的許多冤屈有答案和指望。

 

因著神的恩賜,人可以從神領受過人的智慧,超越一切人間的智慧,不僅個人得享美名福氣,更能祝福社會、國族免於災禍。諸多作為,都彰顯上帝是獨行奇事的神,超越一切術士偶像,祂的名配得最高尊崇。

 

黃仁宇表示,仔細讀經、研經,始能更全面考究、瞭解關於聖經這獨特的「媒體」,藉由探究其背後相關的形成背景、史地資訊、原文含意、用法...等等,甚或透過神學裝備來瞭解更深意涵、整體脈絡與應用,這都是渴慕愛主的人,可以一生持續精進的方向。

分享
意見反應